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颍国公傅友德行实编年

[复制链接]

864

主题

1316

帖子

6549

积分

管理员

景隆支石跋河宗亲会创建人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549

论坛元老意见之星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荣誉管理家族贵宾热心会员家族之星家族元老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5 20: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LOFTER客

刘亚中


傅友德,宿州相城乡人(现安徽省淮北市人)注1。曾经因为逃避黄河水患,迁徒到颍州的横涧村。他武功高强,“击刺骑射、冠绝一时,而至性敦篤,沈毅多智略,为里中所推服。”[1]曾住砀山,不理于嫂,成年以后入赘枣庄程氏,仍不得志,邻里高氏劝其出走。

元至正十一年秋(1351年)

(8月31日),萧县人芝麻李(李二)与赵均用、彭大等八人在萧县起义,响应刘福通,傅友德遂离家从军,跟随芝麻李起义,但也是出于不得已,非其本意。

元至正十二年秋(1352年)

(10月29日),元右丞脱脱攻克徐州,麻李被俘就义。傅友德又跟随了李喜喜,投靠在刘福通麾下

元至正十七年(小宋明王龙凤三年1357年)

夏,刘福通分兵三路北伐,中路由破头潘、关先生(关铎)、王士诚率攻上都(今内蒙正蓝东闪电河北岸),1358年底,克上都,转而东向克辽阳;西路由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率向关中,克商州、兴元、巩昌、进围凤翔,败与察罕帖木儿。至正十九年(宋小明王龙凤五年,1359年)西路军入四川,李喜喜以青巾为号,后投归了明玉珍,傅友德在明玉珍处得不到重用就投靠了陈友谅,“协丁普郎共守小孤”。[2

元至正廿一年(1361年)

八月戊戌(9月19日),朱元璋征伐陈友谅,驱兵至小孤山,陈友谅之将傅友德、丁普率众来投,傅友德听说朱元璋前来,喜曰:“吾得真主矣!”[3] 3朱元璋一见奇之,立即提拔为将领,让其跟随常遇春征战。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

傅友德随常遇春救援安丰,掠取庐江而还:朱元璋与陈友谅双方发生了鄱鄱阳湖之战,傅友德从战鄱阳湖,“友德操轻舟荡其锋,身被数创,战益力,手杀数百人,复与诸将遨击邀于禁江口,友谅死,师旋,笫功最”。[1]

元至正二十四年秋(1364)

二月乙未(3月4日),朱元璋以武昌久攻不下,亲往视师。

辛亥(3月20日),朱元璋“至武昌,趣攻城,城东有高冠山,汉兵(陈友谅军)据其上,俯城中可瞰也,极命夺之,诸将相顾莫敢前”。[3]傅友德率数百人一鼓先登,面颊虽中一箭,并未因此退却,拔箭再战,继而肋下又中一箭,仍不为所动,终夺高冠山。

三月,傅友德被任命为“雄武卫指挥使”。[4]

九月(10月20日),(徐达)派裨将傅友德下庐州带兵进攻夷陵,故汉守将杨以德率民投降,继而改夷陵为峡州。

十二月(12月24日),傅友德再攻衡州,遂将之攻克,继而攻克襄阳、安陆、与元兵交战,身被九创,擒获其将任亮,还师至淮东,攻克泰州并进逼淮安,破获张士诚援兵于马逻港,再大破元将竹贞于安丰。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

二月(3月1日),元左丞李二进占徐州,驻扎陵子村,傅友德守徐州,“友德度兵寡不敌,遂坚壁拒守,伺其出掠,乃以步骑二千溯河至吕梁,继而登陆击之,奋槊刺其骁将韩乙,余众败去,友德度李二必益兵复至,急还城,开门出兵,阵于野外,卧戈以待,约闻鼓声则起,二果至,友德亲自持枪大鼓而破其前锋,余众大溃,多溺死者,遂擒李二,俘其将士二百七十余人,马五百匹,献俘于京师。”[3]卷

六月癸亥(7月15日),“都指挥傅友德为江淮行省参政,赐绮帛十匹,千户各三匹,百户镇抚各二匹,余卒赐盐二十斤,以赏赐凌子村之功,又召友德人朝,以御前麾盖鼓吹送归第”;[4](卷2)“翌日,复命中书、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移妓乐一部饮友德,乐之。饮冰等裸而酐,结果朱元璋将其处以黥刑,朱元璋也因此告诫友德说:‘卿擐甲胄出百死,一欢饮之固当,而彼士人何为者,吾不而咎也’。”[1]

