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华李氏得姓始祖至唐哀帝李柷世系考

[复制链接]

858

主题

1310

帖子

6499

积分

管理员

景隆支石跋河宗亲会创建人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499

论坛元老意见之星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荣誉管理家族贵宾热心会员家族之星家族元老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12:4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华李氏得姓始祖至唐哀帝李柷世系考  

2014-10-13 15:43:09|  分类: 正本清源|举报|字号 [url=]订阅[/url]



本文转载自大唐世家Li 《中华李氏得姓始祖至唐哀帝李柷世系考【李科才】》


李科才
李氏自得姓以来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现为中国乃至全球第一大姓。李氏历代帝王将相,名贤辈出,史不绝书,更由于李渊、李世民父子开创了近300年历史的大唐皇朝,使得李氏追根溯源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但现今各地李氏宗谱中记载李氏得姓后世系仍存在较为混乱的现象,本人通过引证历代文献史料,编排李氏得姓始祖至唐哀帝李柷世系,并力求介绍完备,且略作考释,以抛砖引玉。
第一世:李利贞
①李氏之先,出自帝颛顼高阳氏。当唐尧之时,高阳氏有才子曰庭坚,为尧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历夏、殷之季。其后理征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得罪于纣。其妻契和氏,携子利贞逃隐伊侯之墟,食木子而得全,遂改理为李氏。(《北史》卷一百·序传第八十八,以下简称《北史》)
②帝颛顼高阳之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莘,女莘生咎繇,为尧理官,子孙因姓理氏云云。裔孙理征,得罪于纣,其子利贞逃难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因变姓李氏。(《元和姓纂》卷一)
③(唐高祖)其先出自颛顼,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咎繇,其子孙绵历虞夏,代为理官,遂为理氏。殷末有理征者,直道不容获罪于纣,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李实得全,又改理为李氏。(《册府元龟》卷一)
④李氏出自嬴姓。帝颛顼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字庭坚,为尧大理。生益。益生恩成,历虞夏商,世为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至纣之时,理征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于纣,得罪而死。其妻陈国契和氏与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氏。利贞亦娶契和氏女,生昌祖。(《新唐书》卷七十·表第十·宗室世系,以下简称《宗室世系表》)
⑤出自嬴姓。颛帝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字庭坚,为尧大理。生益。益生思成,历虞夏商,世为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至纣之时,理征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于纣,得罪而死。其妻陈国契和氏与子利正,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氏。利贞亦娶契和氏女,生昌祖。(《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二十一·李,以下简称《古今姓氏书辩证》)
【按:皋陶(gāo yáo),偃姓,又作咎繇、咎陶。纣,公元前1075年至前1046年在位。女华或作女莘,恩成或作思成,利贞或作利正史载不同,待考。】
