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

标题: 和滇黔宗亲谈谈“寻祖爆惊世秘密-肇燕公由来考” [打印本页]

作者: 李国玉    时间: 2014-9-24 14:19
标题: 和滇黔宗亲谈谈“寻祖爆惊世秘密-肇燕公由来考”
前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按明朝法令规定女子14岁、男子16岁还不嫁娶就受到惩罚。就这个问题想到一世祖李贞,。李贞年逾30娶明太祖朱元璋姐朱佛女为妻,没有违反朝廷的规定。那就是一世祖李贞在娶朱佛女之前娶过妻室。是否因朱佛女是朱元璋之姐而不承认前面妻子。如果李贞之前已有妻室是否有过孩子?另外、七三公养育一世祖李贞兄弟几个人,(有记载兄弟夭折)是否还有活在世上的?如有、那又是谁?他们的后代又在哪里。朱佛女终因劳累英年早逝,李贞后续陈氏淑德,陈氏淑德可为李贞生育过?这些问题常在脑子里转悠!。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往往钻牛角尖,常常苦思冥想又不得其解。无史书可查,无野史可阅,这可是恼人的迷雾,还迷雾重重。
因此、借云南李德应的“肇燕公由来考”一文发帖在论坛上,让对家族史有研究的宗亲来揭开这个迷团。好在贵州毕节诗华宗亲先期发帖,图文并茂地阐述观点,此命题发布近一个月终于有人参与了,深感欣慰,终于有人关注这个问题了。
诗华宗亲因是《世界李氏族谱全书》的编委,参与编辑工作,有条件接触各种家族谱、各类史记、史料,在这其中对明史及岐阳李氏族谱很有研究,诗华宗亲在本栏命题中列举朱啓钤的“岐阳李氏家谱考述”中的有关章节、结合其它史料、肯定岐阳李氏家谱的真实性。但是也否定李文忠有二兄弟、七兄弟,和二十大房的说法。这就和云南李德应、李绍辉宗亲的续谱时调查了解的“爆惊世秘密”结果不相吻合。
   绍辉宗亲因此在网站发帖表示不赞同贵州毕节诗华宗亲的观点,发帖言词过于犀利。本来这个问题都在研讨中,各人所掌握的资料信息不同而产生分歧,这也是正常的。这些被时间掩盖的历史往往让人产生判断上不具体不准确,这也需要花力气费时间去挖掘、收集、调查、考证。以事实为依据、以证据为准则。这样,所谓的迷雾总能云消雾散,重见天日。
我们岐阳李氏寻亲联谊网、就是为全国各地宗亲服务的李氏家族网站。我们提供讨论研究的平台就是将扯不清理还乱的家族问题,放在这里供家族中资深的、对家族史有深入研究的宗亲来共同讨论、探索、研究。以还历史本来面目。
可是“滇黔寻祖爆惊世秘密”一文、加醒目高亮发表在网站上,目的是吸引云南宗亲的眼球、让云南宗亲积极发帖参与讨论。一个多月过去这个命题竟被其它文章推到版块底部。我在想;云南的宗亲哪里去了,这本身就是你们的疑问,我帮你们发表在这里,你们熟视无睹,还是故作高深。还是我自作多情?。其实这个问题又与我何干?。我们明光芳英公街八房的家谱两年前就由国明兄弟修续完成,我又何必操这个闲心?
云南、贵州的宗亲都是有学问的人。李德应,广州外语学院毕业,“肇燕公由来考”的作者。李绍辉军队干部转到地方,负责云南地区家谱修续。这都是李氏家族的精英,却在实名群扭捏着不来网站。不知道你们怕什么,怕谁?那实名群能施展你们的才华吗?。
    诗华宗亲、贵州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有扎实的文化艺术功底,近年来以编委的身份参与《世界李氏族谱全书》编辑工作,对岐阳李氏家谱有较深研究,。这些李氏家族精英,是让人粛然起敬。你们应该是岐阳李氏网站的中流砥柱,以你们渊博的学识带领我们学习家族史,学习更多的历史文化,提高岐阳李氏宗亲们的文化素质,是你们应尽的义务。不知道你们这样想过没有?
再往下也不需要再罗嗦了。你们的才学高于我,研究家族史的资历比我长,你们应该我的良师益友,宗亲加老师。给我们做个榜样吧,不要挶泥成法,放开胸襟,放开眼界,为家族大团圆,为光明的明天携手并肩前行吧!
(李贞娶朱佛女在元朝,明王朝还在摇篮中.用明律来说事有点牵强附会,还有错误之处望指点)
2014 -9 -24 12:00  



