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陇西李氏文化

[复制链接]

864

主题

1316

帖子

6549

积分

管理员

景隆支石跋河宗亲会创建人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549

论坛元老意见之星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荣誉管理家族贵宾热心会员家族之星家族元老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2-9 10:2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陇西李氏,是李姓中最显要的一支。古时陇西亦称陇右,泛指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地区。秦汉时期设置陇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陇西李氏文化
中国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形成是在魏晋南朝之际,汉唐之间是我国士族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很多长盛不衰的名门望族,世代出将入相,地位尊崇,把持政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陇西李氏源自于颛顼孙皋陶之后,世为理官,到了周朝时文化名人老子李耳是孔子的老师。其后是秦国的司徒李昙长子陇西郡郡守李崇,李崇之次子李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李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其子孙“飞将军”李广是汉朝时的重要人物。
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汉末三国时有凉州军阀李傕,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国主。南北朝时陇西李氏高官累世不断,门第高华,与赵郡李、清河博陵崔、范阳卢、荥阳郑、太原王并为中原五大高门士族,到了唐高宗时颁布法令禁止这五姓七家自行婚娶。
陇西李氏到唐朝时连续出了10位宰相。陇西李氏一支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开创了一个文化兴盛的伟大时代。到南宋郑樵编《李氏源流》时,“言李者称陇西”。
李氏演变
秦代陇西郡最早的郡守是李崇,后人尊他为陇西李氏的始祖。
李氏成为陇西郡的名门望族是由李崇祖孙三代人创基的:李崇之次子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
汉朝时,陇西李氏出了两位重要人物: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李广孙李陵战败被俘降于匈奴,使陇西李氏在郡中名望下降。
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皇帝。
到了隋朝,陇西李氏已经是权倾朝野的望族。陇西李氏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奉李姓为国姓。
在唐朝,陇西李氏的声望超过了赵郡李氏。唐太宗修《氏族志》,将李置于诸士族姓氏之首,更将有功之臣赐姓李,从此陇西李氏由一个血缘系统的宗族演变成为一个“多元一体”的庞大世族。
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到南宋郑樵编《李氏源流》时,“言李者称陇西”。后世李氏多自称陇西,有些也是附会。

陇西十三房支
陇西李氏十三房支,他们是:
范阳李氏,始祖李向(尚弟,李崇6世孙);
顿丘李氏,始祖李忠(李广孙)。北朝时期有李平涉猎群书,好《礼》《易》,颇有文才。子李谐,文辩为时所称,与卢元明二人才器,并为邻国所重。
子李庶,方雅好学甚有家风。庶弟李蔚,涉观史传兼属文词,昆季并尚风流,长裾广袖从容甚美。
弟李若,聪敏颇传家业,风采词令有声邺下,时人称为京师灼灼,崔儦、李若。李彪,好学不倦,后为中书教学博士修撰国史。
子李志,博学有才干,年十余便能属文。志侄子李昶幼年已解属文,有声洛下。唐朝时有状元李琚,善书法尤工“八分书”。
渤海李氏,始祖李恬;
申公房李氏,始祖李潜。唐有李渤,和兄长李涉一起隐居庐山一心读书,因随身带着一只白鹿而被称为白鹿先生,现今白鹿洞书院立有先贤祠。李逊与弟李建皆好学讲习不倦。
丹阳李氏,始祖李伦;
安邑李氏,始祖李盖;
镇远将房李氏,始祖李愔;
平凉李氏,始祖李系;
姑藏李氏,始祖李函。李承是凉昭王李暠的曾孙,赐爵姑臧侯,因此这一房称为姑臧大房,即后世墓志铭所说的“称阀阅者姑臧大房也”。
李承长子李韶,学识丰富,时修改车服及羽仪制度,皆令韶典焉。
李韶长子李玙,曾孙李师上,聪敏好学,雅有词致,为符玺郎,文林馆学士,后与范阳卢公顺,博陵崔君洽被朝士称为康寺三少。
李玙弟李瑾,美容貌,有才学,为著作郎,典修仪注。
子李茜之清通好文学。弟李行之善守门业,多识前言往行。
弟李凝之笃好古文,精心典礼。
曾孙李义琰是唐高宗时宰相,器宇轩昂,博学多才。
义琰有侄孙李稹,有清名,但是却常常感到自己的官职配不上自己的门第,所以给人写信、扎子,落款只写“陇西李稹”而不写他的官职。
李行之子李玄道,唐朝初年秦王十八学士之一。
其孙李亶,为修书学士,撰写《古今内范》一百卷。
李亶孙李揆,为唐肃宗宰相,少聪敏好学,善属文,美风仪,善奏对,每有敷陈,皆符献替。
李揆侄李益,著名诗人,擅长绝句,尤工七绝。
另一侄李随,状元及第。
曾孙李专美少笃为文,与清河小房崔氏、北祖第二房卢氏、昭国郑氏为四望族,虽布衣徒步,视公卿蔑如也。男女婚嫁,不杂他姓,欲聘其族,厚赠金帛始许焉。唐太宗曾降诏以戒其弊风,终莫能改。其间有未达者,必曰:“姓崔、卢、李、郑了,余复何求耶!”唯专美未尝以氏族形于口吻,见寒素士大夫,恒恂恂如也,人以此多之。

