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奖农耕沐英镇滇 掌帅印汤和御倭 | 分类: 明朝战争
作者:越飞奖农耕沐英镇滇 掌帅印汤和御倭--上却说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命徐达、汤和、傅友德率军北征。徐达出塞,兵分东西两路,相互策应。沐英率领西路军,出古北口,直捣高州(今河北平泉境内)、全宁等地,渡胪朐河(今中蒙边境之克鲁伦河),获其知院李宣及其部众。至八月底,北征部队班师回京。诸将刚一回京,朱元璋又任傅友德为征南将军、以蓝玉、沐英为副将军征讨云南。朱元璋对人寡义少恩,沐英却一直受他垂青。沐英字文英,定远人。少年时,父母早亡,乞讨为生。八岁时由李文忠带领投奔朱元璋,被收为义子。十八岁时被授为帐前都尉。不久升指挥使,后以军功升大都督府佥事,位进同知。洪武九年,沐英受命到西南、西北体察民情,暗中结交当地士人,准备扫平西南、西北各地。洪武十一年,朱元璋任命沐英为征西将军,与蓝玉征讨西番。拓地数千里,俘男女二万、杂畜二十余万。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命沐英总领陕西兵出塞,进击和林。沐英渡黄河,越贺兰山,迂回到元军背后,大破元军,俘敌无数。沐英这次受命出征云南,虽是副将,却担当着重大责任。 云南古为西南夷之地。春秋战国时期,此处就有数十个部落活动。或建房聚居农耕,或随畜迁徙放牧。楚威王时,楚庄王之苗裔庄蹻带兵进入巴郡、黔中郡以西。见地方三百余里皆为平地,土地肥美,物产丰富。庄蹻先后开疆数千里,归入楚地。及其欲归报楚王,秦已发兵攻打楚国,占据了巴郡、黔中郡,断了他的归路。庄蹻只好返回云南,自立为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将常頞( )开宽为五尺的“五尺道”,从四川宜宾入滇,略地置官。十余年后,秦灭汉兴,滇又自立。元封二年,汉武帝派兵征滇,滇王臣服。汉赐滇王王印,仍掌管滇地一带,作为藩属。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统三路大军亲征云南,对孟获“七擒七纵”,使云南成为蜀汉的一部分。东晋初年,由内地迁至云南的爨(cu n)氏势力逐渐强大,爨琛自立为王,爨氏子孙统治该地四百多年,把滇池地区称作昆川。贞观年间,唐王朝扶持蒙舍诏统一“六诏”,建立以洱海为中心的“南诏国”,作为唐的藩属。南诏传十三王,历经二百余年。后被段思平所灭,建大理国。宋代,朝廷封大理国王为“云南节度使”,段氏仍自称国王,相传二十二世,三百多年,作为宋的藩属。公元1274年忽必烈派赛典赤攻取云南,建云南行省,从此云南正式成为朝廷管辖的政区。首府从大理迁至昆明。赛典赤病故后,皇长孙甘麻刺为云南梁王,世代相袭。傅友德先取曲靖,云南梁王派遣平章达里麻领兵十余万拒战。达里麻在白石江南岸列阵御敌。沐英进言暗中分派一支队伍从下游过江,到对岸后击鼓吹号,扰乱敌军军心,全军再趁机强渡。傅友德采纳,顺利过江,俘虏达里麻以下二万余人。梁王自杀,昆明遂破。云南西部,以大理为中心,有南诏古国,久为段氏所据,世代相袭,已历数百年。大理位于点苍山脚下,面临洱海,世称苍山洱海。