作者: gzbjwxlsh    时间: 2014-9-24 18:07
国玉宗亲站得高、看得远,说得好:“以事实为依据、以证据为准则”。
作者: 李永年    时间: 2014-9-24 21:01
     见国玉叔发帖谈及云南贵州宗亲之事,学术之争我已表明过看法不在表叙。关于网站之事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建网之事,在原QQ群大部分宗亲都明白事由,我们一片诚意孝心苍天可见,祖宗可见,众宗亲也该心知肚明,正像国玉叔上文提到的一样,你们怕谁?还有何顾忌疑虑吗?还是在等待所谓的官网吗。造成现在的局面何因之起?众宗亲想想,我们一片诚挚之心为众宗亲办网站不图名不图利,得罪了何人?某人已不着边际的目标忽悠全国宗亲,原Q群现大群套小群,小群套内群的局面,是李氏家风所传吗?有什么问题不能摆在平台上让大家争议呢?
    我建网站时就知凭我二人之力,只是凭热情孝心,建好网站是要靠大家齐心协力的,要有众多象云,贵,明光,合肥及全国各地宗亲共同建设完善的,开网至今 ,已有部分宗亲陆续加入,我们万分感谢。我们未要求实名入网的做法,也是考虑到众宗亲目前的处境和不扩大不团结等因素才这样做的。某人号召抵制网站的做法对与否,从网站上线至今,及网站的所作所为自有公道 没有热情及孝心我和国玉叔不必操此之心。
    明光家谱已修好,我石跋河续谱之事也非难事,我此举众宗亲该明白吧。诋毁排挤让事实说话。望众宗亲明鉴,网站靠大家。共同为大团圆为家族的未来发扬家族好家风共同努力,大家都做力所能及的事,并望今后入网宗亲能实名加入,让有能力的宗亲管理各版块,为族史研究家谱续编,大连谱尽一份自己的孝心。
    本次学术之争无伤大雅,大家有着共同的心愿目标是件好事,最终有条路我早已提出网站版块也有,大家可看看,好时代提供了好时机,我们大家要珍惜,云,贵,皖等众宗亲多年来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成果,其目的还不是大团圆吗?
    恳望向诗华,德应,绍辉,国明及肥东方面等这样对家史有多年研究的宗亲,带领大家多了解族史,让更多的宗亲了解家史族史,并发扬传承下去,尽到李氏传人应尽的责任,我还是一句老话,做好眼前本门事,早日实现大团圆,人多力量大,宏伟目标才能实现。
     如有不妥之处望大家指正
作者: 李国玉    时间: 2014-9-24 22:38
李永年 发表于 2014-9-24 21:01
见国玉叔发帖谈及云南贵州宗亲之事,学术之争我已表明过看法不在表叙。关于网站之事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

     好帖,一气呵成,说的具体明白。网站开通以来很受欢迎,从浏览人数就能看到网站的人气,有的主题四百多人看过,一天最高九十多人在线。网站八月一日上线、至今还不到两个月,实名会员四十多人都李氏宗亲。这个成绩很好了,这要归功于宗亲们的厚爱与支持。
作者: 李永年    时间: 2014-9-29 17:21
欢迎关注本网站的宗亲与朋友们,注册加入本网站。为建和谐家族与和谐社会,增加宗族情感人脉,共同努力。抛弃私心杂念共创家族大团结的未来,为子孙后代留下诚实热情有孝心的家族精神弘扬先祖精神,做我们应该做的能做的事,这也是本网站的宗旨。希望大家献计献策,在这里先行谢谢关注本网站的宗亲及朋友们。本网站将会陆续公布搜集到的资料及信息,供大家分享讨论研究
作者: 李国玉    时间: 2014-9-29 18:30
gzbjwxlsh 发表于 2014-9-24 18:07
国玉宗亲站得高、看得远,说得好:“以事实为依据、以证据为准则”。

