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gzbjwxlsh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岐阳李氏宗谱与明史的真实性及可靠性

[复制链接]

8

主题

176

帖子

56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6

突出贡献热心会员家族之星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9-20 20: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永年 发表于 2014-9-20 18:28
一篇好文,赞美之词不需多言,网站人气说明问题。众宗亲是关注网站、关注家族史的。大家血脉中留有着相同基 ...

       谢谢永年宗亲!延基公1704年编的这部家谱,我当时只要世系部份,如需要,我可以复印给你。

8

主题

176

帖子

56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6

突出贡献热心会员家族之星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9-22 02: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zbjwxlsh 于 2014-9-22 13:01 编辑
云南李绍辉 发表于 2014-9-21 21:41
近日,诗华宗亲在岐阳李氏寻亲网上大放拙辞,根据所谓的家谱和明史否定文忠公有兄弟,关于诗华宗亲的观点, ...

        绍辉宗亲,你好!你在这里谈的问题,忽略了很多问题,首先我说《明史》的真实性,是基于《明史》的编修那是根据大量的历史档案史料来编修的,那不是写回忆录,我传上来的那件两张明代的档案,绍辉宗亲我想你应该看到了吧,你说它有假吗?否定文忠公有弟兄,那是根据延基公1704年纂修的《李氏族谱》,以及《明史》、《明书》、《续藏书》等,这些不同的资料以及族谱都对文忠公记载得清清楚楚,如果文忠公真有弟兄,以上书籍为什么不发现?就算以上书籍有理由不记载,那这本族谱为什么不记载呢?就算这些有这样那样不得了的理由不记载,那文忠公身边的将士、文人还少,他们记载到各种野史中要你的同意吗?不知绍辉宗亲是否会穿越时空到明代去看到什么了?如果按家谱的记载,按老人的传说,那我大方家族中现在也有人在说我们是前十大指挥来毕节的,可事实是,这前十大指挥与我家祖人什么关系都没有,这就是事实!绍辉宗亲说1704年编的这本家谱,其内容大部份都是摘自所谓《明史》,前面绍辉宗亲说我在这里大放拙辞,我这时真想问问绍辉宗亲了,看看到底真正的是谁了?现在我把这本族谱中的部份内容说在这里,请绍辉宗亲核实一下,是出自明史哪个地方?第一、族谱中的所有世系,请问绍辉宗亲,《明史》中除了记载袭爵的那条线外,明史里面哪里记载了那么多世系?第二、德耀公任浙江台州府同知,请问,明史哪里有记载?第三、延基公任福建泉州府南安县知县,明史哪里又有记载?太多了!还有这套谱书上卷中的祖茔图、艺文部份,中卷里的始祖纪、列祖纪、合葬茔次等,下卷里面的碑铭、诗颂等,请问绍辉宗亲,这些是从明史的那里摘录的?我说这套家谱它真实、可信,是里面记载的内容有史可考及有志可查,和《明史》、《明书》、《续藏书》及方志等相符,就拿前面提到的德耀公来说,《岐阳世家文物考述》里说到“以荫初任四川大邑县知县”,我就对这一记载传两张图片给各位宗亲看看,这是有志可查呀!可是,我们一些家谱中不是记载这位祖公任这样大官,就是任那样大官,可是,在各种方志、史志里面能查到吗?绍辉宗亲特别问,“文忠公的儿子为何被囚禁”,这个问题,《明史》中是这样记载的:“燕王即帝位,授景隆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增岁禄千石。朝廷有大事,景隆犹以班首主议,诸功臣咸不平。永乐二年,周王发其建文时至邸受赂事,刑部尚书郑赐等亦劾景隆包藏祸心,蓄养亡命,谋为不轨。诏勿问。已,成国公硃能、吏部尚书蹇义与文武群臣,廷劾景隆及弟增枝逆谋有状,六科给事中张信等复劾之。诏削勋号,绝朝请,以公归第,奉长公主祀。亡何,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复言:“景隆在家,坐受阍人伏谒如君臣礼,大不道;增枝多立庄田,蓄僮仆无虑千百,意叵测。”于是夺景隆爵,并增枝及妻子数十人锢私第,没其财产。景隆尝绝食旬日不死,至永乐末乃卒。”这是因为靖难之役吗?太多了,真是一言难尽,请绍辉宗亲慢慢的看吧!


