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氏郡望分布及堂号
标签: 堂号 郡望 陇西堂 陇西李氏
一、郡望:所谓郡望,即郡中的望族祖地,都是一些显贵的姓氏。姓氏郡望不仅是该姓氏发祥地的标记,也是氏族人口、经济实力、政治地位与文化影响力等综合族力的反映。据《广韵》记载,李氏有十二个郡望,也说十三郡望,实际多达30余个,陇西、赵郡最为显耀。李姓郡望有:陇西、赵郡、顿丘、渤海、中山、江夏、范阳、略阳、武威、广汉、代北、鸡田、柳城等:
1、陇西郡:战国时置郡,相当于今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陇西地区。此支李氏,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堂号为“陇西堂”,因李氏望族出自陇西郡而得名;
2、赵 郡:汉时置郡,治所在邯郸(古赵国辖区,都故址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南郊)。此支李氏,为秦司徒李昙四子、开基始祖秦太傅李玑及次子李牧;
3、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晋武帝置,治所在顿丘(今河南省清丰西南)。此支李氏系陇西李氏分支,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孙李忠;
4、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省定州)。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开基始祖为李玑三子李齐(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县一带);
5、广汉郡:汉时置郡,治所在乘乡(今四川省金堂东),东汉移治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北)。此支李氏系陇西李氏之分枝,开基始祖为李广之父李尚。(汉时置郡。汉高祖六年分巴郡之地置。相当于今天四川省广汉县一带);
6、渤海郡:靺鞨粟末部为主体所建,先称振国(震国)。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公元926年,为契丹所灭。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渤海湾沿岸一带(西汉置。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7、襄城郡:战国时魏邑,秦置县。历代因之,清属河南许州。南北朝时北魏于县境置钟离、襄城、陈阳、石马诸县,分别属南襄州、西淮安郡和襄城郡,今城关镇为当时的襄城县治,以后历为州治、县治。治所在襄城(今河南省襄城县);
8、江夏郡:汉江夏郡治安陆(今湖北省云梦),辖今豫、鄂各一部。三国魏吴各置江夏郡,吴江夏治武昌(今鄂城),魏江夏治上昶(今云梦西南)。晋灭吴,还治旧地,改为武昌郡。南朝宋移治夏口(今武昌),辖区缩为今武汉及其附近一带。隋唐江夏郡即鄂州。(汉高帝置,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
9、梓潼郡:汉末刘备分广汉郡置梓潼郡,治梓潼(今属四川省)。隋废。唐有梓州梓潼郡,即上条所述。旧梓潼县,西魏改名巴西,隋唐时为绵州巴西(先名金山)郡地。(古县名,汉代置,为广州郡治,蜀汉置梓潼郡,在今天四川省梓潼县);
10、范阳郡:唐幽州范阳郡,本涿郡,天宝元年(742年)改置。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又为方镇名,本为幽州节度使,天宝元年亦改为范阳。宝应元年(762年)改幽州节度使,并兼卢龙节度使。又幽州本有范阳县(原涿县,唐改)。大历四年(769年),与固安等县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阳县为治所。(三国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在今天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带);
11、梁 国:汉建梁国,治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南)。南朝宋为梁郡,治下邑(今安徽省砀山)。隋曾以宋州为梁郡,唐为睢阳郡。(汉高帝将原来秦代的砀郡改为梁国,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
12、南阳郡:战国时秦置南阳郡,以宛为治所。隋唐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邓县)为治所。元明清南阳府治南阳,即汉宛县(相当于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二、堂号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大多有本家族的“堂号”。高大宽敞的厅堂上,悬挂着书写“堂号”的匾额,每逢年节喜庆之日,还在门前挂起书写着“堂号”的大红灯笼。
堂号作为家族的徽号和别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多源自本姓祖上某一历史名人的典故事迹或趣闻佳话。不仅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血缘内涵,而且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既是对某一姓氏家族特色的高度概况,也是当时社会形态的反映。同样具有区分宗支族别,血缘亲疏的社会功能。它的产生、发展,多与修族谱、建宗祠、祭祀祖先、宗亲联谊活动同时进行。它产生的宗旨大致有三:一是彰扬祖先的功业道德,二是显示家族宗亲的特点,三是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
旧时的每个家族都会有本家族的祠堂,并给它取一个堂号,目的是让子孙们每提起自家的堂号,就会知道本族的来源,记起祖先的功德。
李氏堂号的命名有多种方式,如:
1、以地域命名堂号 : 陇西堂、赵郡堂等;
2、以传统伦理规范为堂号: 如存德堂、忠贤堂等;
3、以祖上情操雅量、高风亮节为堂号: 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李氏族人中遂有“青莲堂”等堂号;
4、以垂戒训勉后人的格言礼教为堂号: 如敦睦堂、世德堂等;
5、以封爵、谥号或旌表褒奖为堂号: 如西平堂等:
三、 李氏堂号汇集:
陇西堂、赵郡堂、忠武堂、九如堂、存德堂、敦睦堂、平棘堂、四部堂、青莲堂、雍睦堂、衍庆堂、树萱堂、敦伦堂、宁华堂、厚世堂、飨诚堂、西平堂、世德堂、乐文堂、义兴堂余庆堂、函道堂、积厚堂、芳庆堂、叙伦堂、太白堂、致和堂、永思堂、孝思堂、百忍堂、恩本堂、懿得堂、顺德堂、敦本堂、忠贤堂、崇礼堂、笃庆堂、崇伦堂、清白堂、如在堂、爱敬堂、永公堂、五知堂、奉先堂、必昌堂、家庆堂、敬睦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