十月,朱元璋命令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率师北伐大都,在战前动员时,朱元璋特地褒扬了傅友德等人,面谕诸军:“征伐所以奉天命,平祸乱,安生民,故命将出师,必在得人,参政傅友德勇略冠军,可领一军,使当一面。”紧接着又对傅友德说:“此行汝当努力,昔汉高祖与项羽争衡,彭越宣力于山东,今用师自山东始,汝其勉之。”[5]

十一月,傅友德攻破沂州,斩其将王宣,又攻下青州,元丞相也速率领数万骑前来争战,大将军设伏,傅友德以500人为诱师,待敌军追至伏区,即回师击之,也速败走。

十二月甲子(11月13日),傅友德取莱阳。

洪武元年(1368年)

二月参政傅友德分兵攻取东昌、棣州、乐安。

三月又攻取大梁。

四月攻取洛阳。

五月庚寅(6月6日),参政傅友德攻取浚青、黑山二寨,全部收编了叛降之民。

六月攻取神顶寨,迫使元守将张知院投降。

七月平定关陕。

闰七月丁酉(8月12日),徐达命傅友德渡河会师于东昌、友德率领所部士马渡河。

闰七月庚子(8月15日),参政傅友德至卫辉,元平章龙二弃卫辉城逃至彰德。傅友德遂攻克之,继而进军广平、临清及沧,德二州。

辛丑(8月16日),“徐达至淇门镇,傅友德以其所获嘉县尹胡仲信来见。[6](卷33)

庚戌(8月25日),傅友德游骑俘获元将李宝臣以及都事张处仁等,徐达命令傅友德开道以通步骑,“以张处仁为向导,水陆并进,克德、沧二州以及直沽、通州”。[5]

八月庚午(9月14日),徐达一面派人赴京献捷,一面命令傅友德等守古北诸隘口,掩其残卒,俘获马匹1600匹,羊8000余头,车250辆。

壬午(9月26日),徐达命令傅友德守芦沟桥。

戊子(10月2日),傅友德受令攻掠大同,继而进军保定、中山、真定、全部攻克。

十月癸巳(10月7日),傅友德3000铁骑攻下平定州。

十一月乙卯(12月28日),傅友德续克太原,扩廓帖木尔(王保保)自保安来战,兵未交,万骑突至,压营而布阵,友德率敢死队50人将其冲退,继而合谋以精骑衔枚夜袭其营,王保保方燃烛,使童子挟书以待,突然闻警,仓惶不知所为,赤着一只脚,乘驴马带18骑逃向大同,傅友德尽获其士马四万余。

十二月,傅友德邀击元将贺宗哲于石州,拔白崖、桃花诸山寨,友德进军到太和岭之北,又击败元将脱列伯(图鲁卜)于宣德府,攻取宣德以及附近城堡,其功称最。

洪武二年(1369年)

正月丙辰(2月27日),参政傅友德屯兵朔州。

三月甲寅(4月26日),傅友德分兵取凤州,将元将张思道从鹿台赶走。

五月(6月19日),傅友德率兵自临洮至泾州,降服元将李思齐。

六月,傅友德平迤北,会兵于庆阳,攻克开平。

七月,傅友德与薛显驻扎灵州。

八月己丑(9月8日),傅友德率万余骑兵从六盘山驰追元将贺宗哲。

十二月己丑(1月26日),“大赏功,赐参政傅友德二百金等”。[4](卷3)

洪武三年(1370年)

五月辛亥(6月17日),徐达攻克兴元(汉中)以后,命令参政傅友德为前锋,出秦州,自徽州以南出一百八渡(河名,在陕西略阳县东),擒获元平章蔡琳,攻克河州,敌我双方争夺兴元,因交通接济不利,还军西安。

七月,夏将吴友仁以兵三万袭击兴元,守臣金兴旺告急于驻扎在宝鸡的傅友德。

丙辰(8月21日),傅友德率领三千骑兵“夜袭木槽关,(猛)攻斗山(寨),下令军中人持十烛燃于斗山上”,[5]吴友仁怀疑是援兵多至,惊慌逃遁,兴元守将金兴旺乘势追杀,夏兵坠崖死者无数,吴友仁自此士气低落不振。

