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4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大贪官也反贪 且看和珅怎么玩

[复制链接]

114

主题

285

帖子

132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23

论坛元老意见之星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家族贵宾热心会员家族之星家族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31 13:34: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1最信任宠臣被爆贪腐 年轻和珅受命彻查    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月,七十岁的乾隆皇帝,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开始了他第五次下江南的行程。刚刚三十岁的和珅,近年来因为得到乾隆的宠幸,所以这次也陪同乾隆皇帝南巡。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南巡的队伍走到山东的时候,和珅忽然离开了乾隆,带着一队人马急匆匆地直奔云南、贵州方向而去,怎么回事?他要去哪儿?
原来,南巡路上发生了一件让乾隆皇帝十分恼火的事情,具体情况是这样的,乾隆四十五年正月,有一个曾任云南粮储道和贵州按察使的官员叫做海宁,这个海宁新近解除旧任,被任命为沈阳奉天府尹了。上任之前呢,按惯例皇帝都要接见一下新任官员,进行一番“任职谈话”,同时也顺便了解一下地方上其他官员的表现。海宁当着皇帝的面儿并没有反映什么重要情况,特别是对云贵总督李侍尧,还说了不少好话,但是背地里呢,海宁在跟一些当官的亲朋故交吃饭喝酒的时候,酒酣耳热之际,便抖出了不少李侍尧在云南专横跋扈、贪赃枉法的事情。乾隆对此是大为光火:好你个海宁!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居然敢对皇帝玩花样!于是立刻传谕军机大臣,以欺君之罪严审海宁。
皇帝问话时海宁有所隐瞒,但背地里又与他人私下议论,显然是不想公开得罪云贵总督李侍尧。那么这个李侍尧到底有什么背景,弄得其他大臣,甘愿冒着欺君之罪的风险,也不敢直言上奏呢?
云贵总督李侍尧可不是一般人,他是乾隆皇帝最为赏识的干将、能臣之一。李侍尧的父亲曾经当过户部尚书,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长,所以李侍尧是根正苗红的“高干子弟”,但他绝对不是纨绔子弟。乾隆皇帝称赞他是“天下奇才”,破格提拔,步步高升。乾隆三十八年,李侍尧晋升为大学士,成为宰相级的官员,乾隆四十二年,以大学士兼云贵总督,成了真正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这期间乾隆对李侍尧一直非常器重、十分赏识,甚至把他和军机大臣阿桂并称为当朝最能办事的两个人。
李侍尧被乾隆赏识的第二个原因:会“办贡”。所谓“办贡”,就是替皇上办理进贡事宜,“进贡”大家都知道,是中国古代的一项礼仪和制度,说白了就是给皇上送礼,各地官员以及各藩属国,以土特产进献给天子,既满足了天子的需要,又沟通了上下的感情,所以皇帝和臣子都乐此不疲。但是如果进贡太多,将会给百姓和各地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历朝历代对于进贡都有一定的限制条件,比如在进贡的资格和时间上,都有严格的限制,并不是什么人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贡。但是对李侍尧,皇帝却不见外。李侍尧就是这样一个既有才干又会拍马,深得乾隆喜爱的封疆大吏。
    在军机大臣们的严厉审讯之下,海宁只好把有关李侍尧贪污受贿的种种传闻和盘托出,其中主要有下面这几件,第一个是李侍尧曾派遣部下,赴江苏购买进贡的物品,借此机会收取所属官员的贡银上万两;第二是李侍尧派人修缮自家房舍,并放出风来让大家表示意思,借机向属员勒索白银大约上万两;第三是李侍尧每次过生日都大肆收礼。
李侍尧的这些事,既然有人揭发出来了,那么是查还是不查呢?乾隆还真有点儿犹豫:查吧,万一真查出问题,到时候不好处理,因为李侍尧毕竟是乾隆喜欢的能臣;不查吧,下面对李侍尧已经是议论纷纷了,不查显得皇上有袒护之嫌,怎么办呢?听听和珅的意见吧。和珅虽然年轻,但是却称得上是老谋深算,他站在皇帝的立场上,小心翼翼地说出了自己的意见:皇上一向对贪污腐败深恶痛绝,李侍尧历任封疆,久居督抚之位二十多年,拥兵自重,在督抚当中影响很大。所以无论海宁说的是否属实,都应该派出钦差,对李侍尧详细调查一下,无罪呢则还其清白,有罪呢则皇上裁断,这样也好让皇上和臣子们安心啊!
也许是“拥兵自重”这个词,碰到了乾隆心里最敏感的那根弦。当皇帝的不怕大臣贪污,就怕大臣有二心,所以乾隆对和珅的分析点头称是,那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办吧!朕命你为钦差大臣,与刑部侍郎喀宁阿立即前往云南调查李侍尧贪污索贿之事。记住,一定要根据海宁提供的线索一查到底,决不允许方面大臣借任何理由勒索下属!
这一年和珅仅仅只有三十岁。然而面对着这样一起贪腐大案,涉案官员又是朝中赫赫有名的封疆大吏李侍尧,乾隆皇帝为什么敢于把如此重任交给初涉官场甚至此前毫无办案经验的和珅?