第二世:李昌祖
为陈大夫,家于苦县。生彤德。(《宗室世系表》)
【按:苦县为古县名,在今河南省鹿邑县。】
第三世:李彤德
(昌祖)生彤德。(《宗室世系表》)
第四世:(李庆)
【按:第四世名讳史料记载不详,据部分李氏宗谱记载为李庆。】
第五世:(李承)
【按:第五世名讳史料记载不详,据部分李氏宗谱记载为李承。】
第六世:李硕宗
彤德曾孙硕宗,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宗室世系表》)
【按:周康王,公元前1020年至前996年在位。又从李利贞到李硕宗的生活年代推算,代数偏多,不符合正常的繁衍规律。】
第七世:【按:第七世名讳史料记载不明,阙之待考。】
第八世:【按:第八世名讳史料记载不明,阙之待考。】
第九世:【按:第九世名讳史料记载不明,阙之待考。】
第十世:【按:第十世名讳史料记载不明,阙之待考。】
第十一世:李乾
①周时,裔孙曰乾,娶于益寿氏女婴敷。生子耳。(《北史》)
②(硕宗)五世孙乾,字元果,为周上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生耳。(《宗室世系表》)
第十二世:李耳
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②字伯阳,为柱下史。子孙散居诸国,或在赵,或在秦。在魏者为段干大夫,段干木其后也。别孙悝为魏文侯兴富国之术焉。(《北史》)
③利贞十一代孙老君名耳,字伯阳,居苦县赖乡曲仁里。(《元和姓纂》卷一)
④周时有李氏处者生子曰重耳,字伯阳,周柱下史,道家称老君。秦将李信即其后也。(《册府元龟》卷一)
⑤字伯阳,一字聃,周平王时为太史。(《宗室世系表》)
【按:《史记》记载孔子(前551—前479)曾问礼于老子,且其子李宗任职的魏国建立于公元前403年,而《宗室世系表》记载老子在周平王(约前770—前720在位)时为太史,时间相差甚大,所以可知老子在周平王时为太史的记载有误,据推测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前471年之间。然其为李硕宗六世孙,从年代上推算代数偏少,亦不符常理。】
第十三世:李宗
①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②(老子)其后有李宗,字尊祖,魏封于段,为干木大夫,生同。(《宗室世系表》) 
【按:史料载李宗子李注、李同,为一人或兄弟不明,待考。】
第十四世:李同
①邯郸传舍吏子李同说平原君曰:“君不忧赵亡邪?”平原君曰:“赵亡则胜为虏,何为不忧乎?”李同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縠,余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民困兵尽,或剡木为矛矢,而君器物钟磬自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得全,君何患无有?今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德耳。”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秦军为之却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兵遂罢,邯郸复存。李同战死,封其父为李侯。(《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②为赵大将军。生兑。(《宗室世系表》) 
【按:《史记》记载之李同原名李谈,为作者司马迁避父司马谈讳而改,其卒年为赵孝成王十年(公元前257年),是否为《宗室世系表》之李同存疑。然从生活年代上推算,其为老子之孙及李兑之父亦不符,姑录之待考。】
第十五世:李兑
①李兑谓肥义曰:“公子章强壮而志骄,党觽而欲大,殆有私乎?田不礼之为人也,忍杀而骄。二人相得,必有谋阴贼起,一出身徼幸。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而不顾其害,同类相推,俱入祸门。以吾观之,必不久矣。子任重而势大,乱之所始,祸之所集也,子必先患。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子奚不称疾毋出,传政于公子成?毋为怨府,毋为祸梯。” 肥义曰:“不可,昔者主父以王属义也,曰:‘毋变而度,毋异而虑,坚守一心,以殁而世。’义再拜受命而籍之。今畏不礼之难而忘吾籍,变孰大焉。进受严命,退而不全,负孰甚焉。变负之臣,不容于刑。谚曰‘死者复生,生者不愧’。