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桂湘川渝李氏宗谱》第二章第一节 族史渊源

[复制链接]

858

主题

1310

帖子

6499

积分

管理员

景隆支石跋河宗亲会创建人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499

论坛元老意见之星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荣誉管理家族贵宾热心会员家族之星家族元老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4:3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桂湘川渝李氏宗谱》第二章第一节  族史渊源
据大量历史资料考证,本支李氏血脉渊源,可追溯到上古太祖黄帝,乃尧帝理官皋陶之裔,改“理”氏为“李”氏始祖利贞公之后嗣也,系陇西李氏始祖李崇开宗立派,发脉而来。因此,地望堂号(郡望)属“陇西郡”,自立堂号(族号)属“敦睦堂”。我族血脉蕃衍,传承继世,迄今长达五千余年历史。真可谓树高千丈,根深叶茂;水流百川,源远流长。
一、从利贞公到陇西始祖崇公脉裔
自利贞公改“理”为李姓起,到周赧王时,李氏形成“陇西”和“赵郡”两大郡望为止,经历了668年历史,在这一历史时期,我族发展较快,共繁衍子孙26代。
据史料所载,利贞公原名接力,生于公元前1070年(辛未年)。他21岁时(公元前1049年),因其父理征在商末任理官时,直言进谏得罪了纣王而被赐死,方与其母陈国大夫契和氏逃难于苦县的伊侯之墟(今河南境内),吃李子得以活命之后,改“理”为“李”氏。故我李氏追称其父理征为继世祖,利贞公为得姓始祖。
又据《唐书·宗室世系表》所载:利贞公原配简氏,次配契和氏女,生昌祖,昌祖公西周之陈国大夫,家住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十里)。昌祖公生彤德,彤德公原名蛴,任周朝巡检令伊大夫。彤德公曾孙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到五世孙乾(字元果)时,就当了周朝的上御史大夫。他娶益寿氏女婴敷,生下李耳,字伯阳,名聃,原名老子,他于公元前604年生于苦县,于周平王时任太史。耳公,古之圣人,博大精能,堪称中国古代思想先哲第一人。孔子曾问礼于他,受益不浅,说我见到老子就好象见到了乘风云而上天的龙一样。他著的《道德经》五千言,被道家视为经典,追尊为世俗所传道教之教主。
耳公原配何氏,次配古氏,生六子:宗、室、宋、宝、究、宇。其长子李宗,被封于魏国的城邑段干;宗公之子李滋,字同,为赵国大将军;同公之子李克,字兖,为赵国柏人候,后入秦,仕御史大夫。克公位下五世孙李昙,字贵远,初为赵之柏人侯,入秦后为御史大夫,配周氏,生四子:崇、辨、昭、玑。其长子李崇,封为陇西郡王南郑公,故称崇公为陇西李氏始祖。崇公之弟李玑公为赵郡李氏始祖。本支属于崇公之后,故属陇西李氏。
二、从陇西到大唐房系
自崇公以后,我族发展到秦、汉至唐朝初,历900余年历史,繁衍子孙30余代,在这一历史时期,既是将相辈出,又是“名将兴门庭”,还有西凉皇帝振家威,特别是人多众望,房系纷繁,是当时的名门望族。
关于陇西李氏自崇公以下,到唐代的几百年间传代和分房情况,《新唐书·宗室世系》有详细记载:“崇字伯祐,陇西守,南郑公,生二子,长曰平燕,次曰瑶,字内德,南郡守,狄道侯;生信,字有成,大将军,陇西侯;生超,一名伉,字仁高,汉大将军、渔阳太守;生二子,长曰元旷,侍中,次曰仲翔,河东太守,征西将军,讨叛羌于素昌,战殁,赠太尉,葬陇西狄道东川,因家焉;生伯考,陇西、河东二郡太守;生尚,成纪令,因居成纪,弟向,范阳房始祖也。
尚生广,前将军(为汉朝名将),生二子:长曰当户,当户生陵,字少卿,善骑射,武帝认为有广公之风格,仕为骑都尉;次子曰敢,字幼卿,朗中令,关内侯。敢生禹,字子道,弟忠,顿丘房始祖也。
禹生丞公,河南太守;生先,字敬宗,蜀郡北平太守;生长宗,字伯礼,渔阳丞;生君况,字叔平,一字子期,博士议郎,太中大夫;生本,字上明,郎中,侍御史;生次公,字仲居,巴郡太守,西夷校尉;弟恬,渤海房始祖也。
次公生轨,字子逸,魏临淮太守,司农卿;弟潜,申公房始祖也。