秋天,傅友德又与徐达征甘肃以及西北数千里而还。

十一月丙申(11月29日),朱元璋亲御奉天殿,自定功臣名次,封侯者28人,傅友德第28名为颍川侯,享禄1500石,赐诰命铁券。继而命令曹国公李文忠领大都督府事,傅友德同知大都督府事,又赐文绮以及帛20匹。关于铁券及诰命制文,记载为:“惟古创业之君,平定天下必赖武臣宣力开拓疆宇,佐成混一之功,崇报之礼所宜加也,咨尔友德以英毅之资,逢鼎沸之日,因群雄无所定,故择我以来归,事朕有年,护卫京畿,移镇安吉,战鄱阳收鄂渚,征取江右,致讨淮东,功烈为多,及抚安彭城前锋大利,威声远振,恭佐外省,遂征齐、鲁、燕、冀、关陕,而绩尤著。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朕无以报尔,是用加尔爵禄使尔子孙世世承袭,朕本陈愚,皆遵前代哲王之典礼,兹与尔哲除谋逆,不宇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于戯,昔马援归汉无法能效之,其功过矣,尚其慎终始,宣尔勋劳,训及子孙,俟于永世。”[5]T>

洪武四年(1371年)

正月丁亥(1月19日),命中山侯汤和为征西将军,颍川侯傅友德为征西前将军①,率领步骑由秦、陇趋成都,朱元璋召来友德密授机宜。

闰三月,颍川侯傅友德受命征蜀,疾驰至陕,召集军队,声言兵出金牛,另暗察阶州、文州两地守军单薄,遂暗暗地引兵往陈仓,并选精锐五千为前锋,攀援崖谷,昼夜兼行,傅友德自率大军紧随其后。

四月丙戌(5月18日),傅友德抵达阶州,蜀守将丁世珍拒战,友德将其击败,并生擒其双刀王,丁世珍逃遁而去,遂取阶州,进兵文州。

已丑(5月21日),蜀入切断白龙江桥(甘肃武都县南之南桥,在白龙江上),友德督师修桥以渡,至五里关(今文县北),丁世珍再度集合兵士据险以战,都督同知汪兴祖跃马直前,不幸中飞石而死,友德奋力率兵冲击,大破敌军,丁世珍再度逃脱,终于攻克文州,留下指挥佥事朱显忠把守。

丁酉(5月29日),傅友德攻下青川、杲阳关,渡过了白龙江,蜀人望风惊遁,友德派人前往招降,使各还本业。然后分路进军江油、彰明,将其全部攻克。

戊戌(5月30日),丁世珍率领数万人前来进攻文州,文州城中粮食将尽,而援兵又未到,有人主张弃城而走,朱显忠怒斥道:“为将守城,与城存亡,岂有求活将军耶!”[3](卷4)丁世珍自旦至暮攻城,朱显忠身被数创还坚持战斗,终于城陷而死,千户王均谅被俘以后坚贞不屈,蜀人磔之于文州东门。继而傅友德派援兵赶到,复取文州城。

辛丑(6月2日),傅友德克龙州(龙安府,即隆州)。

癸卯(6月4日),傅友德派都督佥事蓝玉夜袭蜀将向大亨营,傅友德自率精锐继其后。忽而大风狂作,傅友德率军乘风纵击,大获全胜。向大亨渡汉水而逃,遂攻克绵州。蜀人乃持汉水之险力保成都。

五月己未(6月20日),友德军至汉江,水涨不得渡,遂伐巨木造战舰百余艘,使成都大震。

己卯(7月10日),友德将战舰造成,准备渡过汉江,想和汤和通报军事信息,于是削出数千木牌,在木牌上写清攻克阶州、文州、龙州、绵州的时间,将之投掷于汉水顺流而下,蜀守将见者皆解体。友德战舰逼近汉州(广汉),蜀守将向大亨率兵布阵于城下,友德选拔骁将将之击败,正逢蜀丞相戴寿从瞿塘率援兵到达,友德紧急于军前激励将士说,戴寿等劳师远来,闻向大亨被击败,一定丧胆落魄,无能为力!于是亲自率师迎击戴寿,将之击败。

六月壬午(7月13日),傅友德攻克汉州,戴寿、向大亨等逃向成都,傅友德以济宁侯顾时守汉州,自率大军追击,大败其众,擒获伪宣慰胡孔彰等,吴友仁逃回保宁。

七月丙申(7月27日),傅友德包围成都,戴寿、向大亨等退守成都,听说傅友德大军已到,乃以大象列于阵前拒战,友德命令前锋以强弩火器冲击,傅友德身中流矢,没有退却,督促将士殊死而战,迫使大象反走,蜀兵死者甚众。正此时,戴寿等得到明玉珍已经投降的确切书信。知道其家属皆无损,乃率所部投降。

