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46|回复: 0

中国最伟大的亡国之君,后代却在神不知鬼不觉地影响整个中国

[复制链接]

856

主题

1306

帖子

6471

积分

管理员

景隆支石跋河宗亲会创建人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471

论坛元老意见之星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荣誉管理家族贵宾热心会员家族之星家族元老

QQ
发表于 2018-2-5 12: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最伟大的亡国之君,后代却在神不知鬼不觉地影响整个中国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
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钱氏家训”是我国比较知名的家训之一,民国十三年(1924年),武肃王钱镠三十二代孙、广德人钱文选纂修《钱氏家乘》,根据先祖武肃王八训和遗训,他总结归纳了钱氏家训。

     说起钱氏家族的起源,要追溯至五代十国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年了,吴越国(今浙江一带)的创始人钱镠先生,也是吴越国王,他除了治国有方,治家更是严谨,而且他并无江山要据为己有的野心,临终时他对子孙说,如果遇到明君,要去归顺。而他的后代,也谨记他的教诲,在他的孙子辈(钱弘俶),大宋18年,吴越国归顺大宋,不动一兵一卒,和平让渡,真正让百姓富庶,远离兵戈,江浙也成了富裕的鱼米之乡。



     钱氏家族出了很多名人,在文学界,科学界,政治、外交界均有建树。科技界的“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文学界的钱玄同、钱钟书。诺贝尔奖获得者钱永健,其父钱学渠和钱学森同系钱王第33世孙。钱氏家族在近100年来,先后出了一位诺贝尔奖、两位外交家、三位科学家、四位国学大师、五名全国政协副主席、还有十八位两院院士。

     钱氏家族人才济济,背后谜底是什么?今天博士君将来为您解读。


钱氏家族成功的第一大秘密,是世代相传的家训
   《钱氏家训》基于儒家修齐治平的道德理想,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角度出发,为子孙后代订立了详细的行为准则。

    钱鏐在临终前向子孙提出了十条要求,后来被称作《武肃王遗训》。一千多年来,遗训和《家训》世代相传,也得到子孙后代的身体力行,成为钱氏家族的立族之本,旺族之纲,形成了崇文倡学、徳才并重的钱氏家风。

钱氏家族成功的第二个秘密,是好读书、重教育
   “我们钱家人喜欢读书,书读多了容易当官,当官的容易出名。”这是钱伟长教授在解答“钱家为什么能出那么多名人”时给出的答案。

     吴越王钱鏐出身贫寒,却从幼时开始就酷爱读书,直到晚年还坚持阅读,并立下家训“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钱氏家族成功的第三个秘密,是互爱、互助的家风
     钱氏家族从宋代开始就形成了族内相互扶持的风气。为了让族中的家庭贫困的孩子有书可读,钱氏家训规定,“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各地的钱家都设立义田、义庄、祭田,并明文规定其中一部分田产或盈利必须作为教育经费。这种早期的“教育基金”模式,保证了钱氏子孙无论贫富,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建在鸿山七房桥的“怀海义庄”就是一个典范,义庄的宗旨是“救灾周急、恤孤矜寡、排难解纷、兴学育才”。

     族内凡孤寡鳏独者均能领到义庄的钱粮;钱姓子弟不分贫富都能上学;佃农和附近农家子弟学费酌减。国学大师钱穆兄弟及力学家钱伟长都是在义庄资助下才得以上学的。

      钱伟长少时家境贫困,父亲、叔父都是贫穷的乡村教师,据他回忆,在进大学前,他从没穿过一件新衣服,穿的都是叔父们小时穿的后经母亲改裁的旧衣,布鞋袜都补了又补。

      钱伟长4岁时,七房桥旧宅失火,全家迁居荡口。他随从父叔,先后在荡口镇南东嶽庙小学、镇北司前弄小学、后宅镇小学、荡口镇的鸿模小学和无锡荣巷公益学校就读。进入苏州高中一个月时,父亲去世,一家六口,生存成了很大的问题。然而,母亲和叔父依旧恪守祖训,要他好好读书。在困窘中,他依靠四叔钱穆及宗族义庄的救济,完成了学业。


钱氏家族成功的第四个秘密,是“优化组合”的婚姻原则
    相对于家世或财富,钱家人更看重配偶的个人素质,“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的家训,一直留存在子孙后代的婚姻观念中。

     从近代钱氏家族选择配偶的身份来看,钱学森的妻子蒋英是著名声乐教育家,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是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再到钱三强的妻子何泽慧是著名核物理学家,钱氏子孙的配偶几乎全都德才兼备。正是这样的“优强联姻”,使得钱氏家族一直保持着优良基因。