轨生隆,字彦绪,长安令,积弩将军;生艾,字世绩,晋骁骑将军、魏郡太守;生雍,字傑熙,为晋朝济北、东莞二郡太守;生二子,长曰伦,丹阳房始祖也。次曰柔,字德远,北地太守。雍孙盖,安邑房始祖也。
柔生弇,字季子,前凉张骏、天水太守,武卫将军,安西亭侯;生昶,字仲坚,凉太子侍讲,生暠,字玄盛,西凉武昭王兴圣皇帝。(注:又据《晋书·凉武昭王传》载:“李暠,字元盛,陇西成纪人,汉前将军广公之十六世孙也。”北凉段业〈十六国凉王〉时,曾任敦煌太守,庚子之年〈400〉年,自称凉公,改元建初,成为了西凉的开国皇帝。暠公在位期间,西凉政权安定昌盛,被奉为兴圣皇帝。)暠公生十子:谭、歆、让、愔、恂、翻、豫、宏、眺、亮。愔,镇远将军房始祖也。其曾孙系平凉房始祖也。翻孙三人,曰承,姑臧房始祖也。曰茂,敦煌房始祖也;曰冲,仆射房始祖也。曾孙曰成礼,绛郡房始祖也。豫玄孙曰刚,武陵房始祖也。
歆字士业,西凉后主,八子:勖、绍、重耳、弘元、崇明、崇产、崇庸、崇祐。重耳字景顺,以国亡奔宋,为汝南太守,后魏克豫州,以地归之,拜恒农太守,复为宋将薛安都所陷,后魏安南将军、豫州刺史,生献祖宣皇帝熙,字孟良,后魏金门镇将;生懿祖光皇帝,讳天赐,字德真,三子,长曰起头,长安侯,生达摩,后周羽林监太子洗马,长安县伯,其后无闻,次曰太祖,次乞豆,定州刺史房。
太祖景皇帝虎,字文彬,后周柱国大将军,唐国襄公,八子。长曰延伯,生于山东,后太祖入关,延伯仕北齐为散骑常侍,武德四年,追封南阳伯,附属籍,贞观初罢之,与姑臧、绛郡、武阳公三房,号四公子房,至开元二十三年复附属籍。尚有谯王房(谯王真字长宣)、蔡王房(蔡王冈同)、毕王房(毕王漳)、雍王房(雍王绘)、郇王房(郇王祎)、大郑王房(郑孝王亮)。
代祖元皇帝讳昺,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唐国仁公,四子:长曰高祖,次曰梁王澄,次曰蜀王湛,次曰汉王洪。蜀王房后为渤海王房。
高祖讳尧大圣大光皇帝,二十二子,分十五房:曰楚王智云、曰荆王元景、曰徐王元礼、曰韩王元嘉、曰彭王元则、曰郑王元懿、曰霍王元轨、曰虢王凤、曰道王元庆、曰邓王元裕、曰舒王元名、曰鲁王灵夒、曰江王元祥、曰密山元晓、曰滕王元婴。
上述历史资料,准确的记载了支派繁多的陇西李氏,自周、隋到唐初的分支情况和以地名命名的房系及其分布。
三、唐王朝李氏宗室子孙袭帝位脉络及兴衰
自渊公建唐之后,李氏宗室历15代23人世袭帝位,统治政权289年。真是盛唐气象,李姓独步天下。
大唐王朝的建立者,是隋朝的太原留守李渊。渊公据《旧唐书·高祖本纪》所载:“其先陇西钬道人,凉武昭王暠七代孙也。”渊公之祖虎公,仕魏有功,封陇西郡公,为八柱国之一。《周书·侯莫陈崇传》说,虎公“当时荣盛莫与比”。至北周,追封唐国公。渊公的父亲昺公,曾为北周安州(今湖北安陆县)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渊公于周天和元年(公元566年)生于甘肃省成纪(今天水县),七岁袭唐国公。长大后“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欢心”。隋代北周后,渊公被补为千牛备身(皇帝亲身护卫),加上渊公的姨母独孤氏是隋文帝的皇后,可见渊公当时的政治地位极高。所以,渊公于大业十四年,即公元618年(戊寅)5月,隋恭帝禅位,渊公继位于太极殿,改国号为唐,故称之为唐高祖神尧皇帝,他改元武德,建都长安,在位9年,于公元624年统一天下,后于公元627年让位于次子世民公,即唐太宗皇帝。
太宗世民公,即位时年仅29岁,在位23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皇帝,文武兼备,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他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景象。他最杰出的表现是纳谏和用人,既能知人,更会用人,不拘一格任用贤才。《贞观政要》中记载了不少唐太宗鼓励群臣犯颜直谏和任用贤才的生动事例。他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唐朝社会从他即位之初残破不堪的状况,一跃而成为太平盛世。