   诗华宗亲过奖了,本人才疏学浅,说些心里话不知可有得罪?我想宗亲们都应该开诚布公的交流信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凝聚亲情、建立友情,弘扬祖德,传承宗脉。既然大家都聚集在一个李氏家族的屋檐下,为什么有不少宗亲自报家门进来共享家族亲情,还有一些宗亲徘徊在门外、还不时伸头往里望望。这些观望的宗亲有的是受前一个时期个别人的忽悠,被那精心编织的谎言、白日梦、所迷惑。亲爱的岐阳李氏善良的宗亲们只要你能动一下脑筋想想;现在办理户口簿要多少钱,办理一个身份证派出所收你多少钱?身份证走遍天下都有用。那个大忽悠要强制宗亲们办会员证,要交200元/人,每年还要年审。那会员证能抵一个身份证的用途吗?还编些连他自己都感到好笑的梦想、骗取宗亲们的信任,那些所谓的官文没有一张盖上公章的,那都是非法的、个别人自己打出来的,不过是文字游戏罢了!宗亲们,认清当前形势,清除大忽悠的流毒,团结一心共创岐阳李氏的未来。全球就这一个岐阳李氏网站,家族的网站,大家的网站!这里是你们的家!     另外一些人是不好意思进来,因为他们自诩清高,似乎想凌驾宗亲们的头上发号施令,这种人也不想想、谁给你这个权利,还是收心在家管你老婆孩子吧!这种人确实不好意思进来,架子放不下来,不过还时不时地以游客的身份进来溜达。我们光明磊落,毫无私心,只有奉献!我们把我们的时间、精力奉献给岐阳李氏,奉献给所有岐阳李氏宗亲!你们看了有何感想?是想发表些感慨还是有更好的建言?如果是真心实意地为岐阳李氏家族着想,确实为了家族大团圆,那就实名注册进来吧!不过有一条;仅仅是一个岐阳李氏宗亲的一分子,你那自诩的官帽就摘了吧!岐阳李氏家族不需要!


作者: gzbjwxlsh    时间: 2014-9-30 00:06
李国玉 发表于 2014-9-29 18:30
诗华宗亲过奖了,本人才疏学浅,说些心里话不知可有得罪?我想宗亲们都应该开诚布公的交流信息,目的 ...

       这是国玉宗亲综合能力的体现,国玉宗亲说的是心里话,何来“得罪”?哪怕是意见的不同,都是很正常的
作者: gzbjwxlsh    时间: 2014-9-30 00:19
本帖最后由 gzbjwxlsh 于 2014-9-30 14:09 编辑

