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族谱价值

[复制链接]

864

主题

1316

帖子

6551

积分

管理员

景隆支石跋河宗亲会创建人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551

论坛元老意见之星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荣誉管理家族贵宾热心会员家族之星家族元老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5-24 14:5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前读韩愈的文集时,读到《徐偃王碑》,发现跟新昌的《鼓山碑》很类似。两相对照,基本上可以确定,《鼓山碑》书写模式的源头应该是《徐偃王碑》,只是《鼓山碑》里讲的是王羲之及其后裔的情况,而《徐偃王碑》则不是。《鼓山碑》目前看到是来自于新昌的《王氏族谱》。
当然,如果相关的文献看多了,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少族谱的记载中,除了时间比较接近的历史可信度高外,时间越古老,可信度就越低,或者说一核对就会发现是后人伪造的。这种现象在学术研究中其实并不是什么奇怪的现象,与其研究族谱记载是否可信,相关的研究更关注这些族谱记载的模式、背后所反映的文化心里。
今天看到一位网友说了一句话,非常精辟:“族谱造假的动机却是真实的,假的也有价值。”记载是不是真的,是一方面,但更需要关注的是为什么要这么记载。当然,从求真的角度来说,辨伪当然不是说没有价值。但比较尴尬的是,把族谱就辨伪了后,我们还怎么去认识族谱的价值。那些真实的历史(主要在明清时期,相对可信),当然不用说。但那些宋代以前的内容,真不真,假不假,怎么去看呢?
]王羲之后裔的族谱里的文章是伪造的,但这些后裔难道就不是书圣的后裔了吗?要说中国古代攀附祖先的书写模式多了去了。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这是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来说的。如果真要从血缘上来测,那估计现在有很多国人是有胡人血统的。
]中国历史的华夷之别,血缘不是最重要的,文化认同才是最关键的。汉武帝时期,匈奴王子金日磾能够成为大汉的辅政大臣,后人也把金日磾当做夷人变夏的代名词。十六国时期,出身匈奴的刘渊自称是继承蜀汉的正统,不就是想往前推把自己与中华正统相连接吗?刘渊的血统那肯定不是什么华了,但从文化上,人家就是学习和效仿汉文化。
由此引申到族谱上,这种攀附、作伪、篡改,自然是有问题,但放在一个宏观的历史背景下去看,又不成问题。无论真的假的,这些族谱都是有价值的。它们所反映的是一种文化认同,这种文化认同是以“血缘”的形式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血缘是外在的形式。多数时候这种外在形式要遭受很大的冲击和质疑,但其内在的情感和文化传承,不因各种质疑而黯然,相反反而由于前面所谓的攀附、作伪、篡改等现象,更加体现出这种文化精神强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所以,家谱所载的,未必是一个很长时段的真实历史,但却是这段很长时段前的历史投射在几百年甚至千年后的历史真实。这种历史真实通过族谱记叙、家风传承、祠堂祭祀及其他各种形式的追忆,共同构建了我们现在的历史认识和文化认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岐阳李氏文化研论联谊实名QQ群 432208632|手机版|小黑屋|岐阳李氏老三房宗亲总会官网|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沪ICP备14027543号-1|   

GMT+8, 2024-11-11 03:44 , Processed in 0.09598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