辛酉(8月21日),傅友德攻克成都,整军自东门人得军马三万。

壬戌(8月22日),傅友德分兵巡行崇庆等未附州县。

八月,颍川侯傅友德会和江夏侯周德兴合攻保宁,将之攻克。俘虏吴友仁送至京师。

九月,汤和驻扎在重庆,傅友德驻兵于保宁,各自召集安抚百姓以及明玉珍溃散的兵卒,将他们收编为军,分兵驻扎在各郡要害。

十月,傅友德等率征蜀师还京。

十二月辛卯(1月18日),大赏平蜀将士。朱元璋因为汤和一直逗留于大溪口,在傅友德连克数城以后才开始进军,而廖永忠却已于先前出发,直捣重庆声援傅友德。故而朱元璋所作的《平西蜀文》里只有“傅一廖二”之语,并给其二人各赏白金250两,彩缎20表里。唯独不赏汤和。

洪武五年G>(1372年)

正月甲戌(3月1日),朱元璋以扩廓帖木尔(王保保)扰边,分兵三路,以征虏大将军徐达为中路,北征大漠,出雁门,直指和林;以左副将军李文忠为东路,出居庸,进军应昌;以征西将军冯胜、副帅傅友德为西路出金兰,进军甘肃。

六月戊寅(7月3日),军至兰州,傅友德率骁骑五千,直至西凉,击败元将失喇罕,追至永昌,又击败元岐王朵儿只巴,俘获其辎重驴马十余万,进军扫林山,友德射杀元平章不花,收降元太尉锁纳尔等,继而引兵至瓜沙洲,俘获其三枚金银印以及马牛二万而还,于是甘肃平定。

十月丁酉(11月19日),冯胜征西师还朝,当初师出三路,徐达战败,李文忠杀伤相当,独有傅友德大获全胜,因为主帅冯胜坐小法(私匿马匹)而不赏。

洪武六年G>(1373年)

四月,徐达大军出雁门,北出长城以外,傅友德为其前锋,追获故元平章邓勃罗帖木尔,还军镇守北平,友德上书陈言时政五事,朱元璋嘉许并加以采纳,其下所司,悉听从傅将军。

七月丙午(7月26日),徐达派傅友德率骑兵戌守山西、北平。

洪武八年(1375年)

二月傅友德留镇北平。

五月己巳(6月9日),傅友德仍镇北平,以永嘉侯朱亮祖偕同。

七月壬戌,傅友德、朱亮祖还京。随皇太子、诸王讲武荆山下,增岁禄千石。

洪武九年(1376年)

正月,朱元璋以伯颜铁木尔为边患,命中山侯汤和为征西将军,颍川侯傅友德副之率都督佥事蓝玉、王粥防守于延安。

三月,汤和等到达延安,伯颜帖木尔请和,朱元璋诏还诸将,独留下傅友德屯边防备,并且敕谕友德说:“无事请降,兵法所戒,尔其慎之!”[3](卷6)

七月,伯颜帖木尔乘间犯延安,傅友德设伏大败之,俘虏其众,擒获马匹辎重无数。

洪武十三年(1380年)

正月,朱元璋将取云南,命令傅友德出兵川蜀、永宁、雅、播等处,修城郭,缮关梁,迫使西南土夷纳款,并献良马500匹,朱元璋“选内厩良马十五赐之(傅友德)”。[7]

洪武十四年(1381年)

正月戊子(1月27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傅友德为右副将军,率师北征故元平章乃儿不花,徐达自此镇守北平。

四月庚辰(5月19日),徐达以傅友德为前锋率军出塞,军至北黄河,友德选拔轻骑夜袭灰山寨(大宁城北),大破其军,擒获其平章、太史等,还镇北平。

九月壬午(9月18日),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为左右副将军,率步骑三十万征云南,朱元璋亲自践行于龙江(关名,在金江宁县西),并授予作战方略。

丁未(10月13日),傅友德“师至湖广,分遣都督郭英、胡海、陈恒等率兵五万由四川永宁趋乌撒,(以分其势)。友德自率大兵由辰、沅趋贵州。”[3](卷7)

十二月辛酉(12月26日),傅友德率蓝玉、沐英至贵州,攻下普定(安顺)、普安,其酋长安瓒、罗鬼等归降,遂留兵戍守;继而进兵云南曲靖,故元梁王派司徒平章达里麻将兵十余万,屯兵于曲靖以抵抗明军,沐英对友德说:“彼不意我师深入,若倍道疾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上所谓出奇取胜者此也。”[8]友德赞同,遂进师。