李随侄孙李蔚,清河崔程姨夫,为唐僖宗时宰相,子李洵,“闽中文章初祖” 黄滔以文士礼仪对待,和诗论文,使闽地文风大振。
另一侄孙李巨川文思敏速,翰动如飞,传之藩邻,无不耸动,即时巨川之名闻于天下。
李韶弟李彦,为中书博士,时朝仪典章,咸未周备,彦留心考定,号为称职。
子李充,为太学博士。子李士英,有文才。
彦之六代侄孙李岑李舟父子,杜甫赠诗云“李舟名父子,清峻文章伯”,为古文运动先驱之一,李舟著韵书一部。
彦弟李虔,子李晓博涉经史,早有时誉。
子李超性方雅善制,博涉经史。
子李大师好学,无所不窥,善缀文。
子李延寿为二十四史之南北史作者。
虔弟李蕤,子李谚为太学博士,弟李义远亦为国子博士。
又承弟李辅,为中书博士。长子李伯尚,少有重名,弱冠除秘书郎。伯尚弟李仲尚,仪貌甚美,少以文学知名。年二十,著《前汉功臣序赞》,时人号为后生可畏。
辅弟李佐,子李神俊,风韵秀举,博学多闻,笃学好文雅,老而不辍。凡所交游,皆一时名士,汲引后生,为其光价,四方才子,咸宗附之。
敦煌李氏,始祖李茂;
仆射房李氏,始祖李冲;
绛郡李氏,始祖李成礼;
武陵(后为武阳)李氏,始祖李刚。始祖李琰之。少机警善谈论,经史百家无不悉览,号曰神童。为国子祭酒,秘书监。曾孙李大亮有文才。侄孙李迥秀雅有文才,饮酒斗余广接宾朋,当时称为风流之士。
又有京兆房李晟,为中兴大唐名臣。凉昭王之后有“文章李杜在,光焰万丈长”的伟大诗人“诗仙”李白。
陇西李氏又有伟大诗人李贺,文学史上经典传奇小说的作者陇西三李李公佐、李朝威、李复言。
陇西李氏祖籍地
兰州大学的张书城,甘肃渭源人,1950年夏天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究李白和李氏文化,为中国李白研究学会、国际李白文化资料中心特约研究员,著书讲述了陇西李氏的前前后后。
自从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故槐里,迁成纪。”千百年来,槐里就成为人们关注的地方。可以说,槐里是李广的第一故乡,成纪是李广的第二故乡。而在李广和他的父亲李尚前往成纪之前,李氏就已经在这个名叫槐里的地方生活了几百年。
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关于李氏在古陇西相关的记载,最早是从李崇开始的,李崇也就成为陇西李氏的始祖。
李崇在秦时担任陇西守。秦以郡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每郡置守,掌管其郡。李崇的后代李仲翔在平定羌人叛乱时战死,朝廷追赠太尉,“葬于狄道东川”,他的儿子李伯考奔丧时,将家彻底安置在了素昌,素昌就是今天的临洮。李伯考是李广的爷爷。
结合其他各个方面的内容,人们认为“陇西郡狄道东川槐里”就是陇西李氏的祖籍地。
槐树里在临洮县城东面一个叫东二十里铺的地方,尽管它的正式名称叫做槐树里,但在当地居民的口语中依然称作“槐里”。
公路边上一个不大的石碑,上面写着 “古槐里”几个字。许多专家的研究表明,这个槐里就是陇西李氏的祖籍地。
张书城考证后认为,槐树里就是《史记》中记述的槐里。
几十年来,张老先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曾经两次到过此地。
他认为,大量的史实已经证实,今天临洮县的槐树里就是记载中的“槐里”。同时,张老先生从唐五代西北方言以及今天临洮的方言入手,彻底破解了李曰高子孙的墓志中记述的“都乡风华里”的历史迷雾,最后确证李氏子孙口传手记的“都乡风华里”就是今天临洮的“东乡槐树里”。
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可以这样说,史料中记载的陇西李氏祖籍地“陇西郡狄道东乡槐里”就是今天临洮东川二十里铺的槐树里。