世民公是高祖第二子,《唐书·太宗本纪》载:“生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至4岁时,有一个自言会相面术的书生,来拜见渊公,说:“公贵人也,且有贵子。”见到世民公,便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渊公有感于此事,而取“济世安民”之义,给其二子取了“世民”一名。晋阳起兵时,世民公年仅18岁,他精明干练,勇猛果敢。渊公能顺利在晋阳起兵,并进驻长安,都得力于世民公。他身经百战,又多智谋,在封为秦王时就颇得人心。所以,高祖禅位给世民公,即为太宗。
太宗于贞观二十三年传位于第九子李治,即唐高宗。治公在位三十四年。治公死后,传位于子李显,即唐中宗。显公在位半年,被武则天废去帝位,立治公第八子李旦为帝,即唐睿宗。旦公虚王位七年,后被武则天篡位称帝。天授元年(公元690)她改国号周,正式称帝。武则天在位21年,她在位期间,不得人心,大杀忠良和李氏子孙,后崩驾,臣宦又复李旦为帝,在位四年,传位于次子隆基,即唐玄宗。
玄宗隆基公,公元712—756年在位,是睿宗旦公的第三子。他多才多艺,知音律,善八分书。史载,他先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拥其父睿宗复位,后又杀掉要谋害他的太平公主及其党人,从而掌握了唐朝政权。玄宗即位之初,很注意政治的清明,他像太宗一样善于纳谏,他用的主要官员,都敢于直谏。玄宗还很重视官吏的选用,他任用的姚崇、宋璟、张九龄等,都是十分杰出的政治家。玄宗与这一批能人志士在开元年间实行了许多改革措施,从而使这一时期国家安定,社会经济发展到顶峰。“开元盛世”确是历史事实,唐玄宗的确是有政治才能的君主。
但是,玄宗晚年任用了“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为宰相,李林甫死后,又用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为相。更为严重的是,玄宗于天宝初年在镇设十个节度使和经略使时,其中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深得玄宗宠信。安禄山表面上恭顺,拜杨贵妃为干娘,暗地里却早有阴谋打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发兵15万,以“讨杨国忠”为名,挥军南下。由于中原郡县毫无应变的准备,安禄山的军队攻下长安。玄宗带着杨贵妃、杨国忠一行退往四川。在途中,愤怒的兵士杀掉了杨国忠。
公元759年,安庆绪被其部将史思明杀死,史思明称帝。朝廷向四方征调援军,并借用了回纥的骑兵,经过几番战斗,终于在公元763年结束了这一叛唐事件。这场战争前后延续八年,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即公元756年,玄宗退到四川,玄宗第三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称帝,即肃宗。亨公时年46岁,在位7年。在位期间启用李光弼、郭子仪镇压了安史之乱,返回长安后,又重用宦官,委之以军权,致使宦官的势力进一步扩大。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宦官李辅国、程元振屠杀宫廷,拥立太子李豫为帝,李亨公忧惊而死。亨公死后传位于李豫,即代宗。豫公在位十七年,传位长子李适为德宗。适公曾以杨炎为宰相,实行两税法,力图解决政府的赋税收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德宗建中年间,发生了成德、卢龙、淮西三镇节度使反叛事件。
适公在位25年,死后由长子李诵继位,即顺宗。顺宗在位期间,任用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等革新派进行改革,革除弊政,打击藩镇、宦官。改革遭到宦官势力的反对,加之顺宗突然得疾失音不能言语,所以在位一年,被迫禅位给太子李纯,即宪宗。
宪宗纯公,是顺宗诵公长子,28岁继位为帝,在位15年(公元805—820年)。他在位期间,以裴度、李降为相,整顿江淮财赋,以增加财政收入。并利用藩镇之间的矛盾,先后平定了刘辟、吴元济等藩镇叛乱,朝政始有复兴之势。但其晚年,用人不当,宠信奸臣皇甫、程异,荒于政事。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正月,因服用金丹中毒,身体不适,病危之际被宦官王守澄、陈弘志等人谋害,纯公死后传位于李恒即穆宗。