丙寅(12月31日),离曲靖还有数里之遥,忽然漫天大雾,诸军冲雾而行,遇水而止

戊辰(1382年1月2日),傅友德军临白石江(在曲靖县东北流入南盘江),不一会,雾散,达里麻突见傅友德军大惊,友德急于挥师渡江。沐英说:“我军远来,形既露,固利速战,然急济恐为所犯。”[8]乃整军临江,作欲渡之状,却另外派骑兵从下流渡江,绕到敌军阵后,张挂旗帜于山谷间,每人吹一铜角为疑兵,元兵遂受惊扰,当此时,沐英急麾兵渡江,使善泅者先渡,长刀蒙盾,破其前军。敌军退却数里而后布阵,这时,明军已经全部渡江,友德挥师冲杀,矢石交发,呼声震天动地,沐英纵铁骑捣其中坚,连斩数十人,遂大败之,生擒达里麻等,俘众二万,马万匹,横尸十余里,友德纵降者使各归本业,欢声闻远迩。友德军声益振。

十二月辛未(1月5日)朱元璋遣使到傅友德军中,以敕奖谕。

壬申(1月6日),元梁王闻达里麻兵败自杀。傅友德既攻下曲靖,遂亲自率众数万取间道直捣乌撒,想和胡海军队挥师,正当准备进攻乌撒城之际,元右丞相实卜率众抵御,友德占据高岗,严阵以待。诸将欲战,友德故意不准,士卒奋力向前,友德看士气可用,乃下令:“我军深入,有进无退,彼遁而合,必不一心,拼力与战破之必矣!”[9]遂进战,正摆开阵势,芒部酋长率众来援,两军战数十合,酋长多坠马而死,明军益奋,斩敌手三千级,实卜逃遁,于是攻下乌撒,并取得七星关以通毕节,进兵至可渡河,将其攻克。于是东川、芒部诸蛮皆降,威楚、曲靖、中庆、武定及诸路亦降

洪武十五年(1382年)

正月甲午(1月28日),朱元璋使谕友德曰:“比得报知云南既克,然区划布置尚烦计虑,前已置贵州都指挥使司,然其地去云南尚远,今必置都司于云南,以统率诸军,既有土有民,又必置布政使司及府州县治之,其乌撒,乌蒙、东昌、芒部、建昌之地,更宜约束其酋长,留兵守御,紧其民勿挟兵刃,至于蔼翠辈不尽服之,虽有云南亦难守也,其从军有疾病疲弱者……可先遣还。”[8]

正月癸卯(2月6日),大理守段世派都使张元亨送书信给傅友德,请奉正朔,如外藩入贡之例,领王印一颗,大统历一本,律令一部,比年一小贡,友德怒而不允。

二月已卯(2月18日),友德设置布政司、府州县宣慰司等,统计其户口共七万四千有奇。

二月丙寅(3月1日),朱元璋敕谕傅友德等:“云南诸夷,自古叛复无常,驯服之道,必宽猛适宜,两汉十叛,诸葛亮平其地,终亮世不反,亮卒后四叛,唐九叛,元七叛,将军观此,非惟制其不叛,重使其无叛耳。”[4](卷7)

闰二月戊戌(4月1日),朱元璋敕谕征南将军傅友德等攻大理,一举克之。另按照傅维鳞《明书》记载傅友德在俘虏段世以后,又分兵攻下鹤庆、丽江、石门荡以及金齿、车里、摩些、和泥、平缅等地。

三月辛未(5月4日),傅友德派专使送故元梁王家属以及故元威顺王子等人至京师。(关于此次解送的人数,高岱《鸿猷录》记载为3118人;而夏燮《明通鉴》卷7记载为318人)并且上奏云:“云南自元世祖至今百有余年,屡经兵燹,图籍不存,兵数无从稽考,但当以今要害,量宜设卫戍守耳。就其赋税,据故元司徒平章达里麻言,元末田土,多为豪右隐占,今循元旧制,岁用不足诸卫军食,恐有不足,宜以今年所征粮并官田及盐课所入悉给之。”[10](卷6)朱元璋准其奏。

