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这个姓,很复杂! 复杂的原因是牵涉到了一个人,一个影响了整个中国的人——老子!鲁迅先生好像说过:凡是中国的事情,不了解道家,你就不能算了解! 那么道家的事情,不了解老子,也不能算了解吧? 再推下来,不了解老子,你就。。。。对吧? 道家很神秘,老子更神秘,神秘的连“李”这个姓也很神秘! 神秘的关键点在:老子姓“老”还是“李”? 强调一下,老子的后人姓李,这个是没有怀疑的。怀疑的地方在于“李”是始于老子还是另有起源。 关于李姓的起源,有一个大家更能接受的故事:李姓本来是姓“理”的,是颛顼帝的后代,因为在尧帝时期出了个做“理官”的叫咎繇的人,他的后人便以官为氏了。到了商纣时期,咎繇的后人里有个叫理征的,没处理好和商纣的关系,领导是不能得罪的,商纣这样的领导更是不能得罪的——理征被处死,他的妻子只好带着儿子利真亡命天涯!说有一天母子俩逃到了一个废弃的集镇,实在是饥饿难忍,情急之下发现了一棵结着小果子的野树,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母子二人靠着这些树果终于逃出了魔掌!树果者,木之子也,所以利真就改姓“李”了。 这个故事在《元和姓纂》里记录的非常清楚,但我之所以称之为故事,是因为它有个致命的漏洞。 李树不是中国大陆的自有物种,是从台湾引进来的!据我所知,大陆和台湾的交流有史可寻的是《三国志·孙权传》里的记载,孙权于公元230年春,“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甲万人浮海求夷州……得夷州数千人还。”而商纣是公元前1075年的事情了。当然在此之前两岸的明间交流肯定是有的,但又能早多少年呢?我们再做个假设:古人说的李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李树而是其它的植物。因为《诗经》里面已经有很多关于李的记录了:“北山有李”(《诗经 小雅 南山有台》)“华如桃李”(《诗经 召南 何彼禯矣》) “报之以李”(《诗经 大雅 抑》)等等.但是根据文字学家们的考证,春秋以前至少周以前是没有“李”这个字的,那时候的李写作“理”。那么“木之子”的故事自然也就没了安身之地。 大家肯定发现了,这个“理”不就是“理官”的理字吗?所以下面这种说法就可靠点了。 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利真和利贞应该是同一个人的。 而《风俗演义》:“老氏,颛顼子老童之后。春秋时代无李姓。《史记·循吏列传》的李离,系《左传》士离之误,不作李。” 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得出结论:老子本姓老,李从老子开始为氏。 这里有个问题很跳跃,老子本来姓老的,后来“以官为姓”改为姓理,为什么又会用“李”这个字来代替“理”呢? 有专家认为古人姓氏常假借同音字。老姓变为李姓,也是同音假借。古韵‘老’属幽部,‘李’属之部,二部音近,古或不分。但持这种看法的人有个前提,他们认为“李”是直接由“老”过度来的,跟“理”没什么关系。 我的看法是,“李”在形上趋于“老”,在音上趋于“理”,是二者的复合顺承关系!也就说,当时李理已经通用了,所以选择了在字形上更接近的李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