穆宗,恒公是宪宗纯公的第三子,26岁时为帝,在位5年(公元821—824年)。穆宗在位期间,游幸无常,久不视朝,把国家政事忘在九霄云外,无力对付藩镇,造成河朔三镇再割据,朋党斗争更加激烈,争权夺利。穆宗于长庆四年(公元824年)正月十一日,因服金石之药中毒而亡。穆宗死后,传子李湛,即敬宗。
敬宗湛公,穆宗长子,16岁时继皇位,在位3年(公元825—827年)。敬宗在位期间,宠信宦官,贪图安逸,击球玩乐,不问朝政。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敬宗夜猎还宫,入室更衣,就在这时,殿上蜡烛忽然熄灭,在黑暗之中,这位年仅18岁的皇帝被刘克明等人合谋杀死于室内。敬宗死后,立李湛的兄弟李昴为帝,即文宗。
昴公在位十三年,因无子,立敬宗子继位后被杀,立宪宗子遭朋党反对未成,又立穆宗李恒第五子李炎继位。
武宗炎公在位六年,武宗病重子幼,又立王叔李怡(后更名为李忱)继位。
宣宗忱公,宪宗第十三子,37岁时即皇帝位,在位14年(公元847-860年),年号大中。忱公在位期间,恭俭节约,励精图治,明察秋毫,惩治贪官污吏,打击藩镇势力,河朔三镇归顺唐中央,收复长期被吐蕃占领的河陇失地,一度出现大治的景象,被誉为“小太宗”,史称“大中(宣宗年号)之政有贞观之风”。大中十三年(公元559年)八月七日,他服用长生药中毒,一病不起。宣宗死后立长子李凗继位,即唐懿宗。
懿宗漼公,宣宗长子,始封郓王,大中13年(859年8月)即皇帝位,时年21岁,在位15年(公元860-874年),他崇信佛教。懿宗共生有八子,这八个皇子都是后宫所生,不分嫡庶。懿宗在位期间,云贵一带连年兵乱,几经镇压,国力耗空。懿宗死后传位子李儇,即唐僖宗。
僖宗儇公,懿宗第五子,初名李俨,立为皇太子后改名为李儇。12岁时即皇帝位(公元874年)。僖宗儇公爱好游戏,长于射箭、骑马和舞剑。他特别为自己善于踢球(唐代特别风行的一项运动)而自豪。他还爱好数学计算、音乐,特别是掷骰子。他爱斗鸡,和自己的兄弟在斗鸡比赛中打赌。在他将近20岁时,开始坚定地过问朝廷事务, 并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统治者,因此,国家政局有所好转,较为稳定。但是在公元874年爆发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农民军攻克长安,僖宗被迫退到成都。直到中和五年(公元885年)才回到长安。此后唐朝内部朝官与宦官、宦官与藩镇之间的矛盾互相交织,更加激化。田令孜与藩镇王重荣争收安邑、解县两池盐课,引起武装冲突,王重荣与李克用合军进逼长安,僖宗再次出奔兴元(今陕西汉中市东)。文德元年(公元888年)回到长安,不久病逝于长安武德殿。僖宗生前有两个儿子,长建王李震,中和元年九月十六日封。公元883年3月授建王李震为太保。据《旧唐书》和《新唐书》记载,建王李震“玉斗七星,降作帝王之子;金枝百代,生为列圣之孙。冬夏教以《诗》、《书》,春秋训以《礼》、《乐》,然后封其茅土,示以宠光。建王震,天赋明哲,气禀粹和,含日月之英华,蕴山河之瑞秀。心悬寿镜,腹贮学川,智烛不禀而自明,德车非驾而引重。信逾翦叶,名掩刻舟,九苞之凤仪赤霄,五色之麟行丹地。瑶池仙派,非百水之同流;银汉灵源,自三天而别注。况幼禀师训,生知义方,洊雷之象克明,元良之名益著。四教咸备,三善永全,喻葛藟之延长,表瓜瓞之昌炽。仁义道振,孝忠声闻,似睹卿云,如观景宿。堪膺宠擢,可赐爵封,列国之荣,暂领雄藩。宜遵故事,可授开府仪同三司守太保充魏博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兼魏州大都督府长史,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主者施行”。次益王李陛,光启三年十一月十四日封。