02迂回寻找突破口 连哄带骗碰“油条”    和珅是乾隆皇帝的新宠,懂得满蒙汉藏四种语言,精通四书五经、诗词书画甚至佛学!这在那些斗大的汉字不识几个的八旗侍卫当中,简直就是鹤立鸡群啊。再加上和珅总是能够准确地读懂皇帝的心思,服务得妥帖周到,所以从乾隆四十年到乾隆四十五年,在大清官场上出现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升迁,这个升迁的主角就是和珅。二十五岁,授御前侍卫、正蓝旗满洲副都统;二十六岁,授户部侍郎,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所谓“行走”,就是学习、实习的意思,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也就是准军机大臣了;二十九岁,在御前大臣上行走,成为乾隆的左膀右臂。三十岁的和珅,已经是副部级干部了,和珅这种“坐火箭”一般的升迁速度,难免令朝中大臣们羡慕嫉妒恨啊!乾隆认为派和珅去查案,可以使案件“一切尽在掌握”,因为和珅最会揣摩圣意、最能读懂皇上的心思,所以乾隆认为只有派和珅去,才能够做到彼此心照不宣、配合默契,把案子办得刀切豆腐两面光。
对三十岁的和珅来说,这可是他第一次查办案件,而查办的对象又是皇上十分欣赏的资深总督李侍尧,这件事能不能办好,将直接影响他在乾隆和大臣们心中的形象,进而影响到他今后的升迁,这对和珅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挑战,他就想利用这次查办李侍尧的机会,亮亮自己的本事,让别人今后再也不敢小看他。另外呢和珅还有一点私心,他想借此机会报复一下李侍尧,因为李侍尧以前总是看不起和珅,搞得和珅心里很不爽。
和官场老手李侍尧比起来,和珅毕竟是新手上路,而查办李侍尧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侍尧当了二十多年的督抚,树大根深,而且还非常精明能干,他绝不会把自己贪腐的证据丢在路上让和珅去捡的。而要扳倒这位皇帝喜欢的能臣,最关键的就是要有确凿的证据。一想到证据,和珅立刻想到必须赶快封锁消息,免得李侍尧听到风声提前有了准备。好在这一点乾隆也想到了,他不仅派人稽查沿途驿站,发现有人私骑驿马由北往南,一律缉拿审查,以免走漏消息,而且还命令留在京城的户部尚书英廉带人去李侍尧在北京的住宅,干什么?抄家啊!他想看一看,李侍尧到底有没有贪污,或者说有没有二心。
    看到皇上这么配合,和珅就放心了,带着人马踏上了查办云贵总督李侍尧的征程。按说李侍尧的任所在云南昆明,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和珅从乾隆身边离开,快马加鞭,一路赶往的竟然不是云南昆明,而是贵州,是和珅忌惮李侍尧的权势,还是另有玄机呢?
和珅一行为什么先到贵州呢?因为和珅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办,那就是先去找贵州巡抚舒常。和珅对舒常说,李侍尧在云贵总督任上贪纵营私的事儿被海宁揭发了,事情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现在皇上下旨要严查李侍尧,不过皇上也知道,我对贵州的情况不太了解,所以特意让舒大人协助查办,往后还有劳巡抚大人多多指教啊!舒常素有清廉之名,和珅以为舒常一定会满口答应,不料舒常却说,和大人,我来此上任还不到一年,一心做好贵州的工作,对李侍尧的详细情况并不了解啊!
    舒常的拒绝对于刚刚三十岁的和珅来说,犹如当头一棒,同时舒常这种明哲保身的态度,也让和珅意识到,他将要面对的真的是一个超出他预计的强大对手。舒常这种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一点和珅当然也明白,或者说是理解,但是他决不能止于理解,他必须争取舒常,让他成为自己的同盟军和得力助手。
眼看舒常要推脱这件事情,和珅做出非常理解舒常苦衷的样子,对舒常说了一番话,意思很明白,一旦查案失败,舒常里外不是人,也不会有好果子吃,在这种时候只能抱大腿,按着皇帝的旨意来办,毕竟李侍尧是皇帝的臣子,即使日后有什么问题,也是奉旨办事,皇帝会替他撑腰的。这番话似乎击中了舒常的要害,他思前想后,觉得和珅说得有理,也就放下包袱全力协助和珅了。