       永年宗亲在网站上转载了一篇文章《一位鲜为人知的“驸马”——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贞》,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史料、方志及岐阳王李氏家谱等文献资料,现借用这篇文章中的几点事实来分别考证论述国玉宗亲帖子中提到的一些问题:
       一、在永年宗亲转发的文章《一位鲜为人知的“驸马”——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贞》中,“其父去世后,他的四位弟弟再求分家。李贞对弟弟们说:父虽没而母在,现在就分财异居,难道不考虑母亲的感受吗?候老母百岁后,先人田庐,你们可以随意取之,吾不较也。说得诸弟“皆愧服”。由于有长子李贞主持家政,公正无私,按照今天的话来说,金桥坎的李家,是一个和谐、小康之家。李贞有二男二女。长子、小女均早卒,长女嫁给了凤阳当地人,李文忠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四。”“他的四位弟弟再求分家。李贞公对弟弟们说”,这个事情是比较真实的,《明太祖实录》、《国朝献徵录》等都有记载,现将《国朝献徵录》中的记载传上来参考。
       二、文章中“据李文忠《先考陇西恭献王圹志》载,李贞有二男二女”,既然是文忠公所写的《先考陇西恭献王圹志》,那能有假?绝对不可能,那这二男二女的结果如何呢?文章中说:“六年后即至正十年(1350年),大祸亦突降于李家:先是李贞母亲与四个弟弟皆卒;数月后,佛女薨,“临薨之时,神识不乱,端坐而逝”,葬于金桥坎。李贞的一子二女亦卒(本人注:这个地方原文交待得不是很清楚,这一子是长子,和小女均早卒,长女,是在出嫁之后去逝的,贞公的四个弟弟是在数月前,文忠公这时十一岁左右)。在短短的数年中,一个兴盛的李氏家族,只剩下李贞、李文忠父子二人。关于这段生涯,李文忠在诗中写道:家贫无束修,八岁惟饭牛;十一亡所恃,哀泪垂荒丘……(《族谱・岐阳武靖王诗・感怀》)”,这里说明了几个问题,一是贞公的四个弟弟没有了,弟兄中只剩下贞公一人,二是佛女也薨了,连去逝时的情形都有记载,这会有假?三是写到贞公的一子二女亦卒,一个兴盛的家族,就只剩下贞公和文忠公父子二人,文忠公所写的诗《感怀》中就有所体现,我想,不管是任何人身临其境,都会知道《感怀》的来由,它是当时那种悲惨环境的写照!难道文忠公会乱写?前面这几点证明了贞公当时是有四个弟弟及两子两女,后来只剩下贞公和文忠公两父子。
       三、文章中“一日,当李贞听说朱元璋已是滁阳城的主帅,便立即前住。趋赴途中,伏于霜雪,号泣不能行,艰苦踰月,终于在至正十四年(1354)冬月来到滁州。朱元璋《皇陵碑》记下了这段亲人相聚时的悲欢:“思亲询旧终日慨慷。知仲姊已逝,独存驸马与甥双。驸马引儿来我栖,外甥见舅如见娘……一时会聚如再生,牵衣诉昔以难当。”这里说明两个问题,也反过来证明前面所说文忠公只有一人,没有哥弟之说,与《明史》所载也吻合,因为,从这里看出,在这艰辛的路途中,如果文忠公还有弟兄,那这些人哪里去了?为什么贞公只带上文忠公一人?难道贞公偏心?难道贞公知道文忠公后来会当上那么大的官,只带文忠公一人,而不管其它子女?贞公会是这样的人吗(看看文章中对贞公为人的一些记载就知道)?再看当时的情况,贞公带上文忠公“伏于霜雪,号泣不能行,艰苦踰月,终于在至正十四年(1354)冬月来到滁州”,《明史》中提到一句“几不能存”,《曹国李公歧阳武靖王神道碑铭》里面也提到“几不能存”,在这种情况下,贞公带上文忠公都成这样,如果还有其它子女,能否存活得下去?关于这一点,文章中所提的朱元璋《皇陵碑》记下了这段亲人相聚时的悲欢,朱元璋在《皇陵碑》中所写与《明史》所载也吻合,与家谱记载吻合,文忠公和朱元璋肯定都不会乱写!一件一件事情的记载都那么吻合,这些与史相符、有史可考、有志可查的家志,是不能舍弃,也不能否定的。如果这么多史料都没有真实性,那还有什么能信呢?
        四、看看北派延基公1704年修的家谱与南派留守支修的家谱,可以这样说,延基公修的这本家谱,明光和肥东两支族人以前都没见过及保存有这本族谱,特别北派和南派,直到民国时期两支族人都还没有会过面和有任何联系,但延基公编修的谱书与明光编修的谱书为什么里面的记载都是那么吻合,与明史及其方志、史料也吻合,事实就是事实,如果这两部南北各自编修的谱书有编造情况,我相信,南派与北派的谱书记载就会出现误差,有可能还是大的误差。


李贞.jpg (481.72 KB, 下载次数: 561)

李贞.jpg

李贞1.JPG (313.81 KB, 下载次数: 599)

李贞1.JPG

岐阳王神道碑铭.JPG (251.64 KB, 下载次数: 570)

岐阳王神道碑铭.JPG

岐阳王神道碑铭1.JPG (259.08 KB, 下载次数: 565)

岐阳王神道碑铭1.JPG

作者: 李永年    时间: 2014-9-30 20:52

DSC_5048.jpg (137.1 KB, 下载次数: 576)

DSC_5048.jpg

作者: 李永年    时间: 2014-9-30 20:54
大家猜猜他是谁?
作者: 李永年    时间: 2014-9-30 21:11

DSC_5017.jpg (156.16 KB, 下载次数: 467)

DSC_5017.jpg

DSC_5018.jpg (163.07 KB, 下载次数: 462)

DSC_5018.jpg

作者: 贵州水城李文华    时间: 2014-9-30 22:03
慢慢来.急不得.
作者: 李国玉    时间: 2014-9-30 22:26
gzbjwxlsh 发表于 2014-9-30 00:19
永年宗亲在网站上转载了一篇文章《一位鲜为人知的“驸马”——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贞》,作者在文章中 ...

    诗华宗亲慎密的分析让人豁然开朗,受益匪浅。看完诗华的帖子后在想;一位鲜为人知的文章我也看过,为什么没有象诗华宗亲这样分析推敲,自己想不通的问题不罗列思路、从这些文章史料寻找线索。看来学习家族史的方式方法要改进,要学习诗华宗亲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作者: 李国玉    时间: 2014-9-30 22:29
贵州水城李文华 发表于 2014-9-30 22:03
慢慢来.急不得.

