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位鲜为人知的“驸马”—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贞(下)

[复制链接]

858

主题

1310

帖子

6499

积分

管理员

景隆支石跋河宗亲会创建人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499

论坛元老意见之星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荣誉管理家族贵宾热心会员家族之星家族元老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09:0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 李贞夫妇事迹

有关于李贞、佛女的事迹,《族谱》、《明太祖实录》亦有
记载。
佛女,有淑厚之德,生性至孝。在家对父母“事亲以
孝”、“善承旨意”,对小弟朱元璋则“抚弟以慈”。出嫁后,对
公婆尤恭顺,“平居鲜御荤肉。朝起诵佛书,夜则礼北斗,以
为常”。佛女是位信佛的女子,她的名字大约据此而名,是
位典型的孝女、贤妻与良母。
李贞是一位重厚朴直、学行惟谨的男子汉。朱五四夫
妇在金桥坎的那段日子里,生活十分艰辛,多亏了女婿李
贞及佛女的资助,“虽歉不荒”。李贞的母亲性情暴烈,只要
李贞稍违其意,便严加叱责。李贞是个孝子,一日,母亲进
餐,他立于一旁侍食,不知因何事,其母将碗筷扔于地,而
李贞连忙将食具拾起,让母亲重新用餐,“恭敬愈至”。其父
去世后,他的四位弟弟再求分家。李贞对弟弟们说:父虽没
而母在,现在就分财异居,难道不考虑母亲的感受吗?候
老母百岁后,先人田庐,你们可以随意取之,吾不较也。说
得诸弟“皆愧服”。由于有长子李贞主持家政,公正无私,按
照今天的话来说,金桥坎的李家,是一个和谐、小康之家。
李贞有二男二女。长子、小女均早卒,长女嫁给了凤阳
当地人,李文忠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四。1339年,李文忠出
生这年,朱元璋一家人已迁居钟离县“孤庄村”,与仍住在
钟离县“金桥坎”的李家相距约40公里。
至正四年(1344年)春,朱元璋父母、长兄等4人在短
短的半个多月内去世。李贞夫妇是否前往孤庄村奔丧,未
见史料记载。笔者认为,因路途较远,且瘟疫横行,人人自
危,再加上朱家已无人前去报丧,所以李贞夫妇对岳父母
的去世并不知情。另从现有文献来看,孤单的朱元璋在乡
邻汪氏老母之子的陪同下,入皇寺为僧,似乎与李贞夫妇
完全失去了联系。
六年后即至正十年(1350年),大祸亦突降于李家:先
◎夏玉润
一位鲜为人知的“驸马”—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贞(下)
是李贞母亲与四个弟弟皆卒;数月后,佛女薨,“临薨之时,
神识不乱,端坐而逝”,葬于金桥坎。李贞的一子二女亦卒。
在短短的数年中,一个兴盛的李氏家族,只剩下李贞、李文
忠父子二人。关于这段生涯,李文忠在诗中写道:
家贫无束修,八岁惟饭牛;十一亡所恃,哀泪垂荒
丘……(《族谱・岐阳武靖王诗・感怀》)
最后尚要提及的是,李贞还有一位“继配陈氏”。关于
陈氏的信息,《李氏族谱》、《实录》仅书其名而无任何事迹。
所谓“继配”,通常是指续娶之妻,是对“元配”而言。笔者对
“继配陈氏”持有如下疑点:一是李贞与佛女结婚时,年近
30,而李氏家境颇丰,为何要拖到近30才婚配?二据李文
忠《先考陇西恭献王圹志》载,李贞有二男二女,“先妣(佛