据宋朝学者惠洪所撰《禅林僧宝传》记载,唐僖宗病逝前后,宫廷动乱期间,亲王宗室弟兄伯叔皆逃亡,互相无法照顾。僖宗长子建王李震和其母(姓氏失考)带着其弟益王李陛悄悄逃出宫廷,隐姓埋名,躲避逃身。建王李震断发逸游,逃世难出家学和尚,改名普闻。弟兄二人和其母一道先到了湖南石霜,继而又到了江西的吉安府禾山等寺庙求拜诸多禅师学道经。到了吉安府禾山其母带着其弟旁依亲支落业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大丘,改名为李维馨。李震又前去到福建邵武龙湖寺,在此修炼成了该寺的禅师,名普闻禅师。这一历史事实,清康熙年间奉旨入川落业于四川省开江县长岭广西沟李氏三支,于清同治九年修谱时,由志宣公撰的《湘山志》(石印本)也记载,我李氏有祖先(因书前页已损无法考究其名字)十六岁出家受戒,走时带着一只饭瓢,背一个斗笠,他与众不同,一心探求佛教中最精妙的法术,于是先后到了湖南的郴州开元寺、湘山等寺庙拜高师学佛,后修道成佛,他法术高强,为百姓做了很多的善事,寿高百斗,称之为“寿佛爷”,后人修庙祭祀他。故原广西全州修有“湘山庙”,我们的先祖著有《湘山志》。还有清康熙年间奉旨入川落业于开县九龙镇的本支李氏于宣统巳酉元年(公元1909年)所修《开县汉丰李氏宗谱》记载:“号陇西有修道成佛者寿佛爷生于二月初八,历受万代香火。”同时记载:“我祖李维馨居住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大丘株木湾株木大王南坪相公祠下开基所生李昭、李穆,李昭去河南无考,唯我一脉江西始祖李穆生长江西,后迁西粤全州临桂县。”又据现居广西湖南的本支李氏族谱记载,我祖李师祐乃唐僖宗李儇公之谪孙,由江西吉安辅佐赵太祖任骠骑将军于全州。这些史书所记载的历史事实完全相符,既证实了唐僖宗李儇公确有二子,一个当了和尚,一个栖身到了江西吉安,更证明了我广西全州鼻祖李师祐确系唐僖宗李儇公之谪孙。开县汉丰族谱所记载的李穆就是李师祐的别名。
僖宗病危时,因长子建王李震、次子益王李陛两个年龄太小,任观军容使的宦官杨复恭建议立寿王为帝。寿王,名杰,又名敏,改名为李晔。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弟,僖宗几次出奔,他都跟随左右,得到器重。因此僖宗同意下诏立李晔为皇太弟,代理军国大事,并派宦官、中尉刘秀述将他迎入宫中,第二天,僖宗病死。公元888年3月,李晔继位为昭宗,第二年改年号为“龙纪”,晔公在位16年。昭宗在位期间,宦官、朝臣、藩镇为争夺对中央政府的控制权,斗争激烈,藩镇跋扈,战乱不断,皇权衰微。公元900年,宦官刘秀述、王仲先,枢密使王彦范、薛齐屋等“四贵”合谋废黜唐昭宗。一天,乘昭宗酒醉,他们率领禁兵入宫把昭宗囚禁了起来,另立昭宗子李裕为帝。当时力量最强的藩镇是朱温,他早就想夺取唐朝的江山,见宦官另立李裕为帝,便派亲信蒋玄晖秘密进入长安,与宰相崔胤秘密策划,于公元901年发动神策军(禁卫军),攻杀刘秀述等宦官,迎昭宗复位。昭宗将军国大事委任宰相崔胤处理,宦官对此不满,昭宗又与崔胤等密谋诛杀全部宦官。不料事情败露,宦官韩全海便劫持了昭宗去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投靠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朱温带兵围困凤翔,使城中粮食断绝,又遇严寒大雪,城中军民大量冻饿而死。李茂贞只得接受朱温的条件,送出昭宗、韩全海等人,朱温就地诛杀韩全海等宦官数百人,之后回兵长安,杀尽宫中宦官八百余人,唐朝持续一百多年的宦官势力,至此被彻底铲除。朱温因诛杀宦官有功,被封梁王,从此挟天子以令天下,控制了中央政权。公元904年,朱温杀宰相崔胤,胁迫昭宗从长安迁往洛阳,行至挟州(今陕西省挟县),朱温将昭宗随从二百余人杀死,换上他的亲信。昭宗暗暗差人送信出去请求四方藩镇出兵勤王。到达洛阳后,昭宗被严密监视。这时,藩镇中的晋王李克用、岐王李茂贞、蜀王王建、吴王杨行密等接到了昭宗告难的密信,纷纷发表檄文,声讨朱温,说要出兵救出昭宗。朱温见留着昭宗已成为祸害,就暗令判官李振赶到洛阳,与自己养子朱友恭,死党氏叔琮、蒋玄晖等人密谋要除掉昭宗。公元904年8月壬寅日夜间,昭宗宿于椒殿。蒋玄晖带领牙官吏太等一百多人夜叩宫门,谎称有紧急军情要面奏皇上。守门官裴贞不知是诈,打开宫门,史太等一拥而入,杀死裴贞后冲入后宫。蒋玄晖在昭仪李淅荣的房内找到了昭宗,昭宗就单衣赤脚地逃出寝宫,又碰上了史太。李淅荣以身挡住了昭宗,史太先一刀砍死了李淅荣,又一刀将昭宗劈死。朱温假装预先不知道,伏在灵柩前痛哭流涕。