吾言已在前矣,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且夫贞臣也难至而节见,忠臣也累至而行明。子则有赐而忠我矣,虽然,吾有语在前者也,终不敢失。”李兑曰:“诺,子勉之矣!吾见子已今年耳。”涕泣而出。李兑数见公子成,以备田不礼之事。……公子成与李兑自国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难,杀公子章及田不礼,灭其党贼而定王室。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公子章之败,往走主父,主主开之,成、兑因围主父宫。公子章死,公子成、李兑谋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乃遂围主父。令宫中人“后出者夷”,宫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鷇而食之,三月馀而饿死沙丘宫。主父定死,乃发丧赴诸侯。(《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
②为赵相。生跻。(《宗室世系表》) 
【按:李兑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时期(前298—前266年)。《战国策》中有《赵策一·苏秦说李兑》《赵策一·齐攻宋奉阳君不欲》《燕策一·奉阳君李兑甚不取于苏秦》《燕策二·苏秦说奉阳君合燕于赵以伐齐》等文,也可知李兑号奉阳君。
第十六世:李跻
①赵阳安君。二子:曰云,曰恪。(《宗室世系表》)
②赵相兑生跻,赵安阳君,二子:曰云,曰恪。(《古今姓氏书辩证》)
【按:李跻封阳安君或安阳君史载不同,待考。】
第十七世:李恪
恪生洪。(《宗室世系表》)
第十八世:李洪
①字道弘,秦太子太傅。生兴族。(《宗室世系表》)
②字道宏,秦太子太傅。生兴族。(《古今姓氏书辩证》)
【按:李洪字道弘或道宏史载不同,待考。】
第十九世:李兴族,一名李汪
①在秦者名兴族,为将军。生子伯祐。(《北史》)
②字育神,一名汪,秦将军。生昙。(《宗室世系表》) 
【按:《北史》载兴族生伯祐,而《宗室世系表》记载兴族生昙,昙生崇,字伯祐,《北史》误。】
第二十世:李昙
①在赵者曰昙,以功封柏人,武安君牧其后也。(《北史》)
②(老君)曾孙昙,生二子:崇、玑。崇子孙居陇西,玑子孙居赵郡。(《元和姓纂》卷一)
③字贵远,赵柏人侯,入秦为御史大夫,葬柏人西。生四子:崇、辨、昭、玑。崇为陇西房,玑为赵郡房。(《宗室世系表》)
④字季远,赵柏人侯,入秦为御史大夫,葬柏人西。生四子:崇、辩、昭、玑。崇为陇西房,玑为赵郡房。(《古今姓氏书辩证》)
【按:柏人在今河北省唐山市西。陇西因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得名,公元前272年置陇西郡,治所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赵郡治在今河北赵县。李昙字贵远或季远,其次子李辨或作李辩史载不同,待考。《元和姓纂》记载李昙为老子曾孙,当误。】
第廿一世:李崇
①建功北狄,封南郑公。伯祐生二子:平燕、内德。(《北史》)
②字伯祐,陇西守、南郑公。生二子:长曰平燕,次曰瑶。(《宗室世系表》)
第廿二世:李瑶
字内德,南郡守、狄道侯。生信。(《宗室世系表》)
第廿三世:李信
①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②(内德)子信为秦将,虏燕太子丹。(《北史》)
③字有成,大将军、陇西侯。生超。(《宗室世系表》)
【按:李信生卒年不详,随老将王翦击燕在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而其八世祖李兑则活动在前298至前266年,明显存在问题。】
第廿四世:李超,一名李伉
一名伉,字仁高,汉大将军、渔阳太守。生二子:长曰元旷,侍中;次曰仲翔。(《宗室世系表》)
第廿五世:李仲翔
①广曾祖仲翔,汉初为将军,讨叛羌于巩昌,巩昌即狄道也,众寡不敌,死之。仲翔子伯考奔丧,因葬于狄道之东川,遂家焉,世为西州右姓。(《晋书》卷八十七·列传第五十七·凉武昭王暠,以下简称《晋书》)
②信孙元旷,仕汉为侍中。元旷弟仲翔,位太尉。仲翔讨叛羌于素昌,一名狄道。仲翔临阵殒命,葬狄道川,因家焉。《史记·李将军传》所云其先自槐里徙居成纪,实始此也。(《北史》)
③崇五代孙仲翔,生伯考。(《元和姓纂》卷一)
④河东太守、征西将军,讨叛羌于素昌,战没,赠太尉,葬陇西狄道东川,因家焉。生伯考。(《宗室世系表》) 