女)生文忠兄弟二人”,而未提二女是何人所生。三是李贞
的大女儿嫁给了一个凤阳人,从年龄上推算,要比李文忠
长8至10岁,大女儿去世后,那位凤阳人于洪武十年被朱元
璋找到,赐名“陈英”,与李贞“继配陈氏”为同姓,为何不赐
名李英?笔者推断,这位“长女”应为“继配陈氏”所生,所
封官职仅为“从五品”的“河南安吉卫镇抚”。综上各点,这
位“继配陈氏”很可能是李贞的元配,因不能为李氏传宗接
代,李贞才续娶佛女。多年后,终因这位草根“陈氏”与皇姊
佛女的地位相差太多,只能屈位改称“继配”了。
张绅《岐阳王家庙碑》载:“公主……前陇西二十八年
薨。继配陈氏,封淑德夫人,亦前若干年薨。”“若干年”到底
是多少年,现已无法考证,从现有的史料来看,至正十四年
李贞父子前往滁州投奔朱元璋时,陈氏肯定已不在人间。
五 投奔朱元璋
就在曾经红火一时的李家“亲戚散亡”,只剩下李贞、
李文忠父子二人之时,濠州城被郭子兴红巾军所占,沿淮
一带战火燎原。为了躲避战乱,李贞父子听说淮东一带还
031
是元朝的天下,便“挈家避地淮东”,“牵衣负米,饥寒逼迫,
危若朝露”。李贞一家于1330年迁居于钟离县金桥坎,于
1352年离开此地前往“淮东”,在此居住了23年。因此,李贞
的籍贯出现“临淮”说,便在情理之中了。
一日,当李贞听说朱元璋已是滁阳城的主帅,便立即
前住。趋赴途中,伏于霜雪,号泣不能行,艰苦踰月,终于
在至正十四年(1354)冬月来到滁州。朱元璋《皇陵碑》记下
了这段亲人相聚时的悲欢:“思亲询旧终日慨慷。知仲姊已
逝,独存驸马与甥双。驸马引儿来我栖,外甥见舅如见娘
……一时会聚如再生,牵衣诉昔以难当。”
朱元璋见李贞父子形如乞丐,下令“衣服供具”重新添
置。见李文忠年已16,且沉毅智勇,立即收为义子,赐“朱”
姓,称“朱文忠”。李贞父子暗自庆幸曰:“吾与汝脱离祸乱
得至於此,可谓再生矣!况又得所依,恩幸之厚,其何以
报!”(《明太祖实录》卷一二◯)
从此以后,李文忠得到了朱元璋精心培养,“靡不备
至,克成文武之才”,三年后,朱元璋开始启用年已19的李
文忠。一开始就让他带领自己的亲兵上阵;不久授帐前左
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节制诸将镇守严州;21岁,升为同
签行枢密院事;24岁为浙江行省左丞,总制严州、衢州、信
州、处州、诸全州等军事;27岁为浙江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成为朱元璋镇守浙江一带的最高行政军事长官。洪武二
年,常遇春病故,30岁的他替代了常遇春,成为仅次于徐
达的全军“二把手”。第二年大封功臣时,被封为“曹国公”。
洪武十年,朱元璋命李善长和38岁的李文忠“总中书省、大
都督府、御史台,同议军国大事”,掌全国的政、军、纪之大
权,可谓人臣之极。
早在至正十八年,李文忠领军在浙东一带与张士诚两
军对垒之时,年已56岁的李贞,往应天“就养”。在此期间,
李贞亦为军中效力两次:一是至正二十五年二月,张士诚
集20万大军攻打李文忠占据的诸暨、严州,当地人大恐。危
难之时,李贞亲自权掌军务,令文忠引兵出击,大败敌军,
民众得赖以安全。二是至正二十六年十月,李文忠攻打桐
庐,将所俘虏的守关之卒,送居严州。俘卒见严州城守军皆
去打败,城内防守空虚,便萌生叛志。这一切均被李贞察
觉,以“飨其众”之名将众俘虏灌醉,悉擒之,械送于应天,
朱元璋大喜。
至正二十五年二月,张士诚发20万大军攻打诸暨、严
州,被李贞李文忠父子击败的消息传到应天,朱元璋不禁
想起已经过世15年的胞姐佛女,于是以吴王的身份,下达
了令旨,追封故姊为“孝亲公主”,封姊夫李贞为“恩亲侯、
驸马都尉”。
洪武三年六月丙寅,朱元璋下达了封二姐为“陇西长
