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谱——不可忽视的地方文献

[复制链接]

864

主题

1316

帖子

6549

积分

管理员

景隆支石跋河宗亲会创建人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549

论坛元老意见之星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荣誉管理家族贵宾热心会员家族之星家族元老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12 17:1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家谱——不可忽视的地方文献  



作者:黄建生(浙江省建德市图书馆)  [摘 要] 讨论了家谱的作用与地位,说明开展家谱的搜集、研究工作的必要性  
  [关键词] 地方文献 家谱
  1.家谱的概念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是旧时记载一姓世代系传和重要人物事迹的谱籍,它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着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有着浓厚的宗族观念、地域观念。在世代繁衍的过程中,为了标识血统的源渊,保证家族血统的“纯正”和“嫡传”,人们以文字、图谱等方式,将本姓家族的起源、繁衍、迁居等情况记载下来,以资稽核。这种方式在朝代更替、战乱纷起的年代尤其显得必要,这样,便出现了专记一姓世系和人物的书籍。“家谱”一词,始于宋代。《宋史·艺文志三》有司马光《臣寮家谱》,苏询有《族谱引》,黄庭坚有《宜州家乘》,取《孟子》“晋之乘”之意,今有传本,后人相沿将家谱又称作家乘。宋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明、更新和普及,以及各姓家族繁衍带来的人口激增,家谱作为一种理想的载体,发展日趋成熟,在统治阶级上层和老百姓中广为推行,最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献形式,并大量保存于民间。  
  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氛围的日渐宽松,曾被视为封建宗族残余思想而一度消声匿迹的家谱,又纷纷露面,许多地方又出现了重修家谱的风潮。由于家谱本身所含的封建宗族观念的缺陷,修谱与我们所强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不相符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但凡事须辩证而论,家谱作为一种大量的、客观存在的、且历史较悠久的文献,应当成为文献典藏场所之一的图书馆的收藏、研究对象。 
  2.家谱在地方文献中的地位和作用 
  2.1对地方史志的史实的辅助性记载 
  由于家谱是记载某一姓世代相传的血统序列,以及该族姓历史中出现的重要的或杰出的人物的有关事迹,包括其生平、著述以及他人对其的评价等。因此,它有一定的史书价值。当一个种姓在某地定居并逐渐繁衍,那么,家族这种本属“私家史记”性质的文献所载的内容,就不可避免地带上那个时代的许多印迹,如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军事等方面。这种具有鲜明地域性的文字记载,决定了家谱又有地方史的特性,只不过,它所反映的史实是呈零星状态的,与官家的正史是有区别的。但家谱属地方文献的范畴,当是无庸置疑的。  
  2.1.1家谱一般具有相对悠久的历史和较完整的延续性。民间常可见历经十几代二十几代的家谱,在数百年的世代相传过程中,虽经多次修订,但考证其内容,则是基本连贯一致的。中国人的祖宗观念很重,对前代记载、流传下来的文字、图谱不作轻易的更改,“为尊者讳”当然例外,这也是我们研究家谱时应当加以鉴别的。这就是说,家谱中出现的有关史实的记载,其真实性是相对可靠的。如清宣统年间的《严州李氏宗谱》所记载的有关太平军在严州活动的情况:“咸丰10年(1860年)逆李世贤克严州,复退出;11年6月19日,又克严州,旋退出;7月19日再克,三日又退,9月再克;同治元年(1862年)11月3日,大清军攻入严州”。这段记载与官方正史《严州府志》所载的内容相吻合,说明是可靠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年太平军与清军在严州(今浙江建德市)一带的激烈的拉锯战,战争的结果是当地人口的剧减,大量的外来移民从温州、台州、丽水迁入严州,故该地至今仍有不少讲温州方言的族姓。从这点来说,家谱往往是研究地方人口变迁状况的有力的直接佐证。  
  家谱的真实性,源自于谱的编撰者的身份。由于家谱是对该姓族种的有关内容的记录,编撰者大多是该姓的子孙或者亲朋好友,故而对所编撰的内容比较熟悉。特别是关于该姓的重要人物的记载,如诗文著述、人物画像、图赞,更具有真实性。明以后,几乎无谱不附图,所以,在查找人物图像时,除了利用年谱外,查找家谱也不失为一条途径。翻阅《严州何村黄氏家谱》,我们可以查到宋代大词人黄庭坚的画像,还可以查到三首秦观(少游)与黄的唱和词。 
  2.1.2家谱的内容相当丰富,通常较多涉及的是地方习俗、科举文化、地理状貌,以及建筑、桥梁、墓葬、古迹等,并且较为详细。这对后人研究是大有裨益的。如1984年,建德县在重修《建德县志》时,对于境内最古老的单跨石拱桥的归属,由于各地上报上来的材料不一,各处又缺乏有力实据,一时不能定论。县志编撰人员根据民间缴呈的《严州张氏宗谱》,最终确定处于该姓聚居于西北隅的、建于明嘉靖年间的“龙溪桥”为最,从而使得争议趋于平息,同时也如实地反映了史实。又如,1997年6月间,建德市文物部门接到举报,有人在该市大洋镇胡店村盗掘古墓。在调阅有关资料并参考当地群众的家谱后,确定了古墓葬区的范围,墓葬主人和墓葬时期,最后进行抢救性发掘,挖出一大批明代瓷器和陶器及少量宋代金银首饰、钱币和铜镜,其规模为近年来杭州地区古墓考古之最,从发掘出来的墓碑上的文字来看,该村黄姓村民所保存的族谱对此墓葬区的记载是正确的,事实上,全国各地有许多见于正史但现在未能查实的墓葬,而家谱在这方面起的作用正越来越大,这对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来说得益非浅。 
