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
标题:
云南镇雄李氏寻找族人
[打印本页]
作者:
李永年
时间:
2015-4-13 14:54
标题:
云南镇雄李氏寻找族人
云南镇雄李氏寻找族人
2015-04-05 00:31:26| 分类:
默认分类
|举报|字号
[url=]订阅[/url]
李氏宗亲:
我始祖带应芳,芝芳进入云南昭通镇雄县塘房挫魁,后将应芳家带回原籍自现在未知。如果你是:应芳祖(生子:文龙、呈龙、柏龙、?龙),芝芳祖的(攀龙---迁西蜀长宁县、应龙--迁贵州遵义大渡口、思龙--迁母享龙德湾后又迁云南广南府)后裔,请与我联系:电话13578083331。邮箱:
mxlxg@126.com
”。
而我们关于家族源流有传承:
我祖李嘉崇为明朝参将,明末清初动乱中带八子由祖居地重庆府巴县入贵州,其“八子”中就有我嫡祖应芳公,也有一口头传说是:我应芳公还有一弟(其名讳失传)。康熙后期(公元1689年)只有我应芳公才返回了重庆巴县祖居地,其兄长们及其后人都未能返回(与上述“口头传说”相应的还有应芳公之弟“走失”)。我应芳公也育有四子:仁龙、变龙、秀龙、仕龙(都是“龙”字辈),我们“龙”字辈先祖的儿、孙的字辈分别为“仁”和“义”,即我们的字辈中有“龙如仁义”四字,接下为“承先继述”。
两相对照,云南镇雄李氏一支和重庆皂角山李氏一支分别有如下记载或传说:
1.云南镇雄李氏“始祖带应芳,芝芳两兄弟进入云南昭通镇雄县塘房挫魁”(离开祖籍地的原因未详、时代未详、出发地未详);重庆皂角山李氏一支明末清初先祖嘉崇公带领八子入贵州(后其子有入云南的)“避难”,其中最幼者为应芳公(也有说应芳公还有一弟的)。
——两边都有一位“应芳”公。
2.云南镇雄李氏的“应芳公”有四子:文龙、呈龙、柏龙、?龙;重庆皂角山李氏一支的应芳公也有四子:仁龙、变龙、秀龙、仕龙。
——相同处:都是“应芳”公,他们都有以“龙”字辈命名的四个儿子;不同处:但两边四子中至少有三人名讳不同,而云南镇雄李氏的“?龙”和我重庆皂角山李氏一支中的“仕龙”是否同名不得知。
3.云南镇雄李氏“始祖”“后将应芳家带回原籍”(原籍何地未说、何年代返回未详);我应芳公于康熙后期(公元1689年)独自带领四子仁龙、变龙、秀龙、仕龙返回重庆府巴县的祖居地皂角山一带。
——相同处:两边的应芳公都返回了“原籍”;不同处:云南镇雄李氏的应芳是由其“始祖”“带回原籍”的;重庆皂角山李氏的应芳公是自己带子们返回的(带其出川的嘉崇公已经“殉难“)。
因有诸多“未详”,所以云南镇雄李氏一支和重庆皂角山李氏一支如上记载或传说中的“相同处”或许纯属巧合,或许并非巧合。
若纯属巧合,否定关联即是,这好办。而若非“巧合”,那就是因为年代久远,其相异处出在某一方的传承和记载中出现了“失真”,但这也给最终确定这两支李氏究竟有无关联、有何种关联带来诸多“问题”,难办!
在经历战乱等,“颠簸流离”之后,同一祖宗的后人们寻根、认亲有时确实很难,要取得共识也很难。
补充:
云南镇雄李氏的芝芳祖有子:攀龙---迁西蜀长宁县、应龙--迁贵州遵义大渡口、思龙--迁母享龙德湾;
我应芳公的兄长们的子嗣中有为“文龙”、“成龙”、“思龙”的,而云南镇雄李氏称其应芳公有子“文龙”、“呈龙”,芝芳公有子“思龙”。
作者:
贵州水城李文华
时间:
2015-4-15 15:55
欢迎光临 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 (http://www.liwenzhong.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