   谢文华宗亲关注,有些事情是急不得,慢慢来!


作者: 李国玉    时间: 2014-9-30 22:52
明光的老家谱和石跋河老家谱是同一个版本



作者: gzbjwxlsh    时间: 2014-9-30 23:22
本帖最后由 gzbjwxlsh 于 2014-10-1 08:25 编辑
李国玉 发表于 2014-9-30 22:26
诗华宗亲慎密的分析让人豁然开朗,受益匪浅。看完诗华的帖子后在想;“一位鲜为人知的”文章我也看过 ...

       谢谢国玉宗亲!最好的方法就是我们大家一起来共同研究、共同思考、共同考证,以理性的态度、科学的方法,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最后得出可能性比较大的结论。
作者: gzbjwxlsh    时间: 2014-9-30 23:28
李国玉 发表于 2014-9-30 22:52

       不错!就是一个版本,岐阳王李氏宗谱,其真实性就是一部历史,岐阳王后裔一定要珍惜各位先祖来之不易的成果。
作者: gzbjwxlsh    时间: 2014-9-30 23:39
李永年 发表于 2014-9-30 20:54
大家猜猜他是谁?

       李公泽恒?
作者: 李国玉    时间: 2014-10-1 08:29
gzbjwxlsh 发表于 2014-9-30 23:39
李公泽恒?

根据老谱记载,此图像是十九世祖李公泽同,李公泽恒堂哥,字普卿,又名浦青.世居明光,清咸丰七年(1857)年生,民国七年(1918)年卒。李公泽恒(先祖父)的画像六十代时还挂在客厅(堂屋),文革时期烧毁了。先祖父李公泽恒画像显得清廋,长袍马褂,瓜皮帽,金丝眼镜,至今还能记得他画像的模样。详细介绍请参阅“家谱宝库”版块、“李公泽恒传略”一文。先祖父为家谱撰写了多篇序,老谱展开能看到“十九世裔孙泽恒敬识”字样,这年先祖父47岁。

作者: 李永年    时间: 2014-10-1 09:39

DSC_5048.jpg (123.04 KB, 下载次数: 462)

DSC_5048.jpg

作者: gzbjwxlsh    时间: 2014-10-1 11:07
李国玉 发表于 2014-10-1 08:29
根据老谱记载,此图像是十九世祖李公泽同,李公泽恒堂哥,字普卿,又名浦青.世居明光,清咸丰七年(1857 ...

       泽同祖公应该是最了解岐阳李氏后续历史的,可惜其后人在抗战初期逃往重庆的途中在武汉附近将大部份资料丢失了。
作者: 李永年    时间: 2014-10-1 12:20
有大家共同努力慢慢再点滴収集.聚少成多.尽我们后裔人应尽的责任与孝心诗华宗亲对族史的多年研究会出成果的.泽同袓公逃重庆途中资料丢失的事,定有故事望诗华宗亲抽空上帖分享让更多宗亲知道了解



作者: gzbjwxlsh    时间: 2014-10-1 12:29
本帖最后由 gzbjwxlsh 于 2014-10-1 12:31 编辑
李永年 发表于 2014-10-1 12:20
有大家共同努力慢慢再点滴収集.聚少成多.尽我们后裔人应尽的责任与孝心诗华宗亲对族史的多年研究会出成果的 ...

        谢谢永年宗亲!这件事情,我也是在网上看到的。对这件事情,这样办如何?一方面我在网上尽量查询,另一方面,永年宗亲你们在族中悉收集。泽同祖公的后人是否还在明光?
作者: 李国玉    时间: 2014-10-1 13:52
gzbjwxlsh 发表于 2014-10-1 11:07
泽同祖公应该是最了解岐阳李氏后续历史的,可惜其后人在抗战初期逃往重庆的途中在武汉附近将大部 ...

李公泽同生前著作颇多,计有《群经诂幼》、《二南浅谈》、《秦汉史要》、《历史纲要》、《古文杂录》、《汉书地理志表》、《清地理志》、《府厅州县考》、《明光乡土志》、《明光十六景》等,尚未完成的著作有《十三经发微》、《通鉴韵语》、《左传通释》、《史略集益录》若干卷。只因清未明初,屡遭兵燹,藏书及所著几经焚劫,加之抗战发生,家人逃湘蜀,多次遭日军袭击,所携什物尽多丢弃,公仅存遗著具在其列。今除《明光十六景诗》尚有抄件可见外,余均散佚无遗,诚可惜也。(摘自李泽同先生传略,作者,李大柱)

作者: gzbjwxlsh    时间: 2014-10-1 17:02
李国玉 发表于 2014-10-1 13:52
李公泽同生前著作颇多,计有《群经诂幼》、《二南浅谈》、《秦汉史要》、《历史纲要》、《古文杂录》、《 ...