   一到昆明的云南总督府,和珅就按照事先商量好的计策,首先向李侍尧宣读了圣旨,宣布将李侍尧暂且革职,要他闭门思过,反省自己的贪渎行为。也就是把李侍尧“双规”了。李侍尧吃的盐比和珅吃的饭都多,他能把和珅这个毛孩子放在眼里吗?所以和珅刚宣读完圣旨,李侍尧就大声说,我是冤枉的!一定是有小人在暗算我,我现在就要给皇上上折子!
   和珅一看,李侍尧挺张狂啊,怎么办?先把他稳住再说,于是假装和气地对李侍尧表示,总督大人不必过于担心,既然有人弹劾您老人家,皇上当然也不能不调查一下。不过您放心,皇上对您的忠心一向是深信不疑,这次也就是例行公事,过一段时间调查完了,自然还大人一个清白。您看,皇上圣旨在此,我们是奉旨行事,您也不能抗旨不遵不是?和珅的话软中带硬、绵里藏针,既有安抚又有威胁,一时让李侍尧也无话可说。[/url]
03[url=http://book.sohu.com/20140506/n399211473_2.shtml]游山玩水迷魂阵 擒住管家撬嘴巴
    面对自视甚高的李侍尧,心思缜密的和珅不但主动示弱,甚至还装出了游山玩水的假象,就是为了让李侍尧麻痹大意,甚至产生错觉,果不其然,尽管李侍尧是老谋深算的资深总督,但是面对和珅的这些计策,他却还是中招了
和珅纵情山水的消息传到李侍尧耳朵里,李侍尧觉得自己大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了,为什么?因为一方面李侍尧认为,和珅的查案可能真的是走走过场,没有和自己做对的意思,另一方面,李侍尧也暗中做了周密的安排,告诉相关的同僚,我李侍尧是整不倒的!你们千万不要误判形势。得到那些人的保证之后,李侍尧也就放下心来,只等风头过去自己好官复原职。
   和珅表面上游山玩水、吟诗作赋、不思公务,那都是做给李侍尧的耳目们看的,暗地里他却派出刑部侍郎喀宁阿率领一帮查案高手、得力干员去悄悄查访相关的证据线索。但是查访的结果很难令和珅满意,尽管李侍尧已经被软禁,但全省上下还是没有一个官员敢于向调查组透露李侍尧贪污受贿的任何情况,更别说提供有用的证据了,可见李侍尧在大清官场的权威之重、影响之深!
   眼看着调查迟迟无法推进,作为钦差大臣的和珅心急如焚。他深知案子拖得越久,自己的处境就会越为不利。可是面对着树大根深的李侍尧,究竟该从哪才能找到突破口呢?左右思量之下,他想到了云南巡抚孙士毅。和珅想,必须找到孙士毅的弱点,突破他的心理防线。对,有了!你不是想明哲保身吗?你不是怕被连累吗?那我告诉你,你已经被连累了,现在只有坦白才能保身。
   和珅这样连哄带吓地亮明了当前的形势,听得孙士毅又是害怕又是感动。可是他心里还是怕李侍尧,只给和珅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李侍尧的心腹大管家张永受应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因为李侍尧和他人之间所有的财物礼品往来之事,全是由张永受负责经办的,多年来经手李府的财物进出,张永受心里有本明细账,只要能让他招供,整个案件就可以水落石出了。
   和珅一听大喜,立刻命人把李侍尧的大管家张永受抓起来,软硬兼施想要撬开张永受的嘴巴。没想到这个张永受还真的能忍受,除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始终没有供出有关李侍尧贪污纳贿的重要事情。就在和珅对张永受的审讯,陷入僵局的时候,忽然接到了乾隆六百里加急传来的谕旨,告诉和珅:张永受曾经捎了七千两银子到北京家里,查一查这个“奴隶贱人”为何积银竟有如此之多!和珅打开谕旨一看顿时心花怒放。一阵穷追猛打,终于撬开了张永受的嘴巴,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和珅命人把张永受的供词一一记录在案,然后迅速传唤相关的当事人,也就是张永受供出来的给李侍尧送大礼的那些人。和珅把这些人叫来,把张永受的供词拣重要的念了几段,警告他们说,各位也知道,行贿与受贿同罪,朝廷现在已经准备处理李侍尧了,你们呢也被张永受供出来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现在如果你们再不揭发李侍尧的罪行,配合朝廷查案,就没有机会减轻罪责了。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有劣迹的官员为了自保,纷纷倒戈一击,揭发李侍尧贪污受贿的罪行。