前身后世
陇西李氏从最初扎根的狄道,随后扩展到全国各地,最后发展成了中国第一大姓,这背后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迁徙之路。
《史记》记载,陇西成纪李氏,汉武帝末年因为李陵投降匈奴的事件,遭受了灭顶之灾,狄道李氏也受到了这次事件的牵连,都已经“衰微矣”。
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西晋至北周时,陇西李氏再次兴起,累世为官,成为功著关陇的陇西豪族。
陇西李氏的这次兴起是从李暠开始的,陇西李氏第一个做皇帝的就是西凉王李暠,字玄盛,小字长生,生于晋穆帝永和六年(公元351年),为陇西李氏“狄道房”人,是汉初征西将军李仲翔之19代孙。公元400年李建号“庚子”,在敦煌建立西凉政权,称西凉王,后迁都酒泉。
后来,李暠后人受到北魏的信任,不少人在全国各地担任过官职,后来他们就将家安置在了做官的地方,最后形成了不同的房。
在繁多的陇西李氏支派中,有四房最为兴盛。是武阳(故城在今山东朝城县西40里)房、姑臧(治今甘肃武威县)房、丹阳(治今河南项城县东北)房、敦煌(治今甘肃敦煌县)房。
唐朝时期,这四房出宰相十名,荣显功高,流芳百世。
在这里面,最为引人注意的就是敦煌李氏,始祖李穆。
张书城认为,李陵裔孙李穆、李贤就是陇西李氏敦煌房的始祖。原来,李陵投降匈奴后,娶了匈奴单于的女儿拓跋氏,按照胡人的习惯,往往要跟随母姓,所以李陵的后裔就姓了拓跋。
李陵死后不久,匈奴内部发生了内乱,李陵儿子迁大泽之东。大约在汉宣帝末年,李陵后裔的拓跋部落通过联姻等方式,形成了一个鲜卑拓跋部。
几百年后,这支部落建立了北魏。公元450年,北魏发生了一次惨案,由于环境变化,北魏皇室霸占了李陵后裔的拓跋姓氏,为保存自己,李陵后裔又恢复了李姓。这一点,在宁夏固原出土的《李贤墓志》中已经说到了。
李贤和他的三弟李穆,曾在敦煌为官并且在敦煌安家,成为陇西李氏敦煌房的远祖。漫长的岁月中,李氏已经发展到1亿多人,成为中国最大的姓氏,今天在临洮也有不少。
“现在,临洮有八万人姓李,占全县人口的七分之一。”临洮县研究李氏文化的李瑞麟说,整个临洮境内,以李姓命名的村庄达到76个,可以说遍地都是“李家庄”。仅仅是“李家湾”就有10个。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村庄也是非常的有趣,如“纸房李家”,他们或许有造纸的绝活;“窑头李家”最早是否住在石灰窑或者其他什么的窑边上。还有更多的李家,瓦房李家、大户李家、小户李家、单庄李家、河下李家等等的名称,成为展示李氏文化的天然博物馆。
古今变化 古陇西今临洮
甘肃省临洮县,自古是人文荟萃之地。
先秦时期,临洮有古有陇西的称呼,因为地处陇水之西而得名(注:出《山海经》,陇水即现在发源于渭源的东峪沟河,位于临洮东)。现称临洮,得名因地处洮河之滨。
从南向北流过的洮河,是远古时期为戌、狄、羌与先秦华夏民族之间的天然交界。地处洮河东岸的临洮,是先秦西端抗御外侵的军事、文化、政治中心,以至于发展到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从临洮城北三十墩的洮河东岸开始修筑长城,一直向东延伸到辽东,构成了秦代长城基本轮廓。
因此,洮河与长城,成了秦朝西北共同的屏障,并依次在临洮建立了陇西郡,成为秦国三十六郡中最西边的郡,郡治今临洮县城南。