       看了李公泽同所编著的上述书籍,泽同公对岐阳王后裔特别是明光留守支的情况肯定相当了解并很有研究,遗憾的是没有留下这些方面的资料,太可惜了!
作者: 李国玉    时间: 2014-10-1 18:08
gzbjwxlsh 发表于 2014-10-1 17:02
看了李公泽同所编著的上述书籍,泽同公对岐阳王后裔特别是明光留守支的情况肯定相当了解并很有研 ...

李公泽同的著作没能保存下来、对于李氏家族来说是很遗憾。先祖父生前也撰写许多著作,也于日寇侵略时散失轶尽,泽同公和先祖父泽恒公是堂兄弟,俩人一齐办教育,一同为家乡明光日夜操劳、德沐乡梓。父亲的“明光岐阳李氏的源流与现状”一文中,简约的介绍了两位老人。泽同公的后人可能去了台湾,明光好像没有他的后代了!


作者: gzbjwxlsh    时间: 2014-10-1 21:21
李国玉 发表于 2014-10-1 18:08
李公泽同的著作没能保存下来、对于李氏家族来说是很遗憾。先祖父生前也撰写许多著作,也于日寇侵略时散失 ...

        几年前和我联系的一位老人,他们可能是泽同公的后代,我记得象是居住在武汉还是沈阳。
作者: 李国玉    时间: 2014-10-1 22:04
gzbjwxlsh 发表于 2014-10-1 21:21
几年前和我联系的一位老人,他们可能是泽同公的后代,我记得象是居住在武汉还是沈阳。

如果他知道我们这个网站,注册上来交流交流。明光地区的大字辈几乎没有了,能了解过去历史的人也越来越少。在那个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大家都沉默寡言,就连曹国坟用炸药炸也没有谁敢说是我们的祖坟。因为这合肥的宗亲责怪明光人没有保护好祖坟。

作者: gzbjwxlsh    时间: 2014-10-1 22:46
李国玉 发表于 2014-10-1 22:04
如果他知道我们这个网站,注册上来交流交流。明光地区的大字辈几乎没有了,能了解过去历史的人也越来越少 ...

       这位老人,当时是80多岁了,他不懂网络这些东西,他是叫他孙子和我联系,然后,他和我通过两次电话。国玉宗亲提到的文革时代的情况,那真是的,象我们大方的这支,当时族中连保护一本谱书都相当困难(最终保护下来了),不要说非同一般的曹国坟了。
作者: 李国玉    时间: 2014-10-2 08:37
    封建时代帝王将相的家谱在特定的年代是四旧的东西,能保存下来是幸运,更不可能再去修续。我看到家谱是在整理父亲遗物时父收藏的复印本,直到明光的宗亲知道国明修续家谱、才将私藏秘笈重见天日。这其中多少家谱焚烧掉,多少宗亲冒着被抄家的风险保存下来。由于接触到家谱很迟,对家族史知识了解的少,(只听过祖母、父亲生前叙说过一些片段),现在要恶补,幸有诗华、国明等宗亲引导,家族史知识才有长进!

作者: 李永年    时间: 2014-10-2 20:14
相见恨晚、互叙衷肠、同宗同脉、传承帮带、
作者: gzbjwxlsh    时间: 2014-10-3 11:22
       为了佐证前面帖子所述史料中贞公的为人,现传一张《西园闻见录》中对贞公孝敬父母的记载,再传一张野史中对文忠公铁券的记载,这些史料、方志、野史、岐阳李氏宗谱等对贞公、文忠公记载的吻合,说明它们的真实性之高,实属难得!