晔公配皇后黄、余、何、王氏,共生十七个儿子,其名讳如下:李裕、李栩(棣王)、李禊、李礼(度王)、李祎(遂王)、李秘(景王)、李祺(祁王)、李禛(雅王)、李柷(辉王)、李祥(琼王)、李祯(端王)、李祁(丰王)、李福(和王)、李禧(登王)、李祜(嘉王)、李   (颍王)、李祐。公元904年昭宗死后,立第九子李柷为帝,即哀帝。祝公原名祚,原封“辉王”,生于公元892年,于公元904年8月,朱全忠杀害其父王昭宗后继位,改国号天佑元年,年仅十三岁,虚王位三年,于公元907年被宣武朱全忠杀害,葬于温陵。朱全忠废唐自立,建国后梁,都开封。自此,历时289年的大唐帝国结束。
朱全忠篡位后,对唐朝后裔企图斩草除根,当时就杀了昭宗八个儿子。其他几个儿子及宗室子孙和祝公的幼子熙照(才岁余)都危在旦夕。就在这时,承蒙忠良和皇室宗亲叔伯弟兄的保护,救出了一些皇室后裔,避难于江西、福建等地,这样唐王朝李氏后裔就被保下来了。如祝公幼子李熙照就承蒙其堂叔李开来(字瑞采,生于公元831年,唐室遭难时,他任浙东尉,公元908年,他已77岁)把熙照从危难之中救出来,从河南洛阳弯山绕道,昼伏夜行,沿途躲避搜查,终于逃回李开来的原籍--福建邵武。之后,李熙照认李开来为义父。熙照公在此繁衍子孙,众多人口,很快发展成为南方的一大旺族。其后裔人才辈出,至南方大始祖火德公之后,蕃衍不穷,分支胜多,其子孙不仅播迁于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20多个省市,甚至远在美国、日本、加拿大、印度以及欧洲各国的华侨李氏寻根求源,也都归于火德公门下。追溯历史,宋代名将李纲、新加坡前任总理李光耀、曾任台湾***主席李登辉均是火德公的后裔。
据《大唐帝国族谱》记载,陇西李氏南迁入闽、赣,始祖是大唐帝国的后裔。如李衢是世民公十世孙,唐宣宗李忱公的侄儿,即李凗的堂兄。他就是由长安迁居于江西建昌的,他生有四子:轩、辕、?、辂。其后子孙繁衍,派系众多。李衢第四子李辂派系为:辂、德、宝、弼、岑、林、楹、崇、义、乾、朝、集、千、端、可、夫、亭、文、本、处、如、吉、士、春、韶、淑、近、日、开、正、大、光、明、显、忠、厚、传、家、鸿、儒、尚、国、华,此四十三世,清晰可数,井然有序,李衢公的后裔,人才辈出,明朝有李享、瑞,官至中书;有李文郁,为帅府,李文郁后迁江西九江德化,其后有李鸿达与子李道生,在清朝乾隆时期,父子都官至翰林。所以,从唐末黄巢起义至五代时,因中原地区长期动乱,唐王朝李氏宗室子孙自长安转道开封再迁往福建、江西、浙江、安徽等省,也有直接自长安随堂叔、王审到福建的邵武、宁化石壁和江西的吉安、吉水、泰和等地避难定居的。如:李纯公子汝阳王琎公四世孙庶公,唐末时为避朱温之乱,从陕西凤翔迁徙到浙江的绍兴,其后代又迁徙到江西定居。又如:唐末宗室后裔李孟,也因避黄巢之乱,由长安迁到汴梁,继迁福建宁化石壁乡。陇西李氏还有因在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做官而落户于南方的。如李信公裔孙李泌,字长源,他是唐时封为的邺侯,他的裔孙避朱、梁翦灭之祸,随王孙做官到福建,定居福建长溪,成为长溪的著姓。
唐末,规模宏大的黄巢起义(公元875年),使赣南成了兵戎相见的战场,因此战乱期间,唐王朝李氏子孙在江西以居虔、信两州为最甚,在福建则以建州、福州为甚。闽西的宁化,正处在建、信诸州之南,虔州之东,未受兵祸,故成了当时避祸乐土,于是赣南的客家先民纷纷从石城过大畚桥,翻越岭隘,进入宁化石壁村,在此休整一段时间后,再散布闽西各地或从永定、上杭迁往广东等。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大丘和吉水县以及福建的宁化石壁等地成了唐王朝李氏子孙迁徙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以至于海外的中转站。迁至广东、海外的陇西李氏,多数是以福建为中转站;迁至广西、湖南、湖北的陇西李氏,多数是以江西为中转站。
四、师祐公在广西全州开基由来及身世业绩和发派
师祐公在全州开基由来:据广西、湖南汉、榜、标、机、聪公五大房裔孙各房,先后在明、清两朝和民国年间续修的《李氏族谱》记载:师祐公在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大丘长至八九岁时,从家训中得知唐末昭宗皇帝即叔祖和他的十七个儿子中有八个儿子被朱全忠杀害,于是决心练得一身本领,报效祖宗。故此,族里将师祐公送去吉安府吉水县樟树湾顾村,聘请了一位武林高手和才学渊博学士,教师祐公习武学文,当师祐公文武兼备时,辅佐宋太祖赵匡胤建宋,被封为广西桂林府全州临桂县牛卫将军,后升为骠骑将军,直至柳州都督。