李德耀4.jpg (314.19 KB, 下载次数: 417)

李德耀4.jpg

李德耀5.jpg (284.26 KB, 下载次数: 406)

李德耀5.jpg

8

主题

176

帖子

56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6

突出贡献热心会员家族之星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9-22 16: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绍辉宗亲问“有陈氏淑德夫人吗?那明代封夫人的条件你知道吗?没有子嗣能封夫人吗?”,鉴于昨晚实在太晚了,加上本人才疏学浅,只好留到现在来回答绍辉宗亲。请绍辉宗亲先看这个资料:
       明清时期,封赠一品至五品官员授以诰命,六品至九品官员授以敕命。夫人从夫品级。诰命夫人,实际上是人们对封建社会中受到朝廷封赠的官员母亲或妻子的一种习惯称呼,学界则称为“命妇”。从历史文献看,命妇的称号由来已久,春秋末期的《国语》就有记载。而给予妇女封号的制度则是在唐代时确立的。到了明代,命妇明确就是指获得朝廷封赠官员的女性尊长或妻子。洪武四年,颁定命妇封号,但略显粗疏。洪武二十六年,重定命妇封赠职级:“凡文官,应封赠祖父母、父母、妻室者,照依钦定资格……正、从一品曾祖母、祖母、母、妻各封赠一品夫人;正、从二品祖母、母、妻各封赠夫人;正、从三品祖母、母、妻各封赠淑人;正、从四品母、妻各封赠恭人;正、从五品母、妻各封赠宜人;正、从六品母、妻各封赠安人;正、从七品母、妻各封赠孺人……”
      生曰封,死曰赠。从明代封赠制度看,命妇只有成为妻或母、祖母时,才有可能随丈夫或儿子受到封赠,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首先,官员担任官职必须达到一定年限,并且政绩较好。若官员有贪污腐败行为,则其母妻不可能得到封赠。第二,被封赠的妇女必须具备明媒正娶、良家出身等资格。明媒正娶,主要指受封赠的妻子必须为品官以传统仪式正式迎娶,处正妻地位。良家出身,即被封赠的女性必须出自清白人家,若是再嫁的寡妇、倡优、婢妾则不得封赠。明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并规定凡正妻在日,所娶侧室均为妾,正妻死后,妾不得立为妻;如果是明媒正娶的继妻,若正妻属于未封而殁,则继妻受封赠时,正妻也会被追封。妻妾正侧有别,在这里得到鲜明的体现。受封赠的母亲则可以是嫡母、继母和所生庶母,但三者受封赠条件和品级并不相同。官员褒封其母,“嫡母在,所生之母不得封。嫡母亡,得并封”。终明一朝,封赠官员母亲的办法屡有变更,但只要品官申请封赠被朝廷批准,则嫡母无论存亡都一定可以得到封赠,且当父官级别高于子官时,可以从夫品级;而所生庶母则只能在已亡故或嫡母不在时才能依据儿子的官位级别得到封赠。正侧之别、嫡庶有分,明朝严格的宗法制度在妇女被封赠时也能窥见一斑。母尊妻卑这一原则也并未因为封赠制度而改变。若生母尚未受封赠,则品官之妻不得先封。即使是正妻,其地位也低于所生庶母。
      尽管当时的“命妇”从根本上依然具有一定的从属性和依附性,但由于品冠加身,她们都获得了一定的政治身份,在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等方面都已跻身于社会上层,成为其他社会女性效仿的对象。她们可以享有一定的特权,比如可以不时得到赏赐,享有代表身份和地位的冠服,一定品级的命妇还可以参与宫廷大典、上奏朝廷等。她们对于社会公共事务也有了一定的发言权。然而,作为男人的附属,她们对社会所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更多时候,她们的主要功能还是相夫教子持家。也正是因为她们在这一方面取得了成绩,才得到了朝廷的肯定和封赠。朝廷也正是通过这一形式,将女性在家庭中的功能加以固化和推广,使得广大社会女性自觉地以纲常礼教约束和规范自身。
      受封赠的女性表面看来无限荣光,但其在生活中并非没有相应限制。在思想相对开放的明代后期,法律并没有强迫普通女性守寡或改嫁的条文,许多寡妇可以选择再嫁。这样既改善了自身生活条件,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人性自然发展的需要。但《大明律》规定:“若命妇夫亡,再嫁者,罪亦如之,追夺并离异。”即命妇不得改嫁,一旦改嫁,则既会被追夺封号,还要被判离异,相当于两罚并施。因为一纸封赠,命妇的再嫁资格被法律正式剥夺,也可谓有得有失。
      看了上面这段话,首先想说的是,“陈氏淑德夫人”有呀,谁说没有?家谱里记载得清楚的。二是,“明代封夫人的条件”在上面资料中,请绍辉宗亲细读吧。三是,“没有子嗣能封夫人吗?”,这个答案应该不用我说了吧,里面的“受封赠的母亲则可以是嫡母、继母和所生庶母”这句话已经能回答绍辉宗亲的问题了。