  2.2作为特殊形式的地方文献,家谱有两个特点: 
  2.2.1古籍性。家谱所反映的历史及家谱作为一种信息载体本身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现存的家谱大多修撰于清及清以前,有一部分则为民国年间所修撰,但它所记载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辛亥革命以前的历史。从这两点上来说,家谱具备古籍的特性。今人可以从不同时期的家谱中查考到各时期的刻本在字体、刀法、用纸、版式的异同,从而可以获得某些版本学方面的有关资料。 
  2.2.2珍贵性。从理论上讲,由于中国的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加之民族众多,种姓繁浩,家谱在漫长的岁月里,刊行、流传于世的数量是极其可观的(传统上是每个家庭的长子都有资格拥有一部本姓家谱,意在确定长子的嫡系地位)。但具体到某一地域来说,由于各地的人口疏密不一,家族的分布又带有强烈的地域性,如李、张、王三大姓,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但象“尉迟”这样的姓氏,就只能到中原一带去找了。家谱在流传过程中,战乱、天灾人祸,都会减少存世数量,加上建国后多次不正常的文化冲击,各地民间的家谱存量也就不容乐观了。所以,如何积极行动起来,加强对民间所藏的家谱的搜集发掘工作,是地方文献工作者日趋紧迫的事。 
  3. 家谱的搜集工作 
  由于家谱是私家性质的文献,故而,除了极少数外,大多数留存于世的家谱都可能藏在民间百姓的家中。因此,从保护家谱和充实图书馆地方文献馆藏的角度出发,必须做好家谱的搜集工作,对于地方文献工作人员来说,应做到: 
  3.1搞好调查研究,通过图书馆的广大读者随机提供的线索和本地史志的记载,了解本地历史上的大户大姓、名门望族。这一类人的后代手里往往拥有该姓家族的家谱,了解这些,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搜集工作。 
  3.2做好宣传工作,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是做好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不少人是将家谱视作传家之宝的,平时藏之高阁,轻易不肯示与外人。倘若要动员其贡献上交国家,这恐非易事,也是工作人员的一厢情愿。这就需要在有关部门如文化、广电、文物等部门的协助下,大力宣传家谱呈缴国家图书馆的意义与必要性。通过宣传,让谱主们懂得,与其让家谱在自己手中由于缺少得力保护措施而导致损毁,不如交由图书馆专业收藏保管,这是一件利人利国的好事。同时,地方文献工作人员平时应多多留心这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在农村,近几年来重修家谱之风盛行,这是个难得的机会,要动员基层乡镇文化员积极参与,他们对农村较为熟悉,他们的参与,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不能无偿上缴的家谱,在能购买的情况下,尽可能买下;对于既不愿无偿呈缴也不肯出售的,可在谱主的同意下,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予以复制保存。对于无偿呈缴家谱的,应发给证书,并在其需要查询时,给予方便与帮助。  
  3.3掌握一定的古籍知识,如古籍的修补,这在实际的工作中是非常有用的。现存的家谱,在经历漫长的岁月的自然老化和风蚀水浸虫咬后,有相当一部分是残缺破损的,一动就烂,这也是许多人不愿将家谱提供给外人参阅和复制的重要原因,懂得一定的古籍修补技术,就能减少谱主这方面的顾虑。  
  3.4对于图书馆来说,在每年的经费中,安排一定的经费和落实工作人员以支持家谱搜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3.5与有关单位互相协调,互通有无。如档案馆、文物、博物馆等,采取复印、交换的方式互相补充,以期资源共享。  
  4.家谱的保管工作 
  4.1归类。根据各馆的实际情况,可将家谱按古籍著录的方式予以著录,也可以将其按《中图法》(第3版)归入K291/297“中国各省市区史志”中。  
  4.2入藏保管。家谱的入库收藏保管应有严格的制度,经归类入库后,除了按照古籍管理的防火、防水、防虫、防光照等一应要求外,首先应单独排架,以便查阅。同时还应严格借阅程序,原则上,家谱不应外借,读者若有需要,须在管理人员的监督、协助下完成查询。  
  5.加强宣传与揭示,做好家谱的二次文献工作   
  同其它地方文献一样,家谱入藏后,还应当开展研究工作,进行深层次的揭示,编撰二次文献,并进行广泛的宣传。 
  5.1编撰家谱库藏目录。 
  5.2集辑家谱所涉及的地方人物的生平、著述,特别是轶散的诗文。 
  5.3向有关部门提供资料,特别是地方上专业史志的编撰单位和个人。
  综上所述,作为特殊的地方文献,家谱是值得注意的,今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家谱的存世量会越来越稀少,在当前的文化氛围相对宽松的时候,对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来说,家谱是该纳入其工作范围的时候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岐阳李氏文化研论联谊实名QQ群 432208632|手机版|小黑屋|岐阳李氏老三房宗亲总会官网|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沪ICP备14027543号-1|   

GMT+8, 2024-11-1 07:27 , Processed in 0.142897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