周围高山千仞,惟独大理附近一马平川,所以很少受到外来战乱侵扰。当年忽必烈进军云南,占领大理,也顾虑山高路遥,封段氏为大理总管。域内百姓平和,安居乐业,不尚武功。洪武十五年,沐英和蓝玉西攻大理。段氏守下关,下关与上关为大理咽喉,下关尤其重要。沐英、蓝玉亲自攻打下关,另派大将王弼攻上关,派胡海由石门渡河,攀点苍山而上,从背后袭击段氏。沐英身先士卒,策马渡河,正面进攻敌军。河水淹没马腹,沐英毫无惧色。段氏腹背受敌,惊慌中兵败被俘,大理攻克。沐英与傅友德合军清扫周边地区,有土司杨苴,造谣道明军主力已经撤退,纠集了二十万人马去攻昆明。据守昆明的冯国用之子冯诚告急。沐英星夜赶回,内外配合,打败杨苴。随后,明廷在云南设都指挥使司、云南布政使司、下设卫、所、任命官员,将云南分为五十二府、六十三州、五十四县,管理渐趋完善。洪武***年,朱元璋诏傅友德、蓝玉班师回京,留沐英据守云南。此后沐英在云南平定叛乱,经营地方,贡献颇大。沐英自小在朱元璋身边长大。沉毅寡言笑,好贤礼士,作战勇敢,足智多谋,勤奋好学,爱护士卒,未尝妄杀一人。受命经略云南以后,更是手不释卷。一有空闲便请儒生讲解经史,并增设府、州、县学几十处,选择当地优秀士人及土司、土官子弟入学受教,攻下郡邑,辄派遣他们镇守。又组织百姓疏通河道,扩大滇池,兴修水利,根除水患;修建道路,发展运输和商业;开发井盐生产,满足生活需要,深得民心。沐英学诸葛武侯之法,上书朱元璋道:云南地广人稀,荒地很多,适合屯田。此议得到元璋的批准。洪武二十年,沐英平浪穹蛮。自永宁至大理,留军屯田。人手不够还从附近省份调入军队和农户补充,屯田的总数达到几百万亩,所产粮食自给有余。洪武二十二年,沐英回应天朝见朱元璋,朱元璋在奉天殿赐宴庆功,重赏沐英。回云南时,朱元璋亲抚之曰:“使我高枕无南顾之忧者,沐英也。”洪武二十五年,沐英病故于云南任上,年仅四十八岁。朱元璋追封沐英为黔宁王,归葬京师,侑享太庙。沐英子孙相继镇守云南,长达二百余年,直到明末。二百余年间总是功多过少,明初功臣之中唯有沐氏长盛不衰。朱元璋难道对沐英独有所钟?其实事出有因,云南边陲之地,民族杂居,边乱不止,朝廷鞭长莫及,需要一个大将镇守。而当时能征惯战的将领老的老杀的杀,再也找不出一个比沐英能干又比他可靠的人来代替。自古“狡兔死、走狗烹。”狡兔不死,走狗如何能烹!奖农耕沐英镇滇 掌帅印汤和御倭--下又一日,朱元璋临朝,有礼部臣工启奏:“日本国王遣使入贡,请皇上下旨如何处置。”朱元璋道:“日本国使臣多年未来我朝入贡,今日复来,定有居心,见也不见,各位爱卿有何见解!”朝臣们众说纷纭,有的说倭人素来无理,皇上还是拒见,以示大明国威。有的说倭人既然求见,可能是幡然醒悟,皇上见他可显大国风度。朱元璋犹豫不决,礼部侍郎王茂臣奏道:“圣上受诸天命,开疆拓土,万邦震服,已有高丽、琉球、暹罗、占城、安南、真腊、爪哇、朵甘、乌斯藏、别失八里等十余国入贡,日本国见我朝兴盛,尾随而来,足见圣上英明远播四海,我朝盛事也。圣上可以见他使臣,晓以大义,使倭人从此洗心革面。”言毕,学士解缙出列道:“日本国居东海之中,地不满千里,户不过数万。宋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元世祖数次遣使招之不至,乃命忻都、范文虎等率舟师十万征之,至五龙山遭暴风,军尽没。后屡招不至,终元一代未曾相通。