【按:素昌即巩昌。成纪在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仲翔当为崇四代孙,《元和姓纂》记载有误。】
第廿六世:李伯考
①伯考生尚。(《元和姓纂》卷一)
②陇西、河东二郡太守。生尚。(《宗室世系表》)
第廿七世:李尚
①尚生广也。广以后生唐高祖李渊。(《元和姓纂》卷一)
②成纪令,因居成纪。弟向,范阳房始祖也。尚生广。(《宗室世系表》)
第廿八世:李广(?—前119)
①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子三人,曰当户、椒、敢,为郎。(详见《史记》卷百〇九·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及《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
②仲翔曾孙广,仕汉,历文、景、武三帝,位前将军,立功沙漠。广子当户、椒、敢。当户子陵,战殁匈奴。(《北史》)
③信曾孙广,为汉前将军,自此后代为牧守。广十六叶孙李暠,是为凉武昭王。(《册府元龟》卷一)
④前将军。二子:长曰当户,生陵,字少卿,骑都尉;次曰敢。(《宗室世系表》)
【按:年少壮勇的李信随老将王翦击燕在公元前226年,而李信~李超~李仲翔~李伯考~李尚~李广(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六代成年人前后相距仅60年,明显存在问题,且《宗室世系表》中记载李广二子有误。《册府元龟》记载李广为李信曾孙,较为符合实际,但世系不详,待考。】
第廿九世:李敢(?—前118)
①李敢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居无何,敢从上雍,至甘泉宫猎。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居岁余,去病死。而敢有女为太子中人,爱幸,敢男禹。(详见《史记》卷百〇九·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及《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
②敢历侍中、郎中令、关内侯。生子禹。(《北史》)
③字幼卿,郎中令、关内侯。生禹。(《宗室世系表》)
第三十世:李禹(?—前91)
①敢男禹,有宠于太子,然好利,李氏陵迟衰微矣。(《史记》卷百〇九·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②敢男禹有宠于太子,然好利。亦有勇。尝与侍中贵人饮,侵陵之,莫敢应,后诉之上,上召禹,使刺虎,县下圈中,未至地,有诏引出之。禹从落中以剑斫绝缧,欲刺虎。上壮之,遂救止焉。而当户有遗腹子陵,将兵击胡,兵败,降匈奴。后人告禹谋欲亡从陵,下吏死。(《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
③位至侍中,并事具《史》《汉》。禹生承公。(《北史》)
④字子通。弟忠,顿丘房始祖也。禹生丞公。(《宗室世系表》)
第卅一世:李承公,一作丞公
①承公生蜀郡太守先。(《北史》)
②(丞公)河南太守。生先。(《宗室世系表》)
第卅二世:李先
①先生长宗。(《北史》)
②字敬宗,蜀郡、北平太守。生长宗。(《宗室世系表》)
第卅三世:李长宗
①长宗生博士况。(《北史》)
②字伯礼,渔阳丞。生君况。(《宗室世系表》)
第卅四世:李况,一作君况
①况生孝廉本。(《北史》)
②(君况)字叔干,一字子期,博士、议郎、太中大夫。生本。(《宗室世系表》) 
第卅五世:李本
①本字上明,生巴郡太守次公。(《北史》)
②字上明,郎中、侍御史。生次公。(《宗室世系表》)
第卅六世:李次公
①次公生临淮太守轨。(《北史》)
②字仲君,巴郡太守、西夷校尉。弟恬,渤海房始祖也。次公生轨。(《宗室世系表》)
第卅七世:李轨
①轨字逸文,生积弩将军隆。(《北史》)
②字文逸,魏临淮太守、司农卿。弟潜,申公房始祖也。轨生隆。(《宗室世系表》)
【按:李轨字逸文或文逸史载不同,待考。】
第卅八世:李隆
①隆字业绪,生雍。(《北史》)
②字彦绪,长安令、积弩将军。生艾。(《宗室世系表》)
【按:李隆字业绪或彦绪史载不同,待考。且《北史》记载隆生雍,《宗室世系表》则为隆生艾,雍为隆之孙,《北史》误。】
第卅九世:李艾
字世绩,晋骁骑将军、魏郡太守。生雍。(《宗室世系表》)
第四十世:李雍
①雍字俊熙,仕魏,历尚书郎,济北、东莞二郡太守。雍生柔。(《北史》)
②字俊熙,济北、东莞二郡太守。生二子:长曰伦,丹杨房始祖也;次曰柔。雍孙盖,安邑房始祖也。(《宗室世系表》)
第四十一世:李柔
①(李暠)曾祖柔,晋相国从事中郎、北地太守。(《魏书》卷九十九·列传第八十七,以下简称《魏书》)