师祐公身世业绩:师祐公为官一生勤政廉明,业绩辉煌,上得朝庭宠信,下受万民称颂。其先世业绩广西、全州《李氏族谱》中有记载,由于师祐公官兵一致,平匪有功,因此加薪晋级提升为柳州都督。师祐公驻柳五载后,国库盈丰,人民安居乐业;因年迈,朝廷令其休养,任其选择养老地广西全州县城西五台山下洗马塘,插占地方八十里共十四处。
师祐公落居全州长乡五台山下洗马塘后,在此居家蕃衍子孙20余代,达400多年。传至师祐公位下第四世孙思用公时,居住地迁到了今全州县城西龙水镇双车上宅村。其后在此地建有“祐公祠堂”。此宗祠至今还完好无损。千余年来,历代祖宗都在这里集会祭祖,开族会等。现在宗祠的正堂还供着历代祖宗的灵位。公元1987年,广西全州、资源、兴安、荔浦和湖南的新宁、江华等地师师祐公后嗣修谱时,由文机公位下十九世孙国求在原有对联的基础上,重新撰写有132个字的宗祠对联:五千年历史溯至理官皋陶佐虞治国李牧辅赵强兵秦斯汉广唐密宋纲明自成清秀成民宗仁共先念英雄豪杰扬中外业跋有光昭日月永树雄心应使后浪推前浪;二百代道经创于始祖老聃探源明理世民开疆拓土诗白词煜文遨水冰医时珍商嘉诚政光耀科政道圣哲贤才弥今古名声显赫辉乾坤更立壮志犹冀新人胜旧人。此对联立意好,凡我族伟人英豪名杰都活跃于字里行间,特别是大气开阔,催人奋进。
还有荣祯、灿河等本家族人在古老碑文基础上,重整了碑志,现将碑志全文引录于后:
先祖师祐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樟树湾人,生于唐末终于宋初,曾任广西全州骠骑将军和柳州都督,离役后择居全州洗马塘,后迁居龙水双车上宅村,披荆斩棘开荒修渠建立家园,插占地方共十四处,至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在这四十余代的漫长岁月里,其裔孙,由于兵荒马乱而避难他乡,或遇祸害而隐居别处,或为谋生和社会变动被迫流离他乡,近则移居全州、桂林、临桂、资源、兴安、荔浦等地,远则迁居湖南、四川。在封建社会里由于交通不便,邮递困难少通音信,家族之间失去联系,族人相见互不相识,视若外人。公元1984年,全州大弯乡大洛塘李荣池等翻阅师祐公后裔遗留的谱书,追本溯源证明龙水上宅是我族的发详地,此谱与江西村李柏荣等收藏的李氏族谱对照完全相合,后经清谱合族,查明如今的桂林市以及全州、资源、临桂、临川等县范围内的百余个大小村庄的李姓人,均系师祐公的支流。尔后,上宅李铁民等掘地翻石时又挖到了乾隆五十年间的碑文三块,上面载有我族老前辈修建祠堂的事迹,刊有辈行二十代:承景继思连,守恭臣自友,元夫一士葵,祖维志延克。现查明,自祜公位下20余代裔孙所用行辈与此字辈相符。此后,因分居各地,各自议定了字辈,形成了同祖不同派行的多个支脉。为此于公元1987年7月15日(农历)祭祖时,各村到会代表一百四十七人对其重整辈行问题作了具体讨论研究,大家一致同意按照碑刻辈行排列合辈,并切实执行,让先祖之血脉源远流长。
师祐公发派嫡裔世系名讳:据广西全州县龙水镇双车上宅村(大西江粮管所退休职工),现任李氏公堂常务理事坤杰提供的民国初年所修《李氏族谱》记载:师祐公生于唐末,终于宋开宝年间,葬于长乡俞姓山场,地名黑石蟠龙塘小山岗,坐西向东。配张氏,生三子义、佩、贵,属师祐公位下的第一代“承”字辈。其长子:承义,字碧如,生二子作、富;次子:承佩,生三子:仁、杰、麟;三子承贵,授武功大夫,好耕读,遂择万乡和全乡小官,双车上宅及五台山五岭而居,生殁失考,葬五台山九牛岩,配熊、唐氏(葬望牙山),生二子迁、远,属师祐公位下第二代孙,“景”字辈。贵公长子景迁,配蒋氏,生子兴;次子景远,配廖氏,生二子全、麟,属师祐公位下第三代孙,“继”字辈。景迁公长子继兴,配林、杨、唐氏,生二子用、铨,属师祐公位下第四代孙,“思”字辈;继兴公长子思用公,配倪钱氏,生子仲连,属师祐公位下第五代孙,“连”字辈。仲连公配王氏,生四子善、成、荣、贵,属师祐公位下第六代孙,“守”字辈。连公长子守善,配谢蒋氏,生二子辅、弼,属师祐公位下第七代孙,“葵”字辈。次子守成,配唐氏,生二子文、武;三子守荣、四子守贵配后嗣均失考。恭弼公配吴氏生子臣展、业,属师祐公位下第八代孙,“臣”字辈。臣展公配唐、张氏生子智、信,属师祐公位下第九代孙,“自”字辈。智公(字辈为“自”)配唐氏生四子德、宗、炳、全,属师祐公位下第十代孙,“友”字辈。