公主”的制书:“皇姊孝亲公主,以淑厚之德,孝于亲,抚于
弟,今朕有天下,而吾姊不逮……可加封陇西长公主。”洪
武五年十二月丁酉,又加封为“曹国长公主”:“皇姊陇西长
公主,秉淑厚之德,事亲以孝,抚弟以慈。今朕有天下,而
吾姊不逮……有子文忠,又能佐朕平定天下,得封曹国公。
理宜进封,以示褒显。可加封曹国长公主。”(《族谱》上卷
《令旨》)
朱元璋在三次加封二姐的同时,对李贞亦三次加封。
第二次加封约在洪武三年,由“镇国上将军驸马都尉”升
为“荣禄大夫驸马都尉”,官至一品。第三次是在洪武五年
十二月丁酉,诰文曰:“驸马都尉李贞,重厚朴直,自壻我
家,孝行惟谨。不幸皇姊早世,携其幼子从朕于起义之日
……今子文忠,又能佐朕平定天下,受封曹国。理宜进封,
以示褒显,可特进荣禄大夫、驸马都尉、右柱国、曹国公。”
(《明太祖实录》卷七七)
朱元璋二姐佛女先封“孝亲公主”,再封“陇西长公
主”,最后被封为“曹国长公主”;二姐夫李贞先封“镇国上将
军驸马都尉”,再封“荣禄大夫驸马都尉”,最后又加爵“右
柱国、曹国公”。这在明代公主驸马官职史中“三次加封”,
是绝无仅有的。尤其是李贞,他于洪武五年就被封为“曹
国公”,成为大明王朝第5位封“公”者,竟早于汤和达6年之
久。驸马封“公”者,明代仅李贞一人。究其原因,除子贵父
显外,佛女的“事亲以孝、抚弟以慈”,李贞的“昔居里闬之
时,曾有周旋之益”,无疑亦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至正二十六年十一月,李文忠占据杭州后,李贞便在
杭州住下来。洪武二年六月二十九日夜,朱元璋忽做一梦,
梦见自己的父母于平昔破旧的家舍中,李贞亦在其间,朱
元璋顿时号啕大哭,醒来方知是梦。第二天清晨,他立即遣
内官前往杭州探视。七月十四日,内官回话,驸马安好,朱
元璋这才放心。当日,朱元璋亲笔写下了致驸马李贞(桢)
手书。时隔近六个半世纪,这份手书完好无损,是朱元璋留
下为数不多的墨迹中的其中一幅。
洪武三年,李贞已年近七十,朱元璋“欲朝夕见贞”,于
032
正月甲辰下令在南京西华门玄津桥之西,“命建驸马都尉
李贞第”,召李贞在新第居住,“敕免常朝,赞拜不名”。朱元
璋还亲自来到李贞府第锡宴,皇太子朱标暨诸王亦常往存
问,如此恩典,使李贞跼蹐不安,他常以手拊心曰:“恩义深
重,言莫能报。”
洪武五年正月,朱元璋令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
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征西将军,分三路大军北伐元蒙。不料
逾五月捷音未至,朱元璋召李贞吐露自己的担忧。李贞便
安慰说:陛下洪福齐天,海内尽归职方,元朝余孽,假息沙
漠,不足忧也。捷音不久将至,请勿圣虑。未几,李文忠果
奏凯而还。朱元璋再次亲往李贞府第锡宴,为外甥的平安
而欢愉,并下令给予封赏。李贞上表,坚辞禄赐。表曰:
臣生长田畴,服勤稼穑,惟知食力,何望显融!初年,
特蒙仁祖皇帝不以臣之庸愚,俾居子壻之列,久在侍下,
抚教之恩,思之无穷,报之罔极。继而中原兵起,室家
无存……臣之父子幸遇圣明,脱涂泥於袵席,济垂绝而
更生,收养掖庭,待以肺腑。臣之幼子文忠……禄食一品,
位列上公。下至愚騃小孙景隆,亦叨职于侍卫,衣冠焜
燿於三世,恩泽滂沛于一门。揆今食禄之家未有过於臣
者。缅思往时之艰苦,岂思今日之荣华!尺寸丝毫莫非
帝力。陛下怜臣之老,赐以免朝,悯臣之愚,待以殊礼,
屡蒙车驾之幸临,时沐皇储之眷顾,宠锡每颂於天府,
爵禄复厚於子孙。恩意之隆,言辞莫罄……臣每存知足
之戒,恒切盈满之惧,臣之俸禄在所当辞……(《明太祖
实录》卷一二◯)
李贞上述话语,是对朱、李两家世代交往的概括,也是