我朝龙兴,方国珍、张士诚党徒亡命入海,勾引日本岛人入寇山东、江浙、福建、广东郡县。圣上遣使诏谕其国,且诘以入寇之故。日本王概不奉命,此次入贡,必有所图。”朱元璋沉思良久,说道:“倭人多诈,历年交往又倨傲无礼,可先收其贡表、贡品,再作计议。”王茂臣又奏道:“日本国此次送来贡品有千年海龟一对,百斤巨烛十双、日本珍米百斛,俱存馆驿之中。未有贡表,但有日本国征夷将军源义满奉丞相书。”朱元璋马上沉下脸来道:“倭人但知大明有丞相,而不知有皇帝乎!”群臣不敢应声。朱元璋当即令武士去搬贡品,又命解缙当众朗读书辞,书辞傲倨不恭,使他又平添了三分火气。俄顷,武士们搬贡品上殿。忽然,一位的武士脚底一滑,一支巨烛落在金阶之上,折为两段。眼快的见巨烛内中露出所藏倭刀,大声喊叫。朱元璋立即下令:“快去捉拿日本国使臣!”金殿上当值的是傅友德的长子驸马都尉傅忠,傅忠点起人马飞奔出宫。留下的武士将其余巨烛一一砸开,露出倭刀二十余把,火药十包。朝中大臣大惊失色。朱元璋气得面色铁青。傅忠带人围了馆驿,日本使臣已经逃走。傅忠四处搜捕,只捉到日本僧人如瑶。朱元璋亲自审问,如瑶交待:此次名为入贡,实系带了兵卒四百余人及刀枪火药,助胡惟庸谋逆。只因胡维庸已经败露,不敢妄动。原来胡维庸阴谋反叛前,佯奏宁波卫指挥林贤有罪,将他谪居日本,结交日本君臣。事成后,又奏复林贤官职,命其来往于两地,借兵助逆,故有今日之变。朱元璋怒气冲天,命礼官移书切责日本国王,并责其征夷将军,示以征讨之意。日本国王良怀回书道:“向闻三皇立极,五帝禅宗,惟中华之有主,岂夷狄而无君?盖天下者,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朝有兴兵之策,我邦有御敌之能。陛下选股肱之将,起精锐之师,来侵我境。水泽之地,山海之洲,自有其备,岂肯跪途而奉之乎?自古以和为上,罢战为强,免生灵涂炭。如若兴兵,胜负难以逆料。”日本国王胡搅蛮缠,朱元璋听了怒甚,终因元蒙兴兵覆亡之鉴,未曾加兵,只把一股无名业火加到胡维庸头上。倭寇侵扰东南沿海,抢掠财物,蹂躏百姓,终未平息。各地告急文书纷纷送往京城,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再也忍受不住,命江夏侯周德兴往福建滨海四郡视察,将海疆要寨重新布置,民户三丁取一,以充戍卒,筑城一***,增巡检司四十五,得卒万五千余人。又命信国公汤和视察浙东诸郡,整饬海防,筑城五十九,民户四丁以上者以一为戍卒,得五万八千七百余人,分戍诸卫。命福建备海舟百艘,广东倍之。洪武二十二年,倭寇又来侵扰。元璋见朝中已无良将,无人能够统兵抵御,只得再请汤和出山。此时汤和已是耄耋之年,既不能控弦弯弓帐前射箭,更不能立马横刀上阵杀敌。朱元璋请他挂帅,不过用他余威而已。汤和也有自知之明,他奏请方国珍从子鸣谦同行,方鸣谦熟悉海事,可以助他一臂之力。汤和领兵到了福建,与鸣谦视察海防,鸣谦献御倭妙策。于是广置卫所,水具战舰,陆聚步兵。次年,浙闽海防竣工,倭寇不敢上岸。汤和还朝复命,元璋厚赐,准其回乡。汤和所建海防工事直到明末还发挥作用。但是,此后朱元璋忙于处理内务,对倭人疏于防范,一味避让。他的子孙甚至不准百姓下海,把万里海疆拱手送人,而倭寇得以坐大,势力日强,烧杀抢掠危害中华竟达数百年之久。正是:攘外与安内,孰重孰为轻?若能安家邦,便可称明君。欲知朱元璋如何处理内务,请看下回。