四月乙亥(6月1日),乌撒、东川以及芒部诸蛮再次反叛。朱元璋遂敕谕傅友德。至于诏敕内容,所记稍有不同:《鸿猷录》卷72记载诏敕曰:“诸蛮伺官军散处,大势不合,故有此变。今宜屯众大军荡除诸部蛮,戮其酋长,使之畏威,方可屯兵守御。”《明通鉴》卷7记载诏敕曰:“乌撒诸蛮,伺官军散处,即有此变,朕前巳虑之,今果然,然云南之地,如曲靖、普安、乌撒、建昌,势在必守,其东川、芒部、乌蒙未可遽守也,且留屯大军扫荡诸蛮,戮其渠长,方可分兵守御耳。”《国榷》卷7记载与《明鉴通》略同。

七月乙亥(9月6日),傅友德会合沐英进击乌撒,大败其众,斩首三万余级,获马牛羊万计,其余众逃遁,复追击,再败之,其强首蔼翠也被迫降服。又分兵平定东川、建昌、芒部诸蛮。傅友德议设大渡河守御所,以千户吴忠驻守,又以乌撒、乌蒙、芒部三府地近四川,奏请改隶四川布政司。朱元璋准奏,并且再次降旨奖励傅友德等,词语及其褒美,“云欲劳以尊酒,远不能致,特以朕心劳之。”[10](卷6)

九月,又敕谕傅友德,“上天垂象,以示鉴戒,自昔蛮夷叛服不常,卿等率师久劳于外,恐众心懈驰,为寇所乘,宜严加警备,以防不虞,且蛮夷好置毒水中,将士饮食,极宜谨慎,以副朕怀。”[3](卷7)

洪武十六年(1383年)

二月庚子(3月30日),颍川侯傅友德遣人送元右丞观音保及土酋长段世至京师,朱元璋赐他们以衣服,任观音保为金齿指挥使,并赐名李观,改大理路为大理府,置指挥司,当时友德率军已经平定蒙化府、邓川州,并渡过了金沙江,又平定北胜、漓江等府,总共收降部民数十万户,斩首一万三千余级。

三月甲辰(4月3日),“朱元璋敕谕傅友德等曰:‘卿等久劳于外,班师之期宜自审度。”[4](卷3)

以后又多次敕谕傅友德。

洪武十七年(1384年)

三月丁未(3月31日),征南将军傅友德,左副将军蓝玉,班师回京

友德征滇,朱元璋前后降旨数十次,决断万里之外,一切切合实际,友德也一切遵照奉行不敢有所违背,因乡随俗,确定租赋,兴办学校,广置屯田,设立云南各级政府衙门,使远近悦服,威望日高,功成而不骄,皆归功于朱元璋。

四月壬午(5月5日),论平滇功。

辛卯(5月14日),封傅友德为颍国公,岁禄3000石,并颁予特诏及铁券,子孙世袭,另赐锦缎帛20表里,钞百锭,再赐米1500石,继而又以一皇女嫁其子傅忠,追封三代,其曾祖宗善、祖安、父荣皆公爵。从征将士均受赏。

洪武十八年(1385年)

八月庚戌(9月25日),颍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永昌侯蓝玉俱戍边北平。

洪武十九年(1368年)

二月乙丑(3月3日)云南臻洞、西普诸蛮叛乱,诏颍国公傅友德讨平该叛乱

六月癸丑(7月25日),平越卫的麻哈,杨孟叛乱,征南将军傅友德讨平该叛乱。

九月庚申(9月30日),诏征南将军颍国公傅友德回京。

壬申(10月12日)赐寿春公主(傅忠之妻子)吴江县田地124顷70亩,粮8000石。

洪武廿年(1378年)

正月癸丑(1月21日),朱元璋以故元将领纳哈出拥众数十万屯兵金山(辽宁开原县西北),数为边患,命令冯胜为征虏大将军,傅友德、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率二十万大军征讨。

六月,平定纳哈出。

闰六月甲寅(7月21日),班师还朝。

八月庚午(10月5日),朱元璋闻冯胜等在军中多有不律,遂敕冯胜及傅友德等。

壬申(10月7日),留傅友德提调军马,次日,收回冯胜大将军印,让他到凤阳居住。

九月辛巳(10月16日),诏傅友德编新附军士,简练精锐,屯兵大宁防虏,不久还朝。

洪武廿一年(1388年)

二月辛丑(3月4日),傅友德率贵州、普定等卫之兵搜捕广西叛乱

六月甲子(7月25日),四川、东川、乌撒、芒部诸夷叛乱,诏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沐英等为副将军,率军汇讨

七月丁酉(8月27日)朱元璋敕谕友德:“近东川诸蛮、虽不叛,须预备使不得肆,蛮人与猿猱无异,大军一致,窜入林薮,猝难捕获,宜驻兵屯粮,待以岁月,然后可图也。”[4](卷9)