西汉初,陇西郡仍然是西部军事政治门户,并且成为张蹇出使西域,卫青、霍去病征讨匈奴的后勤基地,为打通河西走廊,迎来丝绸之路的辉煌,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此,临洮逐步发展成为丝绸之路出长安后的第一个重要驿站和商埠。唐代,临洮是西防吐蕃的南防羌族的军事重镇。汉唐边塞诗人反复吟唱。并有哥舒翰著名将领助守戍边,并有姜维、邓艾、李思齐等在此血杀疆场,留下众多历史遗迹,有古代民谚和城中的唐明皇手书为证。
今陇西为古襄武
今天的陇西县,因为沾了“陇西”二字的光,就成为一些人心目中的“古陇西”。
其实,今天的陇西县仅仅是古陇西郡的一部分,到了宋哲宗元五年(1090年),才在今天陇西所在地设置了陇西县。
也就是说,今陇西县得名比古陇西郡得名晚了1270年!
古墓作证
古老文明的古城临洮在洮河滋养下,出了影响历史的众多人物。
首先是华夏第一大姓氏——李氏,发端于古代临洮,并有众多的历史遗存和人物为证。在临洮县城西,有宝鼎山(下李家)、曹家大山(下李家)两个李氏祖先陵墓,从秦汉到民国年间,一直是李氏后裔祭祖之地。
在临洮周围,分布着众多的“原驻民” 瓦房李家,纸坊李家等,并在临洮县城东二十铺有李氏汉墓,有丰富的历史遗存。
古代西凉的创始人李暠,就是临洮人,并因为李暠及其后代的繁盛,占领祁连山 —黄河之间的广懋地区,控制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商贸往来,使得西凉政治、经济以及历史人物逐渐影响中原形成了李氏遍天下的局面,从而“祖籍陇西”,成为正宗李姓的一个标志。
后来的李白、李世明等等无一不称其祖籍陇西,等等因为李氏文化产生的影响不一而足。
巩昌雄镇
《辞海》对今陇西县是这样记述的,陇西县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上游,汉时在此设置襄武县,三国时为魏国陇西郡治所。唐时为渭州治所,宋置陇西县。
从这些记载来看,今陇西县就是汉代的襄武县,虽然曾经也做过一段时间的陇西郡治,但并不是史籍记载中李氏扎根的陇西狄道。
著名史学家史念海说:“天下李氏在狄道”。尽管今天的陇西县虽然不是古之陇西郡,也不是陇西李氏的郡望,但仍属古代陇西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历史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元、明、清三代,为陇右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挥过重要作用。今天的陇西县即古襄武县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地灵人杰,人才辈出的地方。
中国文学史上的“陇西三李”都是今天的陇西县人,“李公佐、李朝威、李复言”这三人给我们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唐人传奇留遗不少。而后来煊赫如是者,唯《莺莺传》及李朝威《柳毅传书》而已”。
从写作风格看三个人各有特点。李朝威写的《柳毅传书》给人们讲述了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这个故事被改编成了各种杂曲话本。这个诞生于中唐时期的传奇小说,代表了我国唐代传奇小说的最高成就。它同《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枕中记》等流传不衰。
中国民间传说中主管男女婚姻的神,称为月下老、月老。传说他有赤绳,若把它系在男女两方的脚上,虽仇人或相隔千里,终会结成姻缘。
李复言的《续玄怪录·定婚店》中就曾提到这件事情:唐代韦固在宋城南店遇一老人,这位老者在月光下翻书。他问老人,回答说,婚书,老人同时带有红色的绳子,用来拴住有情人,管宋城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题其店曰“定婚店”。这就是俗称媒妁为月下老人的来历。