钱氏家训
《钱氏家训》全文:
“个人: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家庭:
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社会:
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救灾周急,排难解纷。修桥路以利从行,造河船以济众渡。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国家:
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钱氏家训》开篇第一训即云:“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简而言之,是要子孙立志高远,乃至是继承天地圣贤的大道。开国之钱镠、归宋之钱弘掓乃是践行此训最佳的典范。

战争时期,钱镠不忍见生灵涂炭,于是组建军队平定乱军,令一方安定。他自知吴越国并非正朔,所以一生未称帝。直至宋太祖赵匡胤扫平北方以后,钱镠之孙钱弘掓主动“纳土归宋”,不以一姓之私利戕害地方百姓,从而保存了吴越的太平繁荣。就连苏东坡及后也赞曰:“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舞之声相闻,至于今不废。其有德于斯民甚厚。”近代以来,钱氏迭出为国为民的英杰。其人高迈的气概、超拔的骨气,于斯可见其源。

   《钱氏家训》以立志第一,其后便是临事手段的训诫:“持躬不可不谨严。处事不可不决断。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钱学森归国之时,不理美国军方万般阻挠,执意离去,结果被当局拘留。后来他将求救信写在香烟纸上,混在寄到比利时的信里,再辗转交到了周恩来手里,最后才顺利回国。

     江山王座,始终有易手的一天;唯有诗书礼教,可以传家久远。《钱氏家训》紧接着便提出了读书之要:“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钱氏一门,国学大师辈出,钱基博、钱钟书、钱穆等都是彪炳史册的大学者。在他们看来,功名利禄皆不足以挂身。究天地之理,通古今之变,尽人性之道,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世人皆道吴越钱氏之繁盛,皆因其基因优越,得天独厚。其实优越基因能传之千年的话,不如说是由于其优良家风所致。《钱氏家训》已经不是一族的私藏物,今天它已经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整体瑰宝。理解其精神,发扬其精粹,也许你也可以繁衍出另一个“千年世家”

家训不分国家 有家就有家风
     对中国人来说,有家就有家风。提到家训,我们会想到著名的的《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王阳明家训》、《庭训格言》等等。我们发现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家训从未缺席于我们的视野,从世族大家文字化的家训、家谱,到普通百姓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家规、家教形式不同,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

     现代人常说“富不过三代”,还频频指责“富二代”年轻人的种种不端行为。其实大家可能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详。中国古语里这句话的完整版是:“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由此可见,富过三代甚至数代都是完全有可能的,关键是看这个家族传承的是什么,不是钱,不是房产,不是美貌,也不是多儿多女,是看这个家族出过多少优秀的人才!财富和荣誉是优秀能干的人才努力赢来的,也只有优秀能干的后代才能更好地继承、保住和增值财富。


在日本,有著名的《德川家训》:
人生有如负重致远,不可急躁;
视不自由为常事,则不觉不足;
心生欲望时,应回顾贫困之时;
心怀宽容,则能无事长久;
视怒如敌;
只知胜而不知败,必害其身;
责人不如责己;
不及胜于过之。

      德川家康是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的武将,战国大名,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日本战国三英杰(另外两位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一。德川家康开创百年幕府,德川家族在日本是标准的名门望族。其人传纪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影响政商学各界。

  对比《钱氏家训》与《德川家训》,可见两国家庭教育之不同。

      第一,《钱氏家训》比《德川家训》更详尽、具体。前者涉及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方面面,后者只侧重于个人修养。大概德川氏认为一切都是以个人素质为出发点,其他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上。家庭教育主要是针对个人,只要教育好个人,那么成就事业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从这一点上看,日本的务实主义一览无遗。

      第二,钱氏家族成员遍布各个领域,德川家族基本局限于政治领域。当然,主要是二者背景差异很大。这也跟家训范围广阔有些关系。前者以博立家训,家族势力遍布各行各业,成为精英人物。后者以精立家训,集中于权力运作,培养王者。所立家族为一个王朝。其他方面似乎平庸。在幕府政权垮台后,德川子孙涌入社会各业,但是优异程度、社会名望远不如钱氏子孙。

      第三,《钱氏家训》中个人修身部分重圣贤,《德川家训》则重佛学。前者是教育子孙如何成为一名圣贤,包括读书修文。后者注重节制欲望、忍耐等个人品格,有佛学修行之意味。


     通过比较二者,我们看到儒家文化在中国与日本教育的不同。所以,当我们教育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的同时,也在娇惯孩子,想尽办法为孩子的教育提供最好的环境。