李贞2.jpg (254.99 KB, 下载次数: 525)

李贞2.jpg

李文忠铁券.jpg (524.78 KB, 下载次数: 552)

李文忠铁券.jpg

作者: 李永年    时间: 2014-10-9 19:43
这次明光行、收获凭丰又联谊又有了新线索又拜望了与我家在明关系最深的国常叔、并对明光市府批地之事有了进一步了解、有消息后与各宗亲分享。
作者: 李国玉    时间: 2015-7-25 07:41
       滇黔李氏宗亲有很多关于寻祖帖子,很多没有在网站发表,在这里转载了云南宗亲为寻祖撰写的文章,字里行间看出宗亲们寻祖的热情,至于所述是否具有真实性让时间来给我们一个正确的答案!  为此发在这里,供大家研究!陇西李氏的前身后世
来源:中国甘肃网  
  陇西李氏从最初扎根的狄道,随后扩展到全国各地,最后发展成了中国第一大姓,这背后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迁徙之路。
  《史记》记载,陇西成纪李氏,汉武帝末年因为李陵投降匈奴的事件,遭受了灭顶之灾,狄道李氏也受到了这次事件的牵连,都已经“衰微矣”。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西晋至北周时,陇西李氏再次兴起,累世为官,成为功著关陇的陇西豪族。
  陇西李氏的这次兴起是从李暠开始的,陇西李氏第一个做皇帝的就是西凉王李暠字玄盛,小字长生,生于晋穆帝永和六年(公元351年),为陇西李氏“狄道房”人,是汉初征西将军李仲翔之19代孙。公元400年李建号“庚子”,在敦煌建立西凉政权,称西凉王,后迁都酒泉。后来李暠后人受到北魏的信任,不少人在全国各地担任过官职,后来他们就将家安置在了做官的地方,最后形成了不同的房。
  在繁多的陇西李氏支派中,有四房最为兴盛。这就是武阳(故城在今山东朝城县西40里)房、姑臧(治今甘肃武威县)房、丹阳(治今河南项城县东北)房、敦煌(治今甘肃敦煌县)房。唐朝时期,这四房出宰相十名,荣显功高,流芳百世。
  在这里面,最为引人注意的就是敦煌李氏,始祖李穆。张书城老先生认为,李陵裔孙李穆、李贤就是陇西李氏敦煌房的始祖。原来,李陵投降匈奴后,娶了匈奴单于的女儿拓跋氏,按照胡人的习惯,往往要跟随母姓,所以李陵的后裔就姓了拓跋。李陵死后不久,匈奴内部发生了内乱,李陵儿子迁大泽之东。大约在汉宣帝末年,李陵后裔的拓跋部落通过联姻等方式,形成了一个鲜卑拓跋部。几百年后,这支部落建立了北魏。公元450年,北魏发生了一次惨案,由于环境变化,北魏皇室霸占了李陵后裔的拓跋姓氏,为保存自己,李陵后裔又恢复了李姓。这一点,在宁夏固原出土的《李贤墓志》中已经说到了。
  李贤和他的三弟李穆,曾在敦煌为官并且在敦煌安家,成为陇西李氏敦煌房的远祖。
  漫长的岁月中,李氏已经发展到1亿多人,成为中国最大的姓氏,今天在临洮也有不少。“现在,临洮有八万人姓李,占全县人口的七分之一。”临洮县研究李氏文化的李瑞麟给我们介绍了情况。
  整个临洮境内,以李姓命名的村庄达到76个,可以说遍地都是“李家庄”。仅仅是“李家湾”就有10个,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村庄也是非常的有趣,如“纸房李家”,他们或许有造纸的绝活;“窑头李家”最早是否住在石灰窑或者其他什么的窑边上。还有更多的李家,瓦房李家、大户李家、小户李家、单庄李家、河下李家等等的名称,成为展示李氏文化的天然博物馆。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

