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李文忠,四川贵州永宁卫
明洪武四年(1371年),永宁彝族扯勒部君长禄照(彝名龙更龙之),又称禄肇,率部内附归顺明朝。明朝廷设永宁宣抚司,治所在今四川省叙永县城东城。同时,设永宁卫,治所在今叙永县城西城。永宁宣抚司辖地包括今叙永、古蔺一带。
叙永县,今四川泸州下辖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接壤云贵,鸡鸣三省。古时叙永亦称“永宁”,历为川滇黔三省商贸集散地。清乾隆元年(1736年)叙永厅升为叙永直隶厅,治今叙永镇,以贵州永宁县来属。“古蔺”与“永宁”同义,明洪武四年(1377年)置永宁卫,二十三年置白撒(今白沙)千户所,卫所隶贵州都司,天启三年(1630年)置叙用善后厅后改为叙用军粮厅。
据《明史》李文忠传:洪武四年秋,傅友德等平蜀,令文忠往抚循之。筑成都新城,发军戍诸郡要害乃还。清楚再明:洪武四年秋,1371年,傅友德等平定四川,李文忠受命前去安抚。文忠下令建筑成都新城,派军戍守诸郡要害之地,然后才返回。
据《明太祖实录》卷七十:洪武四年十二月,置永宁、贵州二卫及瞿塘关、汉中、阶州三守御千户所。时曹国公李文忠理军务于四川,奏:“贵州今隶湖广,而其地在成都西南,计成都水路至重庆三十六驿。重庆陆路至播南思州界、至元州以达辰溪二十一驿,辰溪至湖广一十六驿,凡三十七驿。比之成都至贵州,水路少二十驿,陆路少七驿。如遇发兵,自成都至重庆虽三十六驿,然顺流而下,舟行捷疾以及。贵州陆路止一十四驿,若湖广至辰溪十六驿,辰溪至贵州二十一驿,皆泝上流,驿虽少而路远于成都矣!今议以贵州卫属成都都卫,便于节制,而凡军务之急者,贵州一移文成都都卫,一移文武昌都卫。若民职有司,则属湖广行省为便。”诏“可知”。
据李文忠传:1372年(洪武五年)——1373年(洪武六年)北征。1374年(洪武七年),派遣部将分道出塞。屡次率军防备边境。1377年(洪武十年),受命与韩国公李善长一起商议军国要事。1379年(洪武十二年),掌管大都督府兼领国子监事。 1383年(洪武十六年)冬季,李文忠得病。1384年(洪武十七年)农历三月,去世,终年四十六岁。
《贵州图经新志·永宁卫指挥使司建置沿革》:“元置永宁路…洪武四年改为永宁长官司,寻复置永宁宣抚司…其治旧在马口(崖)漁漕溪,距今卫城西八十里。(洪武)五年(1372年),曹国公李文忠迁城于此,置卫治,是为永宁卫指挥使司…”
明确记述:“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曹国公李文忠曾从马口崖漁漕溪将永宁宣抚司治所迁移到了新的地方,改置为永宁卫指挥使司的事。”
据万历《贵州通志》永宁卫(今古蔺县):沿革,洪武四年(1371年),改为永宁长官司。置永宁宣抚司,仍隶四川,其治在马口渔漕溪距城西八十里。五年(1372年),曹国公李文忠迁于今治为永宁指挥使,司隶贵州都司,领千户所五。
名宦:本朝李文忠,洪武中,拜曹国公,征永宁筑城建卫以靖远##人至今思之。
据《国朝献徵录卷》111-卷113——河州卫指挥使杨广传:四年四月随颖川侯付友德克蜀階州文州,援汉中,进克成都,援重庆,承曹国公李文忠扎开設永宁卫守禦
《大清一统志》卷三百十八古迹:永宁故城在今县西黔记永宁旧治在城西八十里马口崖渔漕溪之间,即元永宁旧址,明洪武五年李文忠迁于今治废蔺州在治东九十里唐元和初置有碑在唐朝坝今剥落宋乾徳二年废。
按:永宁古城文忠建,明史方志载不同,六百年前身后事,留待来者去发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