     日本人更侧重教育孩子意志力磨练方面。日本的孩子从小被教导要服从、忍耐、自省。所以,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我们看到日本人猖狂叫嚣,但是也重气节,败则剖腹。中国人重事业成就,但是也有如汪精卫者为功成名就而弃个人名节。在“抗日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今日,对待一衣带水的强邻也不可低估。知己知彼方有胜算。


百年前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仍有其借鉴价值: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两国之竞争在于青年,
青年之竞争在于教育,
教育之本在于家庭。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名为“美国父母的十条家训”,很有意思:

1. 必须对见到的人先打招呼,收到别人任何恩惠和帮助必须口头或者书面表示感谢,做了给别人添麻烦的事情一定要当面道歉。
2. 公共场合(除了可以放开玩儿的地方以外),说话音量控制在不让第三个人听到。
3. 不愿意告诉爸爸的事情,你可以只告诉妈妈;不愿意告诉妈妈的事情,你可以只告诉爸爸。但是不能对两者都不说。
4. 不许撒谎骗人,否则你会失去朋友、家人最宝贵的信任,让你后悔一生。
5. 如果不能避免打架,不许用工具和牙,也不许戳眼睛,除此以外可以狠狠的打,而爸爸则希望你能打赢。
6. 掉在地上的硬币可以捡起来拿回家积攒起来,但是钱包却不能据为己有。
7. 别人真诚款待你吃东西,如果你不喜欢的话,可以说“我吃饱了”,但是绝对不能说“很难吃”。
8. 任何食物和东西都是有生命的,绝对不能想吃就吃,想扔就扔。
9. 必要时尊从集体和权威的意见,但内心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想法。
10. 每个人都和他的名字长相一样都是不同的,用不着和别人比较。

   这位爸爸很真挚,也很现实,可以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家训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孩子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家长列出了自己的“家规”:有原则,有底线,也不失灵活的处理方式。



从钱氏家训看现今社会

   钱氏家训家庭篇强调要亲爱、守序、勤俭、忠厚,道出了钱氏家族对子女教育的重视感觉现在大多数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过于功利了。小时候拼命抠孩子的分数,为的是上个好学校。上了好学校为了以后能出国。出了国为了孩子能进个好公司或者自己开公司。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有多少家长为了教育孩子的德行而拼命付出过呢?大概这方面的投入还到不了学习投入上的五分之一。




    其实纵观中国古往今来的成功者,无不是有大抱负,胸怀祖国,胸怀天下的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是可以给国家,给社会,给人民带来帮助和利益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有钱人。真正的成功者需要的是德才兼备,而不仅仅是有赚钱的头脑。

    在娶妻嫁女的家训里,更加值得今人反思。今人嫁娶的观念与此相去甚远,看看钱钟书的妻子和钱三强的妻子,我们便知道了什么是最贤的妻。我们在忧心高不婚率和离婚率的时候,有没有想一想是否是自己的价值观出现了偏误呢?当我们难得因为母亲不逼女儿要车房钱交往男友而赞叹时,殊不知一千年前的钱氏家训,已经明确地列出了这条。我们的问题是我们自己走错了路。
    在家庭篇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虽说小家庭单位已经很少有正式的祭祖活动,但心中是否仍对祖先存有深深的敬意呢?


    现在的子孙,无论聪明的愚笨的,几乎很少有读诗书了(《诗经》和《尚书》),读的都是有用的科学知识,当然这也是时代的发展需要,但若从小学的基础教育开始放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不又是一个好的开端吗?当年砸烂孔家店及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把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遗产消除尽怠,这是中国人民极大的精神损失。

     家训之社会篇中提出的“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为我们提出了一个社会人的要求,此为我辈应该汗颜的,一千年前钱氏家族就以古圣先贤的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的子孙后代,而今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准是滑坡的。当一个社会热点的问题出现时,我们第一个反应就是指责社会制度或者政府行政部门,很少去反省自身,而且最乐意做的事情就是以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他人或环境,而非自己。

     其实社会风气也好,全民素质也罢,不就是我们一个个的个人的集体组合吗?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以家训的要求去做的话,社会一定会比现在更加美好。

    家训的最后是国家篇,是讲社会政治、为官治国之根本。放在今天,如果官场能以此家训为守则,并且这样逐条要求自己,会少多少的贪官污吏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岐阳李氏文化研论联谊实名QQ群 432208632|手机版|小黑屋|岐阳李氏老三房宗亲总会官网|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沪ICP备14027543号-1|   

GMT+8, 2024-3-28 17:34 , Processed in 0.11002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