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中堂,必出栋梁”,古代中堂陈设中的那些文化脉络 [color=rgba(0, 0, 0, 0.9)]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家有中堂,必出栋梁。中堂,在古代不光是大户人家标配,也是家族文化的展示和传承,是古人对家风文化的重视,也是对子子孙孙的期望与担忧。
中堂的摆放,相当的讲究,它常以堂屋中轴线为基准,坐北朝南,以八仙桌居中,对称摆放。不多不少,不偏不倚,不失公允,不失平衡。这就是中式讲究的对称之美。供案靠实了摆,寓意背有靠山。八仙桌横纹摆放,寓意好的东西出不去,不好的东西进不来。中堂前视野要开阔,寓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东瓶西镜,即在条案的东边放一花瓶,西边放一面镜子,中放一时鸣钟,象征:终(钟)生(声)平(瓶)静(镜)。砚屏是置于桌案上的屏风,因“屏”、“案”谐音“平安”,故案屏有保平安之意。
中堂中常见的中堂字画,用以增加诗情画意。一般厅堂,北墙墙面上是一幅中堂画,两边附有对联,上方挂匾额。厅堂上方的匾额,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的符号和标志。有名望有地位的大户家庭,匾额常请名家书写,与厅堂家具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烘托传统文化韵味。
中堂讲究以左为尊,家中主人坐左侧椅子,右侧为次位或有宾客来访时坐,宾客坐在次位的椅子上,主人坐在主位的椅子上相陪。这就是我们常见的中堂礼仪中主宾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