  

8

主题

176

帖子

56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6

突出贡献热心会员家族之星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9-22 17: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亨乐 发表于 2014-9-22 16:45
全部拜读,没有研究的人是拿不出来这么多文字依据的!并且佩服诗华宗亲的修养,有礼有节

       谢谢享乐宗亲!这是我们李氏为人之本。我何不希望包括我在内的各地宗亲都是岐阳王后裔?所以很理解部份宗亲的心情,但一切都要站得住脚、经得住考证,否则就是自欺欺人了!

8

主题

176

帖子

56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6

突出贡献热心会员家族之星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9-22 21: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zbjwxlsh 于 2014-9-22 21:31 编辑

       我最后对绍辉宗亲说的“所谓1704年编写的《李氏族谱》,其内容大部分都是摘自所谓的《明史》,具体有多少是属于考证的?其所谓的真实性就是《明史》的‘真实性’”这一说法来谈我个人的观点。绍辉宗亲首先是不相信《明史》的,可能会认为那是为明皇政权服务的。其实,《明史》是由清朝张廷玉等奉命编撰,它何来为皇明服务?明朝被清朝推翻,难道还要帮明朝搞什么鬼?这可能吗?《明史》从清顺治二年(1645年)初修到乾隆四年(1739年)《明史》终于定稿,七月二十五日张廷玉上表呈《明史》殿本全书336卷,张廷玉在《上明史表》中回顾纂修历程说:“聚官私之记载,核新旧之见闻,签帙虽多,祗牾互见。惟旧臣王鸿绪之史稿,经名人三十载之用心,进在彤闱,颁来秘阁,首尾略具,事实颇详。……苟是非之不谬,讵因袭之为嫌?爰即成编,用为初稿。”十月八日,大学士鄂尔泰等奏请按旧例颁发《明史》,准坊间翻刻,正式刊行。如果从顺治二年(1645年)算起,到乾隆四年(1739年)刻成止,则历时九十五年,近乎一个世纪之久。现通行的《明史》版本是乾隆四年的武英殿原刊本。绍辉宗亲说1704年的族谱,其内容大部份都是摘自“所谓的”《明史》,这多么的肯定,我就不用讲了,意思是《明史》本身不真实,就说明这部谱书也不真实。绍辉宗亲如果这样认为,那就只有各地宗亲的谱书才真实了?在这里,我要问问绍辉宗亲了,我现在仅知道的各地宗亲的谱书中就有文忠公两弟兄之说、文忠公七弟兄之说、文忠公20弟兄之说、文忠公是木德公七世孙之说、文忠公明代中期迁入南冲之说等,你要以哪个说法为准?这恐怕绍辉宗亲用100年也理不清吧?恐怕南京的文忠公墓也要受到质疑了吧?因为,文忠公明代中期已迁入南冲,怎么又会在南京呢?
       我再说说曹操家族DNA研究成果及南唐皇帝李昇之事,供各位宗亲借鉴。