以讽世小说著称的作家又有李公佐,也是陇西人。元和中曾任江西从事。他撰有传奇:《南柯太守传》、《庐江冯媪传》、《谢小娥传》等。其中《南柯太守传》记述了游侠之士淳于棼醉后被邀入“槐安国”,招为驸马,出任南柯郡太守,守郡二十年,境内大治。不料与邻国发生战争,紧接着公主去世,国王将他遣返故乡。这时他被惊醒,方知是“南柯一梦”,人生原来不过如此而已。
除了“三李”以外,今陇西地还曾经出过众多名人,如汉医术方士封衡,与华佗齐名,著几本医书等。汉右将军廉褒、宋少傅王德,抗金战功赫赫,都是著名军事人物。
陇西李氏文化
陇西李氏文化兴起于周秦,显于大汉,而盛于大唐。是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随着“李氏故里”、“李氏文化”商标的注册和这一文化品牌效应的逐步显现,陇西李氏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以逐渐转变为一项文化产业。
“陇西堂”是天下李姓的宗族祠堂,也是陇西李氏文化的标志。李氏文化本身即为一种姓氏文化,而姓氏文化最深层的涵义就是宗族传承和族群凝聚。
陇西李氏文化代表的不仅是某一地区的文化,更是天下李姓人寻根祭祖之根本和精神需求之依托。
1992年,甘肃省在陇西县恢复重建“陇西堂”,并成立了“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1993年又将“李氏文化”列为全省的四大文化之一。
在1992年、1994年、2005年,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甘肃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总会和陇西李氏文化研究开发中心先后成立,对陇西李氏文化利用信函往来、资料交流、新闻媒体介绍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具有较大影响的宣传活动。
《人民日报》——海外版,《甘肃日报》、《香港商报》、《菲律宾》等十几家报纸;中央电视台、北方电视台、甘肃电视台、定西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世界李氏网、李氏网、陇西李氏文化网、兰州大学网站、龙溪县政府信息网等多家网站均发表有介绍陇西李氏文化或专业研究陇西李氏文化的信息资料。
国家邮政局出版了有关陇西李氏文化的一系列邮票和明信片。编排的《风云陇西堂》也参加了第四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多角度、全方位的舆论宣传和相关论文的撰写,使陇西李氏文化在海内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旨在传播宗族和百家姓文化相关的知识和信息,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岐阳李氏文化研论联谊实名QQ群 432208632|手机版|小黑屋|岐阳李氏老三房宗亲总会官网|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沪ICP备14027543号-1|   

GMT+8, 2024-11-1 08:07 , Processed in 0.11398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