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元璋将沈万三发配充军的深层次原因,
张三丰轻易就说破了!
明太祖朱元璋本是元朝的一介草民,少年父母双亡,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糊口朱元璋只好出家当和尚,甚至一度沦为乞丐。后来朱元璋投身行伍,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从社会最底层一跃成为大明开国之君,把自己的悲惨人生活成了令人赞叹的耀世传奇!
不过朱元璋称帝之后虽然贵为天子,但是却因为早年的发迹之路太过艰辛,因而对千辛万苦得来的天下非常重视,唯恐有人效仿自己当年拉拢人心,聚集人脉,对大明王朝造成潜在的威胁。
因此朱元璋对当时的地方豪强、富商巨贾都严加防范,不敢掉以轻心,说起当时的富翁,要以沈万三为首。沈万三,名富,字仲荣,又名沈秀,沈三山。沈万三祖籍吴兴南浔(今浙江湖州南浔区),后来迁移到了姑苏(今苏州)周庄,沈万三凭借聪明的经商头脑,玲珑的理财手段,从事手工业和商业以及海外贸易,历经数十载经营筹划,终于成为富可敌国的首富。
沈万三发达之后,乐善好施,深得当地百姓敬仰,早在元朝末年张士诚占据苏州的时候,沈万三就已经名扬天下,是张士诚的座上宾。当朱元璋灭掉张士诚,建立大明王朝,定都金陵(今南京)修建都城的时候,沈万三为了向朱元璋示好,主动自费承担三分之一城墙的修建,沈万三负责修建的城墙质量非常好,而且比官府完工更早。(洪武时,苏州富民沈秀(沈万三)者助筑都城三分之一;自洪武门至水西门,其工先毕。)
周庄沈万山塑像
但是朱元璋却并不高兴,因为朱元璋觉得沈万三不过是一介草民居然有如此雄厚的财力来修建大明国都城墙,这种人如果对国家有二心,图谋造反,那么影响是非常大的。沈万三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他修完了城墙觉得不过瘾,居然对朱元璋说想要犒赏三军每人一两银子。
朱元璋一听就更加来气了,质问沈万三:“朕有军百万,汝能遍及乎?”沈万三回答说:“每一军,愿犒金一两。”朱元璋听了感觉沈万三这是在依仗雄厚的财力,挑战自己的君主权威,不过沈万三主动花钱犒赏军士毕竟是善意,朱元璋只好婉拒说:“此虽汝好意,然不须汝也。”
回宫之后,朱元璋越想越气,就对马皇后说:“(沈万三)匹夫犒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沈万三的主动示好被朱元璋认为是炫富,是在向自己示威,你沈万三不过是一介匹夫,居然想犒赏天子大军,居心何在,难道想收买军队造反?
朱元璋本想将沈万三处死消消气,马皇后得知此事,亲自为沈万三求情说:“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沈万三)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朱元璋这才没有杀掉沈万三,而是在洪武六年(1373年)前后,找了个罪名将沈万三抄家,然后又将沈万三和他的家人充军发配到了云南。(乃释秀,戌云南。)
沈万三富可敌国,素来交游广阔,朋友遍布天下,其中就有一个近乎传说的高人——张三丰。沈万三被朱元璋发配到云南充军之事慢慢传遍了天下,甚至惊动了张三丰,当时张三丰已经在武当山闭关修炼二十三年。
张三丰听说自己的朋友沈万三被皇帝朱元璋发配到了云南,感触颇深,就想亲自去探望沈万三,临行之前,张三丰给沈万三寄去一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沈万三的思念之情。这首诗名为《将之云南先寄故人并序》被记录在《张三丰全集》中,在诗歌开头的序中张三丰写道:
余自洪武二年已酉(1369年)至二十四年辛未(1391年),居武当二十有三年矣。其间著丹经,舒清啸,晦迹韬光,云来鹤往。近闻沈三山(沈万三)得罪朝廷,徒于滇上,株连其婿余君(沈万三的二女婿余十舍)。西南之约,吾其行乎?爰为作此,先慰天南海曲之迁戍者。
壶中日月洞中春,二十三年静里身。遥知远徒云南客,蠢雨蛮风忆故人。
张三丰虽然逍遥物外,但是却是重情重义,他作为沈万三的朋友,在沈万三被发配充军的悲惨时刻,不惧流言蜚语,主动前往云南探望沈万三。洪武26年(1393年)张三丰云游到了云南见了沈万三,老友重逢,自然感慨万千。
寒暄之后,张三丰又提笔写下了一首诗《滇南会沈子三山兼赠令坦余十舍》,将此诗送给了沈万三和沈万三的二女婿余十舍:
一家眷属小游仙,翁婿同居滇海间。玉涧郎君余十舍,冰清老丈沈三山。都因象齿能为祸,未触龙鳞早犯颜。今日我来齐度脱,大丹还胜大刀环。
在这首诗里张三丰用“都因象齿能为祸,未触龙鳞早犯颜。”形象地解释了沈万三获罪的原因:太富有而招人嫉妒!沈万三就好像是一只大象,沈万三的财富就是大象的牙齿,朱元璋就是猎人,猎人杀害大象不是和大象有仇,而是大象的象牙值钱,“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所以沈万三没有做错事依然被朱元璋惩罚!
沈万三非常感激张三丰不远千里来探望自己,就拜张三丰为师,此后沈万三终老于云南,而张三丰在此之后则继续云游天下名山大川,不知所踪。
参考文献:《明史》 《留青日札》 《张三丰全集》
周庄沈万山与朱元璋浮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