②柔字德远,晋举秀才,为相国从事中郎、北地太守。(《北史》)
③字德远,北地太守。柔生弇。(《宗室世系表》)
第四十二世:李弇,一作李太
①李弇字子完,陇西狄道人也。弇本名良,又妻姓梁,骏乃戏之曰:“卿名良,妻姓梁,夫妻相同称,子孙将何以目其舅氏?昔耿弇以少年立功立事,吾今赖卿有同于耿氏。”乃改名曰弇。仕至武卫将军、天水太守,封安世亭侯。其孙暠王有凉土,遂为西凉王。(《十六国春秋·前凉录六》)
②(李暠)祖太,张祚先武卫将军。(《魏书》)
③(李暠)祖弇,仕张轨为武卫将军、安世亭侯。(《晋书》)
④字季子,高亮果毅,有智局。晋末大乱,与从兄卓居相国晋王保下。卓位相国从事中郎,保政刑不修,卓率宗族奔于张寔,弇亦随焉。因仕于张氏,为骁骑左监。弇本名良,妻姓梁氏。张骏谓弇曰:“卿名良,妻又姓梁,令子孙何以目其舅氏?昔耿弇以弱年立功,启中兴之业,吾方赖卿,有同耿氏。”乃使名弇。历天水太守、卫将军,封安西亭侯。卒,年五十六,赠武卫将军,建初中,追谥景公。子昶。(《北史》)
⑤字季子,前凉张骏天水太守、武卫将军、安西亭侯。生昶。(《宗室世系表》)
【按:李弇字季子或子完,封安西亭侯或安世亭侯史载不同,待考。】
第四十三世:李昶
①(李暠)父昶,幼有令名,早卒,遗腹生玄盛。(《晋书》)
②字仲坚,幼有名誉,年十八而亡。建初中,追谥简公。(《北史》)
③字仲坚,凉太子侍讲。生暠。(《宗室世系表》)
第四十四世:李暠(351—417),一作李皓
①李暠,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狄道人也,汉前将军广之后。曾祖柔,晋相国从事中郎、北地太守。祖太,张祚先武卫将军。父昶,早卒,暠,遗腹子也。皇始中,吕光建康太守段业自称凉州牧,以敦煌太守孟敏为沙州刺史,暠为效谷令。敏死,敦煌护军敦谦等推暠为宁朔将军、敦煌太守。业私称凉王,暠诈巨于业,业以暠为镇西将军。天兴中,暠私署大都督、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年号庚子,居敦煌,遣使朝贡。天赐中,改年改初,迁于酒泉,岁修职贡。暠死,子歆统任。(《魏书》)
②武昭王讳暠,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人,姓李氏,汉前将军广之十六世孙也。广曾祖仲翔,汉初为将军,讨叛羌于巩昌,巩昌即狄道也,众寡不敌,死之。仲翔子伯考奔丧,因葬于狄道之东川,遂家焉,世为西州右姓。高祖雍,曾祖柔,仕晋并历位郡守。祖弇,仕张轨为武卫将军、安世亭侯。父昶,幼有令名,早卒,遗腹生玄盛。(详见《晋书》)
③凉武昭王皓,字玄盛,小字长生,简公昶之子也。遗腹而诞,祖母梁氏,亲加抚育。……薨,谥曰武昭王,庙号高祖,陵号建世,武昭王十子,谭、歆、让、愔、恂、翻、豫、宏、眺、亮。世子谭早卒。(详见《北史》)
④字玄盛,西凉武昭王、兴圣皇帝。十子:谭、歆、让、愔、恂、翻、豫、宏、眺、亮。愔,镇远将军房始祖也。其曾孙系,平凉房始祖也。翻孙三人:曰丞,姑臧房始祖也;曰茂,炖煌房始祖也;曰冲,仆射房始祖也。曾孙曰成礼,绛郡房始祖也。豫玄孙曰刚,武陵房始祖也。(《宗室世系表》)
第四十五世:李歆(?420
①歆,字士业,自称大都督、大将军、护羌校尉、凉州牧、凉公,号年嘉兴元年。大破沮渠蒙逊于解支涧,获七千余级。遣使朝贡。歆闻蒙逊南伐乞伏,乃起兵攻张掖。其母尹氏谓歆曰:“汝新造之国,地狭民希,蒙逊骁武,汝非其敌。吾观其数年以来,经谋规略,有兼并之志,且天时人事,似欲归之。度德量力,《春秋》之义。先王遗令‘深慎兵战,保境宁民,俟时而动’,言犹在耳,奈何忘之。汝必行也,非唯师败,国亦亡矣。”歆不从,遂率步骑三万东伐,次于都渎涧。蒙逊自浩舋拒歆,战于怀城,为蒙逊所败,左右劝歆还酒泉,歆曰:“吾违太后明敕,远取败震,不杀此胡,复何面目见吾母也!”勒众复战,败于蓼泉,为蒙逊所杀,蒙逊遂克酒泉。歆之未败,有一大蛇从南门而入,至歆恭德殿前,有双雉飞出;宫内通街大树上有乌鹊争巢,鹊为乌所杀。敦煌父老令孤炽梦一白头公帢衣,而谓曰:“南风动,吹长木。胡桐椎,不中毂。”言讫,忽然不见。歆小字桐椎,至是而亡。(《魏书》)
②凉后主讳歆,字士业。玄盛薨时,府僚奉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凉州牧、护羌校尉,大赦境内,改年为嘉兴。尊母尹氏为太后,以宋繇为武卫将军、广夏太守、军谘祭酒、录三府事,索仙为征虏将军、张掖太守。(详见《晋书》)
③后主讳歆,字士业,武昭王第二子也。武昭王薨,府僚奉为都督、大将军、凉公,领凉州牧、护羌校尉,大赦境内,改元为嘉兴。尊母尹氏为太后。在位四年,为沮渠蒙逊所败,国亡。武昭王以魏道武皇帝天兴二年立,后主以明元皇帝泰常五年而亡,据河右凡二世,二十一年。世子重耳奔于江左,遂仕于宋。后归魏,位恒农太守,即皇室七庙之始也。(《北史》)