       去年11月11日,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了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的最新成果。专家表示,通过现代基因反推和古DNA检测的双重验证,认为曹操家族DNA的Y染色体SNP突变类型为O2*-M268,课题组专家对全国各地258个曹姓家谱(其中118部在上海图书馆)做了全面的梳理研究,并与史书和地方志参照,试图找到曹氏迁徙的可能线索。“比如曹氏各个分支的祖先以及现居住地与历史记载上曹操后代的流向能不能相吻合。”韩昇说,经过这一步骤的研究,课题组筛选出8支持有家谱、经过史料分析具有一定可信性的曹氏族群。找到这8个曹氏族群后,专家再对他们的DNA进行了检测。“人类DNA共有30亿个碱基对组合成23对染色体和线粒体,男性独有的、碱基对也比较稳定的Y染色体是最合适的检测对象。”李辉说,“经过复杂的Y染色体DNA全序列检测,最终发现其中6个家族属于O2*-M268的基因类型,这6支O2*-M268类型样本的祖先交汇点在1800年至2000年前,这正是曹操生活的年代。”(这里说明一下,课题组对258部曹姓家谱做全面梳理研究,只筛选出8支持有家谱、经过史料分析具有一定可信性的曹氏族群,一是说明史料还是依据,二,258部曹姓家族,只有8部具有可信性,而最终结果只有6支被确认,两支被否定)。
          李辉认为,这些家族共同检出了一个非常罕见的染色体类型,这个比例在全国人口只占到5%左右。“假定他们都是仿冒的,那么巧合概率就等于这个基因型所占人口比例的乘积,也就是5%的5次方。所以说,他们假冒的可能性只有千万分之三。因此在法医学上可以认定,他们是真实的曹操后代。”
       南唐皇帝李昇,自称是唐宗室李恪之后,自言建王恪生超,超生志,为徐州判司,志生荣。乃自以为建王四世孙,改国号曰唐,他是否建王四世孙,全凭自述的一段家史。据《新唐书》卷82《建王恪传》,恪长庆元年(公元821年)薨,无嗣。现就在贵州毕节,也有一些说是建王恪之后的。建王本来是无后的,但就是有许多家族偏要认定是他的后。这个后本来就是说不清的,现在有些出去躲计划生育为了生个男孩,但最后也只是一群女孩;有些人哪怕有不少的老婆,但就是没有一个后人,就算建王恪也不例外。



lcls.jpg (11.87 KB, 下载次数: 409)

lcls.jpg

mdgzs.jpg (21.55 KB, 下载次数: 405)

mdgzs.jpg

8

主题

176

帖子

56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6

突出贡献热心会员家族之星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18: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国玉 发表于 2014-9-24 12:06
前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按明朝法令规定女子14岁、男子16岁还不嫁娶就受到惩罚。就这个问题想到一 ...

         国玉宗亲站得高、看得远,说得好:“以事实为依据、以证据为准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岐阳李氏文化研论联谊实名QQ群 432208632|手机版|小黑屋|岐阳李氏老三房宗亲总会官网|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沪ICP备14027543号-1|   

GMT+8, 2024-5-19 15:35 , Processed in 0.12102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