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2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光历史人物:明代开国第三名将岐阳王李文忠

[复制链接]

858

主题

1310

帖子

6497

积分

管理员

景隆支石跋河宗亲会创建人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497

论坛元老意见之星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荣誉管理家族贵宾热心会员家族之星家族元老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2 20:07: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明光历史人物:明代开国第三名将岐阳王李文忠

贡发芹

李文忠,字思本,小字保儿。元至元五年(1339年)出生于泗州盱眙县太平乡(今安徽省明光市明光街道办事处)。明太祖朱元璋二姐之子。

李文忠高祖李五二,曾祖李六二,祖父李七三,父亲李贞,世居泗州盱眙县太平乡明光集。李贞生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从小就养成孝敬长辈、尊重亲友的好习性,为人敦厚勤俭,谦虚谨慎。李贞家境贫寒,住在池河东岸太平集的一个小渔村里,靠打鱼为生。三十岁才娶朱元璋二姐为朱佛女妻,生二子,长失纪保儿是李贞与朱佛女次子,后举家迁徙至临淮之东乡。元代末季,中原地区像沸腾的开水,喧闹不堪,战乱连连。李贞见乡里有人在广置田产,扩建府宅,不惜花费大量精力,想方设法聚敛财货,就叹息道:“此何时也,乃欲为富家翁耶?”于是捐出自己家中所有资产,杀掉耕牛和小猪,置办酒食,招待乡民,与乡民约定,共同防守瞭望,遇事互相帮助。过了一不长时间,各地乱兵四起,并攻入李贞家乡境内。当时淮河以东还是元兵驻守,李贞于是带着全家避乱淮东地区。

元至正十年(1350年),保儿十二岁时,母亲不幸病死,时年三十六岁。从此,保儿与父亲李贞相依为命,辗转浪迹于乱军之中,两年多时间,东躲西藏,朝不保夕,几次濒临死亡。保儿后来在《感怀》诗中详细地描述了自己所经历的艰辛窘迫和人生际遇:

“家贫无束脩,八岁惟饭牛。十一亡所恃,哀泪垂荒丘。十四值兵燹,随父东西游。残生若朝露,日夜生悲愁。……幸遇圣明主,训教知谋猷。爱有如亲生,深思何以酬?十八总众兵,受策驰貔貅。……”

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带领汤和、徐达、周德兴、邓愈等二十四名将士南攻定远,收编了定远张家堡驴牌集地方武装三千多人、横涧山缪大亨部两万多人和冯国用、冯国胜兄弟数千武装,合计三万多人,经严格操练后,率领这支大军南下攻下滁阳(今滁州)。得知此消息,保儿跟随父亲李贞赶到滁阳军营,拜见到了舅舅朱元璋,舅甥相见悲喜交加,曾痛哭一场。朱元璋见外甥李保儿虽然衣衫褴褛,两只大眼睛却炯炯有神,长得虎头虎脑,显得特别精神,就十分喜爱。朱元璋从李氏父子口中得知自己二哥、三哥均已不在人世,李氏父子已成为他唯一的亲人,感慨万千,就说:“外甥见舅,如见母也。”说罢,便将他收为养子,改姓朱,取名文忠,并专门延请名师教他读书识字。并告诫文忠说:“一个人虽说不可以不知晓儒家学问,但当今之时,应当多学习弓箭马术等功夫。”朱元璋为笼络人心,还将定远孤儿沐英也收为义子,改姓朱,把朱沐英和朱文忠一起交由妻马氏抚养,舅母马氏待文忠和沐英如同己出。朱元璋同时留李贞做军中留守

朱文忠天资颖慧,敏而好学,“初令就学,颖悟辄能记忆”,一边刻苦攻读儒学和兵法,一边认真练习武艺,所学知识和技术犹如平素熟悉一般,很快掌握。几年时间,朱文忠就能诗善歌,诚实恭顺如温文雅尔的读书人,又精通武艺,功夫超群。

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得徽州宁国名儒朱升进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利用当时有力形势,发展自己,消灭周围分散的元军和其他割据势力。此时,十九岁的朱文忠已经文武双全,样样擅长,尤其偏重武艺,朱元璋决定把他放到军中锻炼,就命朱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自己的亲军,随自大军增