④字士业,西凉后主。八子:勗、绍、重耳、弘之、崇明、崇产、崇庸、崇祐。(《宗室世系表》)
第四十六世:李重耳
①歆生重耳,仕魏为弘农太守。重耳生熙。(详见两《唐书·高祖本纪》)
②字景顺,以国亡奔宋,为汝南太守。后魏克豫州,以地归之,拜恒农太守,复为宋将薛安都所陷。后魏安南将军、豫州刺史。生献祖宣皇帝熙。(《宗室世系表》)
【按:弘农即恒农,为避北魏献文帝拓跋弘讳所改,在今河南省灵宝市。】
第四十七世:李熙
①为金门镇将,领豪杰镇武川,因家焉。仪凤中,追尊宣皇帝。熙生天锡。(详见两《唐书·高祖本纪》)
②起家金门镇将,后以良家子镇于武川,都督军戎百姓之务,终于位,因遂家焉。生天锡。(《册府元龟》卷一)
③字孟良,后魏金门镇将。生懿祖光皇帝,讳天赐。(《宗室世系表》)
第四十八世:李天赐,一作天锡
①仕魏为幢主。大统中,赠司空。仪凤中,追尊光皇帝。(详见两《唐书·高祖本纪》)
②仕魏为幢主,大统时追赠司空,公生太祖景皇帝虎。(《册府元龟》卷一)
③字德真。三子:长曰起头,长安侯,生达摩,后周羽林监、太子洗马、长安县伯,其后无闻;次曰太祖;次乞豆。(《宗室世系表》)
第四十九世:李虎(?—551)
①(李渊)皇祖讳虎,后魏左仆射,封陇西郡公,与周文帝及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以功参佐命,当时称为“八柱国家”,仍赐姓大野氏。周受禅,追封唐国公,谥曰襄。至隋文帝作相,还复本姓。武德初,追尊景皇帝,庙号太祖,陵曰永康。(详见两《唐书·高祖本纪》)
②少倜傥有大志,好读书而不存章句,尤善射,轻财重义,雅尚名节,深为太保贺拔岳所重……复击叛胡平之,徙封陇西公,进拜太尉,迁右军大都督、柱国大将军、少师。周受魏禅,录佐命,功居第一,追封唐国公。生世祖元皇帝昺。(详见《册府元龟》卷一)
③初,岳以东雍州刺史李虎为左厢大都督,岳死,虎奔荆州,说贺拔胜使收岳众,胜不从。虎闻宇文泰代岳统众,乃自荆州还赴之。至阌乡,为丞相欢别将所获,送洛阳。魏主方谋取关中,得虎甚喜,拜卫将军,厚赐之,使就泰。虎,歆之玄孙也。(《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十六·梁纪十二》)
④太宗简文皇帝下大宝二年(辛未,公元551年)五月,魏陇西襄公李虎卒。(《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四·梁纪二十》)
第五十世:李昺
①(李渊)皇考讳昞,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唐国公,谥曰仁。武德初,追尊元皇帝,庙号世祖,陵曰兴宁。(详见两《唐书·高祖本纪》)
②世祖性至孝,沉深有识量。少为周文帝所礼,在位十七年,封汝阳县伯,食邑五百户。寻拜抚军大将军、大都督、通直散骑常侍。俄转车骑大将军,袭封陇西公,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隋受禅,袭封唐国公,拜御中正大夫,历濮州刺史、安州总管,为政简静,甚获当时之誉。寻迁柱国大将军,赠少保,同、华等八州刺史。(《册府元龟》卷一)
第五十一世:李渊(566—635)
①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姓李氏,讳渊。其先陇西狄道人,凉武昭王暠七代孙也。暠生歆。歆生重耳,仕魏为弘农太守。重耳生熙,为金门镇将,领豪杰镇武川,因家焉。仪凤中,追尊宣皇帝。熙生天锡,仕魏为幢主。大统中,赠司空。仪凤中,追尊光皇帝。皇祖讳虎,后魏左仆射,封陇西郡公,与周文帝及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以功参佐命,当时称为“八柱国家”,仍赐姓大野氏。周受禅,追封唐国公,谥曰襄。至隋文帝作相,还复本姓。武德初,追尊景皇帝,庙号太祖,陵曰永康。皇考讳昞,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唐国公,谥曰仁。武德初,追尊元皇帝,庙号世祖,陵曰兴宁。(详见《旧唐书》)
②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字叔德,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其七世祖皓,当晋末,据秦、凉以自王,是为凉武昭王。皓生歆,歆为沮渠蒙逊所灭。歆生重耳,魏弘农太守。重耳生熙,金门镇将,戍于武川,因留家焉。熙生天赐,为幢主。天赐生虎,西魏时,赐姓大野氏,官至太尉,与李弼等八人佐周代魏有功,皆为柱国,号“八柱国家”。周闵帝受魏禅,虎已卒,乃追录其功,封唐国公,谥曰襄。襄公生昺,袭封唐公,隋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卒,谥曰仁。