出自肺腑对朱元璋多次恩赐的感激之辞。
洪武十一年三月,李文忠扈从秦王、晋王之国,至六
月方还南京。不料仅5天后,李贞得疾忽不能言。朱元璋立
即亲临其第问疾,拉着李贞的手问:“还识朕否?”李贞只
能仰哭以对。朱元璋亦洒泣呜咽不止。这也是朱元璋与李
贞的最后一面。朱元璋还宫后,常派中使问候。是年十月庚
戌(11月1日),李贞薨,享年76。朱元璋辍视朝三日,车驾临
奠,追封李贞为“陇西王”,谥恭献;十二月庚申,葬于盱眙
县灵迹乡斗光山之原,从曹国长公主兆。发引之日,朱元璋
站在南京西城楼上,目送灵柩出城。
六 李贞夫妇的墓葬
李贞去世后,“从曹国长公主兆”,关于曹国长公主墓
地,前文有述,葬于“钟离县燃灯集金桥坎”,为何又变成了
“盱眙县灵迹乡斗光山之原”?这里有一段佛女改葬的插
曲。
吴元年(1367)九月,张士诚被灭,取得统一全国的胜
利之日在即,李贞父子常痛公主早薨,生前禄不待养,死后
“灵柩犹在浅土”,于是在平定浙江后,要求回老家对母亲
的坟墓加以改葬。朱元璋亦对二姐思念不已,下令有司,改
葬时一切按公主葬礼制度。李文忠在礼官们的陪同下,来
到钟离县燃灯集金桥坎,“望见茔冢,下马徒跣,括发擗踊,
如初丧时”(《族谱》下卷,张坤《岐阳王家庙》),将葬于“金
桥坎”的母亲“还葬于先陇”——“盱眙县灵迹乡斗光山之
原”(今称“明光市明东办事处东部大李村口”)。这次改葬,
李贞因身体不适之故而留在杭州。朱元璋得知李贞思念佛
女,“形於梦寐”,便经常派人问候。
李文忠为何要将母亲的坟墓从“金桥坎”迁至“明光
集”?理由很简单,那就是要“还葬于先陇”。那么,“盱眙县
灵迹乡斗光山之原”果然有李贞的“先陇”——先祖的坟墓
吗?笔者有两点疑问:
其一,朱元璋称帝后,不仅在凤阳、泗州先后为自己
的先祖建造陵园,还下令开国功臣们在家乡营建祖茔,以
行孝道。洪武二十三年四月丁亥,朱元璋下令,赐宋国公
冯胜、江夏侯周德兴、永平侯谢成、定远侯王弼、会宁侯张
温、武定侯郭英、江阴侯吴高、鹤庆侯张翼、崇山侯李新、
安庆侯仇正、南雄侯赵庸钞各二千锭,令建先茔神道碑。仅
凤阳县就有如下开国功臣建造了祖坟:徐达、汤和、郭英、
耿炳文、刘谦、赵德胜、王志等。 
根据李贞、李文忠父子的地位,完全具有在家乡营建
“先茔”的资格与条件,但是翻开明清泗州盱眙方志,在盱
眙境内仅有祖陵、扬王坟、太原长公主坟、曹国长公主坟,
却找不到李贞的祖坟。可见这里的“先陇”,与李贞的上三
代无关。
其二,据《族谱》记载,李贞是盱眙李氏家族的“始祖”。
所谓“始祖”,指得姓的祖先,亦指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的远
祖。《仪礼・丧服》:“诸侯及其大祖,天子及其始祖之所自
出。”郑玄注:“大祖,始封之君,始祖者,感神灵而生若稷、
033
契也。”
既然《族谱》记载李贞是盱眙的“始祖”,因此就可以断
定,李氏自李贞开始才定居于盱眙县明光集。
或有问曰:是否因为李贞有着“陇西恭献王、驸马都
尉”的高贵身分,才将他奉为“始祖”?答案是否定的。因为
洪武十七年李文忠去世后,朱元璋在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
的同时,亦赠封他的高祖、曾祖、祖父均为岐阳王,与李贞
同爵,没有地位高低之分。
正因为李贞的先祖不是盱眙李氏家族的“始祖”,所以
就出现了前文所说李贞的籍贯有盱眙、临淮、五河、定远之
说。另外,一则史料把笔者的思路打开:
渔户李贞,上姊夫也。上姊没,(至正十四年冬月)
贞挈其子保儿来见……(朱元璋)问贞:“何蓝缕如此?”
曰:“因渔(鱼)课重耳。”(《皇明小史摘抄・曹国公》;
另参见朱启铃署检:《岐阳世家文物考述・李文忠集传
附李贞事迹》)
如果李贞祖先为渔户属实的话,这一职业的流动性很
大,不可能长期定居在一个地方。这样,李贞的籍贯有盱
眙、临淮、五河、定远之说,以及靠近淮河的曹公城,便迎
刃而解了。
那么如何解释李文忠《先考陇西恭献王圹志》中所
说的李贞“世居泗州之盱眙”?所谓“世居泗州之盱眙”,
是泛指盱眙县的李氏家族。而具体到李贞这一支脉,却
在盱眙、定远、五河、临淮一带围绕淮河、池河水系而
不断流徙。直到李贞这一代才定居于盱眙明光集。至于
“还葬于先陇”中的“先陇”,应指整个盱眙李氏祖先的发
脉地。
李贞的坟墓位于今“明光市明东办事处东部大李村
口”。该墓在“文革”中遭到破坏。1969年2月,安徽省考古所
吴兴汉、张道宏二人对该墓进行了清理,该墓是一座拥有
一个前室、两个后室和拱形顶的砖室墓。西后室是李贞的
置棺之处,但棺木及骨骼已腐朽无存;东后室内发现残朽
的棺木两块,未见遗骨,却发现玉碑一块,书“吴孝亲公主
朱氏之柩”。玉碑宽6厘米,通高20.6厘米,厚1.4厘米,现藏
安徽省博物馆。由此可以证实,东后室应是朱元璋二姐佛
女置棺处。
李贞坟墓的发掘,解决了如下4个问题:
1、至正二十五年二月,吴王朱元璋下达令旨,追封二
姐佛女为“吴孝亲公主”。吴元年,李文忠将母亲的坟墓从
“钟离县燃灯集金桥坎”迁至“盱眙县灵迹乡斗光山之原”
时,佛女仍为“吴孝亲公主”。之后,朱元璋于洪武三年、洪
武五年先后追封二姐为陇西长公主、曹国长公主。从墓葬
中仅发掘出“吴孝亲公主朱氏之柩”玉碑来看,说明自吴元
年佛女迁葬后,其墓室再未动过。
2、《实录》所载,李贞去世后,“葬于盱眙县灵迹乡斗光
山之原,从长公主兆”。“从”,在此当“从属、次要”解释。这
就是说,李贞并不是墓主。明代规定,公主驸马坟墓均以公
主封号作为坟名。故此坟称“曹国长公主坟”。另外,明代以
“左”为上。根据此墓的形制,朱元璋的二姐曹国长公主的
墓室居左(东),为上;李贞的墓室居右(西),为下。此墓的
名称,在明代称“曹国长公主坟”,后俗称“曹姑坟”。因此,
有人把李贞当作“墓主人”,提法不妥。
3、据《族谱》载:
赐地凤阳府盱眙县灵迹乡合葬茔图:
始祖妣孝亲曹国长公主朱氏
始祖陇西王
始祖继妣、封淑德曹国夫人陈氏
上文有“合葬茔图”之说,且又将李贞夫妇3人排列在
一起,从而给人们造成如下感觉:李贞夫妇3人合葬在一
起,只不过在名分上有上下之分。
“曹国长公主坟”的发掘告诉我们,李贞的“继配”、“淑
德夫人”陈氏并没有与李贞合葬在一起。这大约与明朝的
礼制有关,因为该坟称“曹国长公主坟”而非李贞墓,而作
为一位“继配”、“淑德夫人”的命妇,是没有资格葬于皇家
公主坟中。
4、曹国长公主坟虽建造工程较大,但葬品十分简单,
反映出李贞生前十分俭朴。李贞生前曾说过:“人之生世,
贫贱富贵当不改所守,一旦富贵而忘贫贱,君子不为也。平
生衣取适体,食惟适口……或奉养太丰,辄不自安,召子
孙集於前,恳恳言未遇时事以晓之曰:吾家素凉薄,叨沐上
恩,以至於此。虽日日羙食盛馔,何患不继。然奢靡之事,
吾性所不喜也。今上方以勤俭化天下,吾为戚里之长,苟为
奢靡,何以劝率家人?”(《明太祖实录》卷一二◯)
仅从墓葬而言,李贞言行一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岐阳李氏文化研论联谊实名QQ群 432208632|手机版|小黑屋|岐阳李氏老三房宗亲总会官网|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沪ICP备14027543号-1|   

GMT+8, 2024-5-4 19:10 , Processed in 0.10456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