“调北征南”线路图 分类: 明朝战争|
明朝平定中原后,西南边陲云南元宗室梁王与明朝对抗。洪武初年,明先后五次遣使云南劝降,均遭失败,朱元璋决定以武力攻取。亲制战略:“自永宁先遣骁将别率一军以向乌撒,大军继自辰、沅以入普定,分据要害,乃进兵曲靖。曲靖,云南之噤喉,彼必并力于此,以抗我师。审察形势,出奇制胜,正在于此。既下曲靖,三将军以一人提兵向乌撒,应永宁之师,大军直捣云南。彼此牵制,使疲于奔命,破之必矣。云南既克,宜分兵径趋大理,先声已振,势将瓦解。其余部落,可遣使诏谕,不烦兵而下矣”(《明史纪事本末》卷12)
洪武十四年(1381年)八月,朱元璋令诸将简练将士,凡二十四万九千一百人,备南征。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左右副将军,率兵先至湖广,沿途招募地方军伍,征南大军人数达30万。九月,自南京出发,兵分两路,从北、东两个方向云南挺进。北路,傅友德遣都督郭英、胡海洋率兵5万由四川南下,从永宁(四川古蔺)直趋乌撒(今贵州威宁);东路,傅友德、蓝玉、沐英率主力自湖广西进,经辰沅(今沅陵、芷江)入晋定(今安顺)进逼曲靖。梁王遣司徒平章达里麻率精锐10万进驻曲靖,阻西进明军,十二月明军主力攻下曲靖,擒达里麻。再,分兵两路:一路傅友德率领东北迂回,援郭英北路军,两军会合攻下乌撒。东川、乌蒙、芒部等诸部皆望风降附。滇东、滇东北地区被平定。另一路由蓝玉、沐英率领直取云南腹地,洪武十五年正月抵昆明近郊,梁王自杀身亡。明军占领昆明,滇中大震,各州县官吏皆向明军投降。不久,沐英南下临安,西进大理,云南平定。傅友德行军路线:
《傅友德传》:至湖广,分遣都督胡海等将兵五万由永宁趋乌撒,而自帅大军由辰、沅趋贵州。克普定、普安,降诸苗蛮。进攻曲靖,大战白石江,擒元平章达里麻。遂击乌撒,循格孤山而南,以通永宁之兵,遣两将军趋云南。元梁王走死。友德城乌撒,群蛮来争,奋击破之,得七星关以通毕节。又克可渡河,降东川、乌蒙、芒部诸蛮。乌撒诸蛮复叛,讨之,斩首三万余级,获牛马十余万,水西诸部皆降。其行军路线:由辰州(今湖南沅陵)、沅州(今湖南芷江)趋贵州,进攻普定(今贵州安顺)、普安(今贵州盘县)。于十二月中旬连克普定(今贵州安顺)、普安(今贵州盘县)及其附属地区,遂进军曲靖(今属云南)。再东北迂回,援郭英北路军,两军会合攻下乌撒。郭英行军路线:《郭英传》:十四年,从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与陈桓、胡海分道进攻赤水河(按:赤水河为中国长江上游支流,古称安乐水,在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久雨,河水暴涨。英斩木为筏,乘夜济。比晓,抵贼营,贼大惊溃。擒乌撒(贵州威宁、赫章一带)并阿容等。攻克曲靖(云南)、陆凉(云南曲靖陆良县)、越州(云南省曲靖麒麟区越州镇)、关索岭(贵州安顺关岭)、椅子寨(云南镇雄县)。降大理(云南)、金齿(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保山、临沧等地区)、广南(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位于滇、桂、黔三省交界处),平诸山寨。