    在皇帝的帮助下,和珅排除重重阻碍,终于掌握了李侍尧贪腐的罪证,面对这些证据,李侍尧不得不低头认罪。因此和珅接下来的工作势如破竹,终于查清了李侍尧贪腐一案,很快他也就将李侍尧贪污受贿的证据材料整理成册,八百里加急送到了乾隆皇帝手中。在这份奏折中,不但详细列明了李侍尧贪腐的证据,对于他的收受贿赂的伎俩,也都有详细记录[/url]
04[url=http://book.sohu.com/20140506/n399211473_3.shtml]案件结束贪官不死 刺激和珅走向贪腐
    李侍尧贪污纳贿总额,达到三万五千两银子!乾隆皇帝看到和珅的这份奏折,不禁是火冒三丈!尽管乾隆皇帝这么生气,到真要处罚李侍尧的时候,他又有点儿犹豫不决了,为什么呢?一个是乾隆觉得李侍尧的确是大清国不可多得的人才,大清国虽然人才济济,但是让乾隆觉得好用,并且喜欢用的却并不多,乾隆觉得,因为三万五千两银子,而杀掉一员大将有点可惜。
    李侍尧的贪贿金额,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如果依法治罪,死个十次八次都够了,但是当时的情况是,官员们从上到下贪贿成风,三万多两银子对一个总督这样的封疆大吏来说又的确是小菜一碟,这一点乾隆心里很清楚。尤其令乾隆感动的是,李侍尧的供词里却根本没提进贡的事儿,这显然是在维护皇帝的脸面。但是如果不杀李侍尧,似乎也于法不合,毕竟这次彻查李侍尧,搞得动静有点儿大,又是北京抄家,又是云南调查,搞得上上下下都知道了,皇上也不想让大家说自己有法不依呀!
    一直以来,乾隆对大臣的贪腐行为都非常痛恨,从他执政之初就一再强调:人臣之所尚者“唯廉”,就是说廉洁是臣子最重要的品德。乾隆不仅一再对大臣们说,自己对于贪污腐败是深恶痛绝,而且对贪官污吏的处罚,也一向非常严格。所以无论是比照法律规定,还是比照先例,无论是根据乾隆对贪腐的态度,还是根据他以前对贪腐官员的处罚力度,似乎都应该判决李侍尧“斩立决”。但是,和珅仔细揣摩乾隆的想法,似乎从海宁揭发李侍尧开始,从皇帝的种种细微表现来看,他似乎只恨腐败,但对李侍尧这个人,却并没有什么大的成见,甚至还有些想要袒护的味道。
经过一番思前想后,和珅决定,给自己和李侍尧都留下点余地,于是提议判处李侍尧斩监候,也就是死刑缓期执行。不过和珅所拟的,只是一个初审的判决意见,因为李侍尧是大学士兼总督,级别很高,他的案子就属于特别重大的案件。按规定,这种特别重大案件,都必须经过“九卿会审”,才能最终定案,乾隆有心免李侍尧一死,所以在将李侍尧交大学士“九卿会审”的时候,把和珅所拟的“斩监候”的判决意见一并交给大家讨论,其实也就是暗示大家就按照和珅的意见判吧!
   不知道是由于和珅资历太浅,大家没把他的判决当回事,还是由于李侍尧平常傲气太盛,得罪的人太多,或者是由于大学士九卿们没有领会皇上的意图,所以坚持依法量刑裁判。反正这次大学士“九卿会审”,不仅效率很高,而且意见也格外集中,大家一致认为,和珅所办李侍尧一案,证据确凿、事实清楚,但是量刑过轻,应依法改判为“斩立决”!
    乾隆将和珅和大学士“九卿会审”的审判意见,都传给各省的总督、巡抚,要求他们对李侍尧一案,深入研讨、各抒己见,并对上述两种审判意见说出自己明确的看法,不得模棱两可!乾隆皇帝费尽心机,就是想要引导督抚们为李侍尧说说情,但是引导的结果却是又一次让乾隆品尝到了“出乎意料”的滋味。
   终于,安徽巡抚闵鹗元上了道折子,希望皇上能依据“八议”的规定,考虑一下李侍尧的功劳和能力,对李侍尧适当减刑,那什么是“八议”呢,这个“八议”是中国古代由皇亲国戚、官僚贵族所享有的一种司法特权,也就是对法律规定的八种人犯罪,必须交由皇帝裁决,或者依法减轻处罚。最终,李侍尧的案子在乾隆皇帝的“亲切关怀”之下,就这样“圆满”地解决了。“善解人意”的闵鹗元受到皇帝的嘉奖,被调到富庶的江苏去当巡抚了,“善解人意”的和珅更是飞黄腾达,还在从云南返京的路上就被提拔为户部尚书了,回京之后紧接着又得到了“在议政大臣上行走”的殊荣,不久又被实授为“御前大臣”,这些都是因为和珅这次查办李侍尧的差事办得很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114