      据《息峰县志》:明初“靖难之变”后,建文帝遂在忠臣杨应能、叶希贤、程济、赵天泰等的护随下,削发为僧,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遁迹西南,欲入汁依平西侯沐晟。成祖得位后,诛杀建文朝臣甚多,并将避祸遁去的名臣子削藉,责令戌边者不计其数。故惠帝臣民幸存者纷纷逃离南京,南寻惠帝。于永乐初年先后至贵州黑羊箐(今贵阳)、息峰一带,与当地“龙家人”联宗认族,遂在西望山西麓举行合族仪式,将南京、龙家36姓合为赵、谢二姓,修祠于西望山,并立打鼓台。盟碑当为其时所刻立,即为“永乐盟誓碑”。
《贵州日报·悲歌一曲“盟誓碑”》载:“‘盟誓碑’在破‘四旧’时期已被毁损,碑身断裂成好几截,后经组合粘贴,基本恢复原貌。碑文全是阴刻,文字苍劲有力,入石三分,上端作弧形状对称刻‘日、月’二字,文字上方刻有火焰形装饰花纹。碑身正文刻‘万古丛林’四个大字,落款为‘永乐5年正月盟誓’……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年幼的皇太孙朱允文继皇帝位,是为建文皇帝。初登大宝,强藩压主,御史大夫晁错急功近利,力陈削藩,导致朱棣以‘清君侧’为名的‘靖难之役’。四年之后,燕王朱棣兵临南京城下,宫中莫名起火,建文帝在部分忠臣义士护卫下仓皇逃往西南,几经辗转来到息烽西望山,借苍苍林莽以栖身……直至永乐四年冬,西望山的突然热闹和时常来往的军民人等终于被朝廷暗探发现,于是永乐帝派出大批杀手赶赴西山,并明令贵州宣慰司限期进剿……于是召集臣僚商议,有人提出将君臣将士就地化整为零,与当地村民聚族而居的建议,得到建文帝认同……很快就定下了将君臣将士与附近村寨村民合族为谢、龙二姓(谢为当地大姓,龙隐喻建文帝)。同时确定了盟誓时间及地点。于是在永乐五年正月的一天,君臣百姓等齐聚毗卢寺前,洒泪共盟。如今西望山周围的居民也还多为谢、龙二姓,且在饮食、服饰、民俗民风上还保留着明代遗风。”

李文忠为其父亲所写的墓志铭   先考,讳贞,姓李,世居泗州之盱眙。醇厚笃实,与先妣孝亲曹国长公主,事仁祖皇帝,能尽孝道。岁癸已,先妣去世,值元季兵起,先考从驾渡江,乙巳,封恩亲侯、驸马都尉。洪武四年,加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驸马都尉、曹国公。推恩,赠高祖五二公中奉大夫、浙江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曾祖六二公资善大夫、浙江等处行中书省左丞、追封临淮伯;祖七三公荣禄大夫、浙江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陇西侯;继妣陈氏,追封淑德夫人。    先妣生文忠兄弟二人,兄蚤逝。文忠奉命从军,及天下大定。荷蒙上恩,颁赐铁券,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左都督府、曹国公、同知军国事。娣二人,长适凤阳陈英。洪武十年,上召至京师,赐今名,恩授河南安吉卫镇抚。次亦早卒。    孙男三人,长景隆,羽林左卫指挥佥事。次浙江童,皆上赐名。次淮江奴。孙女二,长适世戚汪致渊,亦上赐名,恩授燕山中护卫指挥佥事。次尚幼。    先考生于大德癸卯,以洪武戊午十月十一日,薨于京师之赐第,享年七十有六。车驾临奠,翌日,颁降诰命。追封陇西王,谥恭献。卜以是年十二月庚申,归葬盱眙县灵迹乡冷水涧之原。凡丧事皆官给之,呜呼!国恩厚矣。至哀不文。敢叙世次名行之略,以纳诸圹。    孝子李文忠泣血谨志。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荣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韩国公、参军国事李善长书讳。    洪武十四年,仲秋,甲子立。
      一世祖李贞十一世孙,墓碑为道光六年(1825年)所立,距今188年,碑文如下:语云,木有本,水有源,祖先之源远留芳,子孙之渊源流长乃祖德之积善余庆也,察爪瓞之绵延亦足征后世之繁荣矣,祖传记云,始祖乃陇西籍也,文忠祖为先明開国勳臣,文诰祖以功臣之弟授亲军骁骑校蔚,一三八一年(洪武十四年)同傅沐二国公進征云南屡建大功,廷议祖授乌撒尉指挥,后因事坐降易以昭信校尉百户候袭职传之,倘塘世袭官土传至运亨祖,二百七十余年,值明清鼎革,蔚林祖年幼其母周祖妣携蔚林祖迁居威宁既长为大定府入学生员,有回固土之志,因触熔火毁,自此,家譜失传,故重归倘塘服官就职二十余年改土归田,定居得宜既史册无综,故单传七代,亦不知某代传某代,实知先登祖传运亨祖传蔚林祖传正宣正达正畅正实四祖,正宣祖传本恭本敬本千三祖,公讳本敬字若思,幼勤学,昭通府入学生员,长则勤劳簾明,耕教为生,寿年七十九岁,世代相传子孙繁衍,迄今居得宜又三百余年矣。







欢迎光临 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 (http://www.liwenzhong.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