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春秋时期 圣人“井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27 18:2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在我们说的,的确与孔子的《春秋》有很大的关系。不过,这并未指明“春秋”一名与当时人们观念变化之间的关系。要知道,春、夏、秋、冬在夏商周三代是天时的概念。四时的运行和变化,对古人来说,体现着上天(上帝)的意志,那是极其神圣的。而历史是记人事的,一般称为“史”“书”“典”,但不可能称为“春秋”。“春秋”是天时、天条,怎么可以与人事混为一谈呢?

三句话”

    西周王朝灭亡后,天道观衰微,人道观普遍得到提升。老子不提天道而只提“道”,实际上他讲的“道”就是人道。孔子也强调,“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郑子产更是公然对天道观叫板,提出“天道远,人道迩”。正是在这种观念大转变的情况下,人们把反映天时的“春秋”嫁接到人事上。春秋时期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和解析——

    第一句话:春秋是大战乱时期。

    春秋初诸侯国140余国,到孔子周游列国时“面70余君”,那时至少还有70多个国家,而到了春秋结束时只有十四五国了。200多年间,见于史书的大小战争有483次。有人细细统计说不止这个数字,而是大约1000次。孟子说的“春秋无义战”,基本上是对的。

    战乱让数百万无辜百姓丧生。根据各方面资料的综合核算,夏禹初(前21世纪)的人口是1355万,治水成功后应有所增长,当在1500万人上下。到周成王时(前11世纪)为1371万人,周庄王时(前7世纪)只有1184万人了。

    第二句话:春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时期。

    这句话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加以说明。

    一是世界的维度,这一时段在世界上被称为“轴心时代”,东西方出了一大批大师级的人物,东方有孔子、老子等,西方有苏格拉底、柏拉图等。

    二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的维度。五千年文明史,发展到公元前五世纪时,刚巧走了两千五百年,钱穆先生称之为“中华文明发展的半程期”。

    三是春秋时期本身的维度,即春秋时期本身就体现了承上启下的精神。从战乱不断到“弭兵”,从政界混乱到季文子的“相三君而无私积”,从普遍的无所作为到叔孙氏“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都说明春秋后期正在从消极走向积极。

    第三句话:春秋是思想解放、朝气蓬勃的时期。

    春秋时期的一个极为重大的文化现象是,“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和“学术下移”局面的形成。“学术下移”促成了“士”阶层的形成。士就是读书人,学术一旦走向民间,就会显现出巨大的力量和生机,而“春秋四圣”正是那个伟大时代的伟大产儿。

    “四大圣”

    在中华文化中,智慧和道德都极高尚的人,被称为圣。春秋时期涌现出很多圣人。

    一是“智圣”老子。老子的一生有三件事,一直被人津津乐道。第一件事是“老子师商容”。商容对老子实行“不言之教”。他张开嘴,让老子看,口中一颗牙都没了。商容指了下自己的舌头,很好,而且伸缩自如。商容说,能教给你的就这些了。老子回去想了又想,懂了——这就是“刚弱柔强”之道。第二件事是老子当“周守藏室之史”。这是一个闲职,鲁迅甚至说,老子只是来图书馆当差的。第三件事是“出关”。

    老子五千言,归结为三句话:顺乎自然、清心寡欲、脚踏实地。“顺乎自然”:不管是大自然,还是人间世界,都是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人的作为必须顺乎自然才行。“清心寡欲”:欲一多,就破坏了“自然”,结果也必然危害自身。“脚踏实地”:老子主张“君子终日行”,要求人们去行道,顺乎自然与清心寡欲都是很高的境界,需要脚踏实地才行。

    二是“文圣”孔子。孔子一生做了四件大事:一是30岁以后创办私学,孔子是位教书先生,是“万世师表”。二是50岁以后出仕,据说当过中都宰,相当于首都市长;当过司空,相当于国土资源部长;当过司寇,相当于司法部长;出席过齐鲁“夹谷之会”,一直到55岁去鲁周游。三是14年的周游列国。四是68岁后归鲁,整理文献。四件事中,最有价值的是开创私学。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大的创新。《论语》的编纂者把“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放在首篇、首章、首句,是很有道理的。

    三是“兵圣”孙子。根据作战经验,孙武写出了《孙子》十三篇。《孙子》现有书注二百多部,版本四百多部,被公认为“兵学圣典”“百世兵家之师”“世界古代第一兵书”。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认为,世界所有军事院校都应把它列为必修课。

    孙子的兵家思想有几点值得注意。

    一是“唯人是保”的根本军事思想。孙子认为,战争是血淋淋的政治,又是保护民众的斗争。不只要保护征战国的民众,还要保护被征战国的民众。通过宣传,通过实际的行动,让人民知道你是在保护他们,那必然能锁定胜局。

    二是立足于战略取胜的军事思想,包括“将为国之宝”的战略思想;天时、地利、人和综合考虑的战略思想;战备宜足、战事宜速的战略思想;避实就虚的战略思想;以逸待劳的战略思想;“以治待乱、以静待哗”的战略思想;化敌为友、同舟共济的战略思想。美国军事理论家柯林斯说,孙子是古代军人中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

    三是提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个伟大的思想。同时提出“两手取胜”:一手是以战取胜,另一手是不战而胜。其中包括和平的手段、宣传的手段、文化的手段、政治的手段、经济的手段,以取胜于敌手。

    四是“民圣”墨子。墨子被称为平民圣人,他的一生都在为民众的利益奋斗。墨子早年学的是儒学,后来发觉儒学有个明显的弱点,就是礼烦而靡财,于是决计“背周道而用夏政”,以大禹的精神创立墨家。他也与儒家一样注重办学,学生达数千人,被后世人称为当时的显学。

    春秋时期,战争频频,因此墨家的第一要务是非战。它的非战不只是讲道理,更重要的是付诸实践。墨门弟子有一套攻城略地的本领,而且有“摩顶放踵以利他人”“赴汤蹈火死不旋踵”的精神。一次,楚国要攻打弱小的宋国,他们用鲁国工匠鲁班的云梯攻城,可谓攻无不克。墨子带了50多个弟子步行十天十夜赶到楚都,劝说楚王与鲁班放弃攻城。楚王不肯,于是墨子就在那里展示守城的战术,使楚王与鲁班感到的确技不如人。

    博爱思想是墨家的显著特点。在“爱”上,墨子比孔子更彻底、更广泛,提倡的是天下大爱。儒家是“别爱”,墨家是“兼爱”“周爱”。墨家提出爱亲人,也爱他人;爱母国,也爱他国;爱上等人,也爱下等人。墨子最有名的话是:“获(女奴),人也;爱获,爱人也。臧(男奴),人也;爱臧,爱人也。”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奴隶解放宣言,比林肯的黑奴解放运动早了1200多年。

    春秋“四圣”是中国历史的灵魂。当我们讲到“彬彬有礼”的时候,很自然会想到孔子;当我们讲到勤劳勇敢的时候,很自然会想到墨子;当我们讲到“兵不厌诈”“兵贵神速”的时候,很自然会想到孙子;当我们讲到“清正廉洁”“反腐防腐”时,很自然会想到老子。“很自然”,说明“四圣”已化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据《解放日报》 转自【新安晚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岐阳李氏文化研论联谊实名QQ群 432208632|手机版|小黑屋|岐阳李氏老三房宗亲总会官网|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沪ICP备14027543号-1|   

GMT+8, 2024-5-15 15:51 , Processed in 0.10601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