主题

285

帖子

132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23

论坛元老意见之星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家族贵宾热心会员家族之星家族元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7-31 13:34:26 | 只看该作者
                          办理李侍尧案件,对和珅仕途的发展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我觉得这次办案对和珅的思想和心理影响更大!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李侍尧简直就是一个力 量无穷的“超级偶像”,吸引着和珅放下一切包袱,向贪官之路迈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办理李侍尧案之前和之中,年轻的和珅不但还不是贪官,而且还可以 说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的好官。但是在查办李侍尧案之后,和珅看到,本来该死的李侍尧不但没死,而且还越混越好,迎来了其政治生命的“第二春”!最后,李侍 尧还因为立功,被“图形紫光阁”,就是把他的画像挂在紫光阁里,位列乾隆朝的前二十位功臣之一!

    乾隆命和珅调查李侍尧案,本意是整肃朝政、查处贪腐,但是好的初衷并没有带来好的结局。通过李侍尧的案件,和珅这个聪明过人的年轻人所看到的并非皇帝惩贪 的意图,而是案件中所暴露出的巨大漏洞!这个案件让和珅明白了,“只有皇上才是自己最可靠的保护伞”,这句话也在日后成了和珅在官场上的信条,指引着他一 步一步踏上了对皇帝逢迎,对官员搜刮的贪腐之路。此后,和珅不断总结分析自己所办过的案子。越办越贪,并最终超越了他所查办过的所有贪官,成长为清朝的一 代巨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岐阳李氏文化研论联谊实名QQ群 432208632|手机版|小黑屋|岐阳李氏老三房宗亲总会官网|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沪ICP备14027543号-1|   

GMT+8, 2024-5-9 16:22 , Processed in 0.11425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