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修家谱禁忌,三个误区要注意,

[复制链接]

858

主题

1310

帖子

6499

积分

管理员

景隆支石跋河宗亲会创建人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499

论坛元老意见之星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荣誉管理家族贵宾热心会员家族之星家族元老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3 12:52: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修家谱禁忌,三个误区要注意
修家谱禁忌,三个误区要注意
家谱在历史上的传承过程中经历了太多的变故,这也导致家谱有着很多的不完善。而在如今要修家谱也是有着很多的注意事项,还有着三大误区。
宗亲们一起了解修家谱三个误区。
一、大槐树寻根
翻阅冀鲁豫周边的每一家的家谱,几乎都写着始祖来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野鹊窝大槐树,时间跨度基本上从洪武二年一直到永乐十五年,有的家谱竟然写到了清初。大槐树已经成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民祭圣地,每天去大槐树寻根的更是络绎不绝。
但是家谱记载与官方资料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许多家谱记载是洪武二年、三年迁民的,但史料有确切的记载从洪武六年才开始第一次迁民,并且每次迁民的目的地也很清晰。
最近已经发现好几个姓氏家族流传着十八兄弟分家的传说,内容大同小异,都言之凿凿的说在哪里立了分手碑。
但这个传说最大的疑问就是根据官方的移民政策,能给这么多兄弟分手的机会么,更别说立碑纪念了。根据迁民比较集中的区域周边各县志记载,竟然没有一本县志提及了迁民事件,某些县志记录的这一段时间的人口数据,其增长幅度并没有很大的变化。
如《濮州志》记载:
洪武二十四年(1391),民户一千七百三十四,口一万二千七十八;
永乐十年(1412),户一千三百六十八,口一万二千七百五十六;
天顺五年(1461),户二千九百四十九,口三万三千一百四十一;
成化五年(1469),户三千百六十七,口三万三千一百七十二;
弘治十年(1497),户三千五百八十一,口五万二千二百八十五;
正德十年(1515),户四千三百一十三,口三万一千六百八十三;
《范县县志》记载:
洪武二十四年(1391),户一千四百一,口五千二百一十五;
永乐十年(1412),户一千一百六十五,口五千七十;
天顺五年(1461),户一千三百四十五,口一万二千六百八十八;。
正德十年(1515),户一千五百五十一,口一万九千八百九十八。
好多人慕名到大槐树寻根,基本上都无功而返,一方面是查不到相关官方资料,另一方面,洪洞县周边的家谱,最早的也只能追溯到明初。
曾接触过的一个家族,一直没有家谱,一部分人说根据老辈传说是来自大槐树,但根据世代情况,始祖生活的年代只能追溯到清初,就演变成了清初的政府移民政策,还有一部分人说是来自山东,谁也说服不了谁。直到去年挖出一块清道光年间的墓碑,明确记载了来自山东汶上,来源说才尘埃落定。
目前已经有好多家族有证据证明并非来自大槐树,而是标准的原住居民。但笔者到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那么多的家族都写的是大槐树呢?
二、字辈寻根
经常在QQ群、微信群里看到寻根朋友的报出一串字辈,询问有没有一样的,来寻找自己家族从哪里迁来的。
如果迁出时间较短,比如解放后才迁走的,这种寻根方式还可能有效,时间稍微长点,基本上没有什么作用。
因为过去无论是为官、经商,还是讨饭,一开始定居的时候人不会很多,基本上只是一个小家,过去交通和通信不便,可能几十年后就逐渐跟老家失去联系了。
那时候有文化的人又少,可能也没记录家族的迁居情况,随着家族人员越来越多,后人在修家谱的时候,一旦找不到有用的证据,基本上就开始自立字辈了,新立的字辈肯定与老家的不一样,这样拿新立的字辈去寻根,肯定没啥效果。
三、名字寻根
一些寻根的朋友经常在各QQ群、微信群里报上始祖的名讳,来询问其他家族有没有这些人,其实这种做法也很难寻到真正的根。
一方面是我们国家人口太多,某一姓氏重名的就很多,另一方面,家谱中的人名不一定可靠。上图是某家族家谱中的几个人名,几个人都明确的标注现实中的名字和字号,竟然与家谱中完全不一致。
这样标注了的还好说,其实家谱中大部分都没标,这就出现现实中的名字与家谱中的名字完全不一样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据我了解,过去人家大部分没能力读书,所以很多人大都只有小名,一辈子就这样叫着,如果赶上续家谱,就让有文化的给自己起个名字添在家谱上了,过后连自己都不知道叫啥了,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有这种情况呢。
过去家谱存量也很少,每个家族一大支才有一套,平时都是好好保存,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拿出来供后代祭拜的,所以好多人根本没看过家谱的,长辈给自己在家谱上起到啥名字可能自己一辈子都不知道。还有种情况就是后人给前辈造的名字。
大部分家谱是清康乾时期才开始第一次续的,但还大都续到明初,这期间要有三百多年的跨度呢,不可能后人能清楚记得前辈所有人都名字,部分名字是否真正正确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完全靠名字寻根,困难也很大。综上所述,几种方法都存在问题,那还怎么寻根呢?还只能根据迁居时间、地点、兄弟几人等几个条件,然后在大致的迁居地找当地的家谱,分析出迁出年代相关的人员逐个分析,大致能对上就行了。具体可靠度有多少,谁也不能保证。
实在找不到怎么办,就连宗呗,红楼梦中就有相关的描述:贾雨村“乱判葫芦案”以后,到京城当官,就到贾府去“联宗”,他虽然也姓贾,跟宁荣二府其实并没有可以查证出来的血缘关系,就因为当时宁荣二府有势力,贾元春在皇帝身边得宠,贾雨村就跑去攀附,跟贾赦、贾政、贾珍打得火热,每次到了荣国府,还一定要见荣国府未来的继承人贾宝玉。
联宗情况应该不在少数,这在过去也不是什么坏事。如果实在想找与自己有真正血缘关系的家族怎么办?那就用现今最科学的手段:“测Y”,就是通过基因来检测两个家族的共同祖先到底差多少年。抽空多了解一下自己的家族吧,毕竟血缘是最没办法割舍的。
如果,你觉的此文乃正能量,可能会帮到别人。动动手指转发出去。善念往往在一指之间。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旨在传播宗族和百家姓文化相关的知识和信息,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本文所载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岐阳李氏文化研论联谊实名QQ群 432208632|手机版|小黑屋|岐阳李氏老三房宗亲总会官网|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沪ICP备14027543号-1|   

GMT+8, 2024-5-3 18:51 , Processed in 0.10447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