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江淮历史文化研究》]笆 斗 文 化

[复制链接]

11

主题

11

帖子

7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

意见之星突出贡献优秀版主家族贵宾热心会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29 22:3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涯共此时 于 2016-4-29 22:43 编辑

陇西李氏文化源远流长,打开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史典籍,就无法回避随处可见的“陇西”二字。陇西地处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上游,是华夏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除文史典籍之外,以前人们随时随地可见“陇西”二字是在笆斗之上,笆斗是柳条或麻杆用牛或驴皮筋编织而成,自古以来,北方人普遍使用笆斗。以前陇西郡李氏家族世代相传在笆斗上用毛笔写上“陇西郡”或者“陇西”二字,有的还写上本族的堂号,也有的人写上姓氏,有的人还在所写字体的外围上画个圆圈,以此增加美感,人们根据上面的字迹就很容易分清是谁家的笆斗,起到标志作用,其实在笆斗上写郡地,并非是为了分清谁家的笆斗,而是移民的后代思念自己的祖籍一种情感的表达,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牢记自己的祖籍。         
有人还在马背、驴背上驼的布制口袋上,身上背的钱袋子上都写“陇西”,或者写上堂号。每当新春佳节之际在大门两侧悬挂灯笼上也写上陇西郡,以表达对先祖们的怀念。
以前人们比较贫穷,一般每户人家只有两只笆斗,甚至有的人家只有一只,所以人们都十分珍惜笆斗,每当过年的时候,人们总喜欢在笆斗上面贴上一个福、财字;也有人在笆斗上写“种”子,因为人们用笆斗盛种子,用笆斗来播种子;用笆斗做生意的人,往往在笆斗上面贴上“黄金万两”,预示着新的一年里将会财源茂盛。
在古代,人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传承文化载体的纸和笔又非常缺乏,人们利用笆斗来传承家族文化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笆斗文化是一种独特的寻根文化,天下李姓出“陇西”,天下人皆用笆斗,笆斗文化亦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透过笆斗文化让我们看到古老的陇西郡留给我们一个遥远而苍凉的背影。笆斗文化的消失则是在二三十年前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廉价的包装口袋取代了笆斗。
人们衷情于笆斗还表现在地名、村名上,我省很多地方村庄用笆斗命名,石门山乡有一个叫笆斗陈的村子,大溪河就有个叫笆斗李的村子。当年他们的先辈们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挑着笆斗闯天下,全家人相依为命去逃荒,当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就在那里定居下来。为了让后世永远不忘记先辈们苦难的人生经历,所定居的村名就取名叫笆斗*,在后面加上一个自己的姓。有的人家在告别家乡亲人,背井离乡出走之前笆斗里放着一本家谱,好让后世寻根问祖。
千百年来的中国农耕社会,笆斗是千家万户必需的工具,人的一生从牙牙学语之时,笆斗便进入他的视野,而且终生相伴;笆斗装载着农家的丰收,装载着收获的喜悦和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和憧憬,但也陪伴着我们的祖祖辈辈们饱尝人间的辛酸苦辣。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9/clip_image002.jpg

(图:笆斗)
中国农家使用笆斗应当说至少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就是现在我们时而还能看到它,笆斗在过去是农家盛粮食运物的最好最方便的工具。每当收获的季节,村边、地头、打谷场上,男男女女臂膀上扛的是笆斗,扁担上挑的也是笆斗。人们歌唱生活,歌唱丰收,向往美好未来。
古代生产劳动工具非常简陋,笆斗常常被人们用来度量粮食的工具。
在青黄不接的时候,缺粮的人家往往扛着笆斗去亲朋好友家借一斗粮食,等到新粮食收获的时候,同样又是扛着笆斗送还。
几千以来,笆斗度量的不仅仅只是粮食,而是在度量着我们中华民族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
在古代人们生产、生活、收获离不开笆斗,村里孩子生下来不少坐笆斗。笆斗是柳条编的盛谷物之类的容器,呈圆柱形,底部没棱角,在笆斗内四周围着薄被,摇着方便,挑着就走,乡下人也常用它当孩子的摇篮。
中国古代有一种陋俗——孩子兴订“笆斗亲”,意为孩子在坐笆斗的时候定的亲,也指小时候的定亲。过去谈婚论嫁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可违也;命也、缘也,由不得孩子们自己去选择。他与她也许素不相识,不曾得见一面,只是在喜堂之上两人相望一下,那就是最初的一面。                 
选自《峰山李文化》文/ 李明付   
编者:此文未经作者同意,切勿转载或引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岐阳李氏文化研论联谊实名QQ群 432208632|手机版|小黑屋|岐阳李氏老三房宗亲总会官网|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沪ICP备14027543号-1|   

GMT+8, 2024-5-3 01:08 , Processed in 0.09161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