八月壬寅(9月1日),傅友德讨伐东川。

九月癸巳(10月22日),越州(曲靖县)蛮阿资叛乱,诏令沐英汇同征南将军傅友德共同讨伐

十月丁未(11月5日),傅友德等捕获叛蛮5538人,东川遂平定。

十一月辛未(11月29日),傅友德讨伐阿资,筑平夷褒以利于防守,后又立平夷千户所。

十二月壬戌(1389年1月19日),阿资攻陷普安,傅友德等将其击败,斩其营长。

洪武廿二年(1389年)

正月癸巳(2月19日),傅友德等讨伐阿资,擒获1300余人。

二月,傅友德斩其党酋50余人,阿资请降。同时傅友德又平定平越卫苗蛮之乱。

三月庚午(3月28日),诏傅友德率诸将驻扎沅州,以防西南蛮。

五月辛卯(6月17日),狼洞黄平蛮叛乱,傅友德又平定。

六月癸亥(7月19日),傅友德设置贵州兴隆卫(即狼洞黄平安抚司)。

七月甲午(8月19日),颍国公傅友德患病,自云南班师还朝。

洪武廿三年G>(1390年)

正月丁卯(1月19日),颍国公傅友德随燕王征讨,受燕王节制。

三月乙丑(3月18日),燕王、傅友德出古北口征故元太尉乃儿不花。

四月癸巳(4月15日),大获全胜,俘虏乃儿不花、丞相咬住及其众数万,畜产数十万。

闰四月戊午,傅友德押送元降将至京,迁徙部落于关南,驻开平。

五月癸巳(6月14日),朱元璋“念列侯年老,援汤和例,悉遣还乡,赐颍国公黄金三百两,银三千两,文绮三十,绫十,钞三千锭,给兵百二十人为卫。”[1]

六月戊辰(7月19日),傅友德之师还朝。

九月己未(10月14日),加封颍国公傅友德等三代俱封公。

洪武廿四年(1391年)

正月戊申(2月24日),傅友德佩征虏将军印为总兵官,王弼、郭英为左右副将军,驻防于北平。

三月,故元辽王阿尔察锡喇叛乱,诏傅友德从燕王征讨之。

四月戊寅(5月25日),燕王督促傅友德等出塞,败敌而还,收捕番将阿失里。

五月,燕王派傅友德追击故元辽王,友德故意突然下令班师,敌军信以为真,过二日,忽然进兵深入,又过一月,傅友德军至黑岭以及镰子海,大破敌军,俘获其人口马匹而还。

九月壬子(10月26日),傅友德还京。

十月丁巳(10月31日),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凉国公蓝玉练兵陕西。

十一月丙申(12月9日),五开蛮叛(贵州锦屏县),傅友德、蓝玉上奏:“请勤兵巡边,就讨西番之未附者。”朱元璋遣使报之曰:“朕观天象,未利征讨,慎毋轻举也!今友德宜还京师,玉且留陕西训练士马,且多市马为武备,待其有衅而后取之,朕当有后命也”[3](卷10)

十二月乙卯(12月28日),册封颍国公傅友德之女为晋王世子济熺妃,“册曰:‘朕君天下封诸为王,王嫡长子立为世子,必选贤女以为之配,今朕第三晋王棡嫡长子济熺年纪长成,尔傅氏乃颍国公傅友德之女宜以缔姻,兹特授以金册,立尔为晋世子妃,尔尚谨遵妇道,内助家邦敬哉。’”[6](卷214)

洪武廿五年(1392年)

二月辛巳(3月23日)“颍国公傅友德请怀远等县官地九顷有奇为圃,上曰:‘禄腆矣,而犹请地,独不闻公仪休乎?’谈迁曰:‘上以公仪休折友德,安知其不为王翦、萧何也,严主之莫测如此。1[4](卷9)

三月癸未(3月25日)命令傅友德治理山西诸卫。

八月丁卯(9月5日),诏傅友德等防备山西,编太原平阳民为军。“朱元璋谕傅友德等曰:‘屯田守边,今之良法,然寓兵于农,亦古制也,与其养兵困民,曷(he)若使民力耕自守,尔等宜集山西守令父老谕之。’”[4](卷9)于是在山西屯田守御,民户四丁以下募其一人参军。

十二月丁未(12月14日),敕谕傅友德戍边。

甲戌(1393年1月10日),命傅友德兼任东宫师保官(即太子太师)

