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南李氏共有六大族源

[复制链接]

864

主题

1316

帖子

6549

积分

管理员

景隆支石跋河宗亲会创建人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549

论坛元老意见之星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荣誉管理家族贵宾热心会员家族之星家族元老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24 13:26: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氏六大族源
湖南李氏共有六大族源
湖南湖北李氏多出自江西。因此,江西李氏的族源基本上就是湖南李氏的族源。江西的李氏主要来源于第二次和第三次迁移,形成了五大世系,即西平堂世系李氏,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和火德公世系福建上杭李氏。再加上南齐荡寇将军李道办宁远灌溪李氏,湖南李氏共有六大族源。但这六大族源均出自陇西李氏一脉。

“从时间上推断,有史记载进入江西最早的当属宜春的西平堂李氏。”湖南炎黄文化研究会研究员、《湖南姓氏源流史》主编刘继德介绍说,李晟为唐德宗平定了半个中国的叛乱,官至太尉、中书令,爵封西平郡王。因功高震主,贞元三年,唐皇剥夺了李晟的兵权,12个儿子也被分散到全国各地,李宪因此就被调到江南西道的洪州(今南昌)任刺史。他的后裔子孙为了日后相见,都以西平郡王作为自己家谱的标志,一律使用西平堂作为他们的堂号。西平堂李氏主要分布在宜春地区、吉安地区,上饶地区一部分,外省主要在湖南大部分地区,四川一些地区。

湖南李氏人才辈出

湖南李氏,人才辈出,灿若星河。蒸阳(今衡阳)人李融,汉中叶时官广汉太守。唐元和年间,李宽创建中国第一所书院——石鼓书院。李群玉被誉为“ 晚唐三大诗人”之一。抗元英烈李芾,湖南安抚使,督军抗元守潭州,城破自尽,后赐端明殿大学士,谥忠节。茶陵人李祁被誉为元、明之际湖湘诗人第一。明代还有政声卓著的工部尚书李充嗣,出污泥而不染的户部尚书李如圭,骁勇善战的四川总兵李应祥等等。

清朝时期,有理学大师、岳麓书院山长李文炤;教育家、石鼓书院掌教李继圣。兵部尚书李星沅,江南提督李朝斌,湘军悍将李续宾,安徽巡抚李续宜,江西布政使李桓,两江总督李兴锐,太子少保李臣典,晚清学者、贵州布政使李元度等。芷江人李成谋,投湘军水师,由伙夫升至长江水师提督,抗击法国侵略军,成为晚清著名的爱国将领。

现代人物中有零陵人李达,哲学家,中共一大代表;醴陵人李立三,中国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长沙人李维汉,无产阶级革命家;永顺人李烛尘,土家族,实业家,全国政协第四届副主席;湘乡人李卓然,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长沙人李富春,无产阶级革命家;平江人李锐,曾任中组部副部长;平江人李六如,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书记;等等。

至于科学界人士,更是群星灿烂。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冶金学家李文采等。

元末明初的移民浪潮

李氏迁湘,有文字可考的最早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的南齐荡寇将军李道办。隋唐时期有李氏零星散入湖湘。残唐五代和靖康之变是李氏迁入湖南的一个发展时期。元末明初是李氏族人大量迁入湖南的高峰时期,且大都来自江西,正如民间所说的“江西填湖广”。

“元末明初,或是躲避战火,或者强制移民,或是生存性迁徙,出现了一次大型的移民浪潮。”据湖南省青年作家、《湖南姓氏源流史》编者之一李桂龙介绍,明洪武至成化(1368—l487)百余年间,朝廷鼓励移民,大部分李氏系此时迁入。岳阳、湘潭、常德、益阳、邵阳、郴州、怀化等市州的李姓人口得到大发展。“在这长达百余年的大迁徙之中,有两个年号特别值得注意:一是洪武二年,一是永乐二年。湖南许多族谱上都记载了这两个迁徙年号。”李桂龙举例说,常德、汉寿、桃源、益阳、沅江等地的李氏族谱上记载,其先祖大多在永乐二年从江西吉水、吉安、泰和、丰城等地迁来。

