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
标题: 始祖李贞与朱佛女的婚配 [打印本页]
作者: 李国玉 时间: 2015-1-18 10:37
标题: 始祖李贞与朱佛女的婚配
始祖李贞与朱佛女的婚配
作者: 夏玉润
在李贞的先祖中,只能略知他父亲的简单事迹:
王(李贞)之六二公(应为“七三公”) ,名富,娶陈氏,居泗州盱眙县之明光集。世有令德,笃行为善,务耕读,性孝友,公直无偏,乡里敬服,有不平事,咸为主决。王妣陈氏,治家严谨,生五子,王(李贞)其长也。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李贞父亲在家乡是一位颇有财势的人物。联想到李贞的祖父娶有“蔡、胡”二氏两房夫人,可见当时的李氏应是殷实之家。李贞在兄弟5人中排行老大,是李家掌门的大公子。
关于李贞的籍贯,一般均持“盱眙说”。其中以李文忠《先考陇西恭献王圹志》中所说“世居泗州之盱眙”为权威之说。此外,尚有“临淮说”、“定远说”、“五河说”等。以“临淮说”为例,据《大明一统志》载:“李贞,临淮人。” 《大明一统志》所载的“临淮说”,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实录》中便有“(李)贞,世居泗州盱眙,后徙临淮之东乡” 之说。甚至在吏部的档案里,把他的儿子李文忠都说成是“临淮县人” 。[明何乔远《名山藏•勋封记》亦云李文忠是“临淮人”。
其实,“临淮说”的背后,包涵了一段李贞与朱元璋两家之间的姻缘关系。
有关朱、李两家的姻缘,首先从朱元璋的二姐、李贞的夫人谈起:
(李贞的夫人)元配也,讳佛女,行二,生于濠梁。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姊,生年失纪,薨于元壬辰年,时年三十有六。子二,长失纪,次讳文忠,封岐阳武靖王。
从上文记载,可知如下信息:朱元璋二姐的乳名叫“佛女”,在姊妹中排行第二,36岁去世。关于她的生卒年有三种说法:
一是“壬辰年”(1352):康熙《李氏族谱•历代合葬茔次》谓其薨于元壬辰年(1352年),“时年三十有六”,同谱所载《二世祖岐阳武靖王》亦云“壬辰,公主薨,王(李文忠)年甫十一”。李文忠生于1339年,他“年甫十一”时,应加上11虚岁,当为1349年。故“壬辰年”之说有误。
二是李文忠《先考陇西恭献王圹志》谓“岁癸巳(1353年),先妣去世”。按照道理来说,儿子在碑文中记述母亲的年龄,应该是最准确的。但另据李文忠自撰《感怀》诗云“十一亡所恃,哀泪垂荒丘” ,则其母应为1349年去世。同为李文忠所述,却相差4年之久。因此亦不可信。
三是董伦奉敕撰写《曹国李公歧阳武靖王神道碑铭》,则谓“王十有二岁而公主薨” ,据此,李文忠母亲应于1350年去世。另据张绅《岐阳王家庙碑》载:“公主……前陇西二十八年薨。”李贞于1378年去世,以此推算,亦为1350年。上述两文,写于李文忠刚刚去世之际。前者“奉敕”而撰,后者为李文忠的长子“王子羽林左卫指挥佥事(李)景隆与其客白范,叙王世德,嘱绅为文”,其真实性亦有权威性。因此,在以后的《明太祖实录》及明清文献关于李文忠的传记中,均以《曹国李公歧阳武靖王神道碑铭》为准,持“王十有二岁而公主薨”之说。
既然佛女于1350年36岁而薨,可得出她的生卒年应为1315-1350年。
我们再回到上文中“佛女,行二,生于濠梁”之句。这就是说,朱元璋父母最迟在1315年就来到了“濠梁”,在这里生下了“佛女”。
作者: 李国玉 时间: 2015-1-18 10:38
关于李贞与佛女于何年结婚,不见文献记载。但可依据如下两条史料做一推算:
史料一:康熙《李氏族谱》云,“元庚午(1330),六二公(应为七三公)卒,奉母陈氏,迁于凤阳临淮之东乡,以避乱”。
史料二:据李贞20世孙李大赉《明光岐阳李氏家族的源流与现状》一文载:“李贞生于元大德六年(1302) ,由于灾祸频仍,民不聊生,娶亲时已年逾三十……不久,举家迁往燃灯集金桥坎,佛女即从这儿出嫁给李贞。”
据考证,“凤阳临淮之东乡”与“燃灯集金桥坎”是同一地方,即今凤阳县小溪河镇燃灯社区金桥村。 元庚午(1330),李贞父亲去世时,他已28岁,佛女16岁。李贞举家迁至“燃灯集金桥坎”,与朱元璋一家同居于此。
因此,第一条史料中的“元庚午……迁于凤阳临淮之东乡”与第二条史料中的“娶亲时已年逾三十”在时间上完全相符。这年,李贞28岁,佛女16岁。
作者: 合肥李家洲 时间: 2015-1-18 23:14
有史有据,推理得当。
作者: 中华玉龙 时间: 2015-1-27 14:48

欢迎光临 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 (http://www.liwenzhong.cn/)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