闰十二月戊戌(1393年2月3日)命令冯胜为总兵官、傅友德副之,练兵于山西、河南,兼领屯卫事。

洪武廿六年(1393年)

二月丙子(3月13日)命令晋王总冯胜、傅友德之兵出塞,代王亦受护卫兵出塞,并受晋王节制。冯胜、傅友德以及开国公常昇、定远侯王弼诏还京。[4](卷10)

二月乙酉(3月22日),太子太傅凉国公蓝玉族诛。

三月丙辰(4月22日),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往北平受燕王节制。军中机务在奏报朝廷的同时,也要报燕王知道。

洪武廿七年(1394年)

十一月乙丑(12月22日),“颖国公傅友德卒”。[6](卷235)

明洪武时期颖国公傅友德之最终不明不白而死,“进不得声于庙廓,退不得写于典籍”[11]然所记诸史对傅友德评价都极高,仅举几例:

袁袠说:“明兴猛将云从,数倍云台凌烟,而六王最著,其以骁勇称者莫如常开平公,(次)则傅颖国耳,观其而下蜀扫滇,逾险隘,涉荒远,席卷飚驰,譬之良骏超轶绝尘而造父为御,奋迅腾骤,一日千里,其用兵方略,悉禀庙算,是岂泛架者哉!”

[7]尹守衡论曰:“当时持重善将将无如中山王,至暗鸣跳盪独开平王,而友德差次之,称二虎将,平开死大封之后,友德始益展而有方面勋,取巴蜀定滇笮,其哗哗盖庶几中山矣,后友德公者为凉公蓝玉,其战功亚友德至上宠任之,友德弗如也。”[12]

黄金论曰:“窃尝观乎颍公之为将矣,英姿飒气,猛夺羆虎,指挥叱诧,动生风雷,出奇制胜,料敌如神,可比韩信;纪律精严,将士用命,可比周亚夫;老成持重;经国远图,可比赵充国;而机权或施于袭取,强毅不沮于锋镝,则李愬比肩,高开道在所不论,是故擐甲而战鄱湖,攘臂而收鄂渚,雄奇淮左之师,踔绝吕梁之捷,其用武中原,铁骑长驱,横鹜千里,其声讨西蜀,金牛假道。奄克数城,或降王破国,或战将**旗,威震朔南,胡虏长遁,蛮夷为之褫(chi)魄,丰功盛烈,足以冠策,府而锦鼎,彝盖天眷。圣祖启万年之兴运,故生此名臣,摧陷廓清,佐成混一,不拨之也如此,夫岂偶然而已耶,于戯休哉。”[5]

王世贞赞曰:“友德之显以敢力战也,然十不失一……身冒百死而无一足称,及其遇真主,虎变龙从,刃不虚下,策不虚画,以至列通侯进上公,呜呼天哉!……然卒以谋反死。”

笔者以为:有明一代洪武朝开边将帅云从,然以颍国公傅友德勇敢善战而闻名,当初投靠均不得其主,自从投靠了朱元璋参加鄱阳湖之战,崭露头角,由雄武卫指挥,升江淮行省参政:继封颍州侯同知大都督府事,钦赐铁卷:再进颍国公并世袭,追封三代,子招驸马,女册王妃:名尊位崇,爵高禄显。南征北伐,纵横捭阖:夺武昌,战徐州:定关陇,平巴蜀:辑抚两广,廓清滇南。出生入死,所向披靡:敌闻丧胆,望风迎款。然则纵观颍国公之一生,但闻其功之烈烈,难闻其过之昭昭。“丰功盛烈,足以冠策府而鼎夷者,不在常、李之下……然以无罪而冤刭。”成为朱明王朝的牺牲品,有兔死狗烹之嫌。“世间奇伟人遭此气运,(虽)功成身死……虽死犹生。”人生故有一死,然颍国公之死不得其所,不明不白,且子孙不得袭封。试想一代大功臣之生死,岂可如此草率,其罪其过,竟也如次草率,是颍国公罪不当诛而诛,还是朱元璋得心术异常莫测,抑或有深层诱因:论公论私,傅颍公之死均违常理,含冤九泉,屈及子孙。既然史书“不著本末,唯有所讳与畏”定有不可昭示世人之处:“明之待颍公,可谓薄矣!”

参考文献(另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岐阳李氏文化研论联谊实名QQ群 432208632|手机版|小黑屋|岐阳李氏老三房宗亲总会官网|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沪ICP备14027543号-1|   

GMT+8, 2024-11-1 07:49 , Processed in 0.14458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