友德公配、后嗣失考;友全居旧址双车上宅;友宗居龙水镇双车江西村;友炳居五甲,其后嗣移居五十都堂甲背,配失考,生四子忠、圭、杰、兴,属师祐公位下第十一代孙,“元”字辈,其子元兴,公配蒋氏生五子成、昭、仁、权、琳,属师祐公位下十二代孙,“夫”字辈。大成公,字季学,号斗山,承议郎,任江苏州判,配蒋氏生雷、桂,属师祐公位下第十三代孙,“一”字辈。长子一雷公,字馨伯,随仕翰林学士,卒于苏城,配唐氏生子士景、升;一桂公,字诜伯岁,赐进士,配失考,生子承、昱、文、进,属师祐公位下第十四代孙,“士”字辈。士景公,字京叔,任府判,配唐、张氏生子孙芳(字辈为“葵”),属师祐公位下第十五代孙,“葵”字辈,这一辈另有名讳记载的有五弟兄,名叫葵瑞、义、菖、蒂、夔。芳公字国芳,配失考,生子祖樘,属师祐公位下第十六代孙,“祖”字辈。此外另有名讳记载的有九弟兄,名叫祖桓、楫、植、楦、株、宗、志、惠。祖樘公,字宗让,配失考,生子维鑑,属师祐公位下第十七代孙,“维”字辈。此外另有名讳记载的有九弟兄,名叫维炳、嵩、炬、炫、聪、錀、辉、章、林。维鑑公,字鑑忠,明永乐丁酉年科举人,候选知县勅授文林朗,配蒋氏生志全,属师祐公位下第十八代孙,“志”字辈。此外另有名讳记载的有九弟兄,名叫志瑛、存、奉、杰、远、瑺、惟、莫、康。志全公配失考,生子延寿,属师祐公位下第十九代孙,“延”字辈。除此另有名讳记载的有十弟兄,名叫延文、轩、通、湘、润、立、纪、金、珏、享、珣。延寿公,字城,配失考,生三子振、霖、铜,属师祐公位下第二十代孙,“克”字辈。此外另有名讳记载的有十四弟兄,名叫克璋、瑶、木、瑞、孜、政、莹、壁、玉、轩、秀、扬、煜、升、韬。城公长子克振,建功郎,配失考,生三子聪、枧、槐;克振公长子文聪的裔孙迁徒到广西兴安县落业至今。城公次子克霖,贡生,配失考,生子汉。城公三子李铜,字克略,配唐氏生三子,进士任江南江宁县令。注:清康熙年间,由湖南新宁县奉旨入川,落业于原四川定远县(现武胜县)的标公裔孙所修《陇西李氏续修宗谱》卷一记载,铜(恫)公由进士仕广西清湘知县,寓籍全州,配朱氏生三子。对此,广西、湖南、四川所修老谱记载的铜公名字、配偶、任县令地点等虽有出入,但三省老谱记载的铜公生殁、由进士任县令和所生三子的名字及出生地、分居地、沿袭的字辈谱均完全一致。据分析,当时各地修谱时有可能是凭记忆口传,因此,铜公“配唐氏生三子”是准确的。其长子名文榜,字思源,又叫正钦,举人;次子文标,字思贞,又叫至钦,岁贡;三子文机,字思恩,又叫昱钦,监生。属师祐公位下第二十二代孙,“文”字辈,此外另有名讳记载的有二十大房,名叫文高、亮、亭、宝、景、崇、夔(文夔公,军功保举,先后任湖广长沙府府丞,宗顺州驿宰生待征。)、态、峰、禄、学、深、富、枧、槐、吉、恳、忠(文忠,字思本,据《中华姓氏通史李姓》一书记载:是明代南直人,官至大都督府左都督,封曾国公,死后追封歧阳王。)、柯、沛。铜公长子文榜公,字思源,又叫正钦,居原全州万乡火烧桥油头乡溪即今广西全州县龙水镇双车上宅村,配何氏生子作。铜公次子:文标公,字思贞,又叫至钦,由全州徙居湖南省宝庆府新宁县盆溪村,生子发琳;铜公三子:文机公,字思恩,又叫昱钦,于明朝宣德年间(公元1426年)由全州旧居迁徙西延的梅溪即今广西桂林资源县梅溪镇庄塘,前配蒋氏生一子名德聪,其后嗣徙居广西荔浦县的大莫开基落业至今。文机公后配王氏生五子泰、鸾、宝、祥、侦。
汉、榜、标、机、聪五大房分居五县之后,其裔孙各自议定字辈,故形成了五支派系。
清康熙年间徙居四川省开江县长岭广西沟和重庆市万州区水田坝、熊家槽、开县九龙镇开基落业的文机(昱钦)公的裔孙,又形成了三支派系。
本支族由于历史悠久,分布广远,加之千年以来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尽管历代祖宗都曾有过清谱合辈的愿望,也有的纂修了一些谱牒,但均不完整,合族也未成功,实为憾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岐阳李氏文化研论联谊实名QQ群 432208632|手机版|小黑屋|岐阳李氏老三房宗亲总会官网|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沪ICP备14027543号-1|   

GMT+8, 2024-5-2 22:14 , Processed in 0.12899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