多少年出一代也即代差。4代百年,也就是说25年一代。多数姓氏代差平均值在22-30年之间。汉唐宋明帝王世家代差数平均值,分别是:刘姓24年、李姓22.3年、赵姓27年、朱姓26年。平均约25年一代。
胡满世家从被周武王封于陈国的第一代国君胡满(生于公元前1108年)起,至2006年止,计3114年(其中坐江山536年),从无缺宗断代情况,传至今胡某之孙共计131世,平均23.8年为一代。
孔子诞生至本世纪初计2500年,传世80代,平均一代为31年。
据陈氏宗亲网zxld,平均多少年一代人计算方法:例如“a-b-c-d-e-我”,(我出生年份-a出生年份)/5=平均生育年龄,统计得出17-38年一代,多数为23-27年一代。
田某1935年生,是齐国田完公(前760年生)123世孙,(1935+706)/122=22,大约22年一代。
确定了一代多少年就可以求姓氏世系断代数。
通用公式可为:世系断代数=断代年数/代差=断代年数/25。
据高氏家谱网高氏求世系断代数,找出有出生年的先辈(距断代最近的称:断代前先辈),找出本宗支最早有出生年的先辈(称:断代后先辈),统计出高氏宗族代差平均年29.7,公式为:
1.(断代后先辈出生年 -断代前先辈出生年)/ 29.7 ﹦ 中断代数
2. 断代前先辈的代数 + 中断代数 ﹦ 断代后先辈的统一世系代数
3.(断代后先辈的统一世系代数- 1)+ 本宗支代数 ﹦ 统一世系代数。
2011.6.27日补充实例(据赵洪昌博文:景芝镇赵氏六修族谱序):
山东安丘景芝镇“赵氏家谱自元末迁安以来直至一九二一年第五次修谱时为止,已经完整系统地保存了世系二十二代,时间相距五百五十余年的家族谱系档案,...可以说是很稀有珍贵的资料了。”平均25年一代。
关于代数的计算问题,我在研究古代墓志铭时发现古代算法有三种:
第一种是以始祖为一世孙,子为二世,孙为三世,曾孙为四世,以玄(元)孙子五世..........以此类推,这种记法较普遍;
第二种是以子为一世,以孙为二世,以曾孙为三世........;
第三种是以孙为起点,即孙为一世孙,曾孙为二是孙,玄(元)孙为第三世孙.......。初遇时很诧异,后来研究才发现,这其实是个数学问题,既以哪一代为起点的问题。
记得我曾在本网站上发过贴,也有宗亲和我探讨过这个问题。同一个人如上文的应芳公,相对于景翱公,为什么会有第二十八代孙和二十六代孙之差?细想就是这个“孙”字出的问题,若改称第几代(或第几世),而不带这个“孙”字,就不会有分歧了。因为叫“孙”,应该是从第三代起,即第三代为一世孙,所以第28代就是第26代孙。
有的人认为子孙不能把本人算进去,应以子为第一世;有的人又认为计算世系,起始点应从始起,即始祖应为第一代。本人认为,如果后面加了“孙”字,确应以孙为一世,若不加孙字,如叫第几代,当以始祖为一世。至于以子为一世或一世孙的算法是不妥的。当否,望引起大家讨论后统一说法,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
欢迎光临 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 (http://www.liwenzhong.cn/)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