十六年复从友德平蒙化(云南大理州巍山)、邓川(云南省洱源县邓川镇),济金沙,取北胜(云南省永胜县)、丽江(云南)。前后斩首一万三千余级,生擒二千余人,收精甲数万,船千余艘。十七年论平云南功,封武定侯,食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其行军路线:从四川叙永出发,沿赤水河进入贵州毕节、赫章、七星关、威宁(乌撒),转战安顺郎贷、关岭;到云南的镇雄、曲靖、大理、宝山、德宏等地.。战后云南:洪武十五年二月,置云南都指挥使司、云南布政使司,理云南军政事务。置五十余府,下辖州、县,将中原府、州、县流官制全面推行云南。实行重兵驻守、大军留镇、移民实滇,保云南安定。洪武十六年(1383年)末,朱元璋下诏傅友德、蓝玉班师回朝,令沐英诏曰:“云南虽平,而诸蛮之心尚怀疑贰,大军一回,恐彼向善为患。尔其留镇之,扶绥平定,尚召尔还。”洪武十七年,傅友德、蓝玉班师,沐英仍率九万大军留镇云南。班师后,沐英9万将士留镇云南。“兵多民少,粮饷不给”。镇戍方略:“征兵入助,以图边疆稳定,云南奠安”。据《明太祖洪武实录》:自洪武二十年八月至二十一年六月,明王朝连续11次调军云南屯田,其中4次不详,其余7次累计206560人。至洪武二十一年,征调入云南军人当有30余万人。据张紞《云南机务抄黄》称:洪武二十一年七月二十八日,朱元璋曾敕平西侯沐英曰:“将云南布政司管辖百姓五万九千有零户,八万六千有零丁,除当马站、急递铺口余外,见一户要一丁,自备枪刀,随大军下营征白夷。”至明万历年间,《云南通志》:“云南都司实有军官1506人,马步旗军27838人,屯军34591人,舍丁18386人,军余254611人,总计336932人”。所有军官、正军、军余自立门户,达33万户。战后乌撒:明洪武十五年正月置乌撒卫,辖左、右、前、后、中五所,辖乌撒、赫章及云南宣威(乌撒卫后所)等地。洪武二十年十一月,调普定侯陈桓、靖宁侯叶升统兵12万进军云南,途中受阻,滞留赫章、乌撒、毕节一带,所率大军驻扎川滇黔交界毕节、禄肇等地屯田待命。据《明太祖洪武实录》载: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八月,明政府命“户部运钞七十五万十四百锭,往四川永宁宣抚司,赐普定侯陈桓等所统征南军士十二万九千三百九十七人及乌撒卫军士五千三百余人”。陈桓率军自永宁抵毕节,“度地里远近,夹道树栅为营,每营军二万。刊其道旁林菶,有水田处分布耕种,为长远之计” 。据《威宁县志》载:“明代乌撒屯田,规模宏大,影响深远。傅友德长子傅正文为屯田长,屯垦于北屯一带;王绳武任屯田官,屯垦于大桥一带,并开辟周围七屯;***光屯垦于南屯一带;费诗屯垦于二屯一带;戴光充任屯田千户,屯垦于六洞桥至白家嘴;管成任百户,屯垦于乌木屯;缪铨屯垦于北关至下坝一带;徐德明屯垦赫章一带;夏文屯于北屯、石鸡屯一带;管象屯于水草屯、张旺屯一带;刘华屯于河桥、野马川一带”。“洪武二十八年,沐春奏准将乌撒与沾益争而不决之地划为乌撒卫官军屯种,任王镇疆为屯田副使,开四十八屯。另一方面,流民入境,络绎不绝,布满村落,不下数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