李桂龙说,明朝时期,江西为李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3.3%,占江西省总人口的5.2%。湖南李氏绝大多数迁自江西的吉水、泰和、庐陵、丰城、南昌等。“其中吉水与丰城最为主要,约占70%。”李桂龙进一步补充说,“丰城的湖茫、吉水的谷村与永修的磨刀是湖南李氏的三大迁徙源。 ”

史迁祖为荡寇将军李道办

据李桂龙介绍,湖南最早出现在史册上的李姓人是蒸阳(今衡阳)人李融,汉中叶时官广汉太守,但具体情况不明,年远失考,只能说明湖南在汉代即有李姓族人居住。

见诸族谱,最早进入湖南并开创了永州宁远灌溪李氏的人是南齐荡寇将军李道办。南齐永元二年(公元500年),李道办为南道开拓大使、荡寇将军,奉诏征瑶而来,因感南齐政局动荡,见宁远(当时为泠道)水秀山明,初筑垒莲塘,后人分居下灌、湾井一带。

据《李氏家谱》记载:“我家祖籍为陇西郡临洮府狄道县(今临洮)。南迁始祖为南齐荡寇将军李道办,为镇南从命而来,出征后京朝内变,戍兵在外不能入京,遂定居九嶷下灌(现为湖南宁远下灌)。”南迁后,李道办的后裔,仅分布在湖南、两广的一支就有万户以上,人口达10余万。主要分布于湖南省零陵地区的宁远、兰山、新田、永州等县市,仅宁远下灌村就有近两千户,人口万余人。

李衜“磨刀”不忘国恨家仇

在江西省永修县三溪桥镇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叫“磨刀”的小山村。这里流传着李唐皇族避难至此的传说,而“磨刀”之名便与此有关。

史载,吴王恪的九世孙李衜(音dao)于公元905年,受唐哀帝密召,携带皇家族谱逃离西安。李衜带领少部分家族成员先是到湖北,随后逃到江西永修县的深山里名叫磨刀的地方隐居下来。

“李衜为了不忘记国破家恨,时刻教育子孙们学文习武,恢复李唐政权,就在家门口的一块大岩石上磨刀磨剑,外姓人称他们为磨刀李家,开基祖为李衜。”刘继德说,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其后裔号称有百万之众。

浏阳李氏家庙。据史料记载浏阳李氏为唐太宗皇帝十四子曹恭王李明后裔。资料图片

何光岳出任《寻根》顾问

“这个报道很有意义,我认为要坚持做下去。”看着昨日起推出的《寻根》系列报道,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世界知名姓氏文化专家何光岳对记者说。在他看来,《寻根》不仅弘扬了中华姓氏文化,更有利于增强华人凝聚力。

作为中华姓氏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何光岳至今出版专著数字近3000万字,且均为亲笔手写,居世界手写史学著作出版发表之冠。而其对于中华姓氏文化的研究,更是吸引了世界学术界的关注。昨天,在得知本报推出《寻根》系列报道的消息后,何光岳欣然予以肯定,并愿意出任该系列报道的顾问。

同时,在何光岳的建议下,本报寻根热线已经开通。如果你手中留有家谱,或者对自己的家承有所疑惑,均可拨打0731-84174012、 84595454,也可直接前往长沙市韶山北路169号湖南图书馆家谱收藏中心或袁家岭新军路3号湖南煤炭工业局222办公室湖南炎黄文化研究会交流咨询。

本报记者徐海瑞 通讯员曾莉 杨里 长沙报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岐阳李氏文化研论联谊实名QQ群 432208632|手机版|小黑屋|岐阳李氏老三房宗亲总会官网|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沪ICP备14027543号-1|   

GMT+8, 2024-11-1 09:05 , Processed in 0.19632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