  仁公生高祖于长安,体有三乳,性宽仁,袭封唐公。隋文帝独孤皇后,高祖之从母也,以故文帝与高祖相亲爱。文帝相周,复高祖姓李氏,以为千牛备身,事隋谯、陇二州刺史。大业中,历岐州刺史,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召为殿内少监、卫尉少卿。(详见《新唐书》)
第五十二世:李世民(599—649)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次子也。母曰太穆皇后窦氏。生而不惊。方四岁,有书生谒高祖曰:“公在相法,贵人也,然必有贵子。”及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几冠,必能济世安民。”书生已辞去,高祖惧其语泄,使人追杀之,而不知其所往,因以为神。乃采其语,名之曰世民。(详见两《唐书》)
第五十三世:李治(628—683)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讳治,字为善,太宗第九子也。母曰文德皇后长孙氏。(详见两《唐书》)
第五十四世:李旦(662—716)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讳旦,高宗第八子也。(详见两《唐书》)
第五十五世:李隆基(685—762)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讳隆基,睿宗第三子也。母曰昭成皇后窦氏。(详见两《唐书》) 
第五十六世:李亨(711—762)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讳亨,玄宗第三子也。母曰元献皇后杨氏。初名嗣升,封陕王。(详见两《唐书》)
第五十七世:李豫(726—779)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讳豫,肃宗长子也。母曰章敬皇后吴氏。(详见两《唐书》) 
第五十八世:李适kuò742—805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讳适,代宗长子也。母曰睿真皇太后沈氏。(详见两《唐书》)
第五十九世:李诵(761—806)
顺宗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讳诵,德宗长子也。母曰昭德皇后王氏。(详见两《唐书》)
第六十世:李纯(778—820)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讳纯,顺宗长子也。母曰庄宪皇太后王氏。(详见两《唐书》)
第六十一世:李忱(810—859
宣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讳忱,宪宗第十三子也。母曰孝明皇太后郑氏。(详见两《唐书》)
第六十二世:李漼(833—873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讳漼,宣宗长子也。母曰元昭皇太后晁氏。(详见两《唐书》)
第六十三世:李晔(867—904)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讳晔,懿宗第七子也。母曰恭宪皇太后王氏。(详见两《唐书》)
第六十四世:李柷(892—908)
昭宣光烈孝皇帝讳柷,昭宗第九子也。母曰皇太后何氏。(详见两《唐书》)
综上所述,可见在汉代之前的李氏世系基本存在自相矛盾的情况,值得继续推敲考证。且本人也认为目前要彻底理清李氏源流,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此文的目的仅为供李氏文化研究者及李氏家族修谱参考,希望大家了解历史事实,不可盲目偏信一些人为编造的李氏远祖世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岐阳李氏文化研论联谊实名QQ群 432208632|手机版|小黑屋|岐阳李氏老三房宗亲总会官网|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沪ICP备14027543号-1|   

GMT+8, 2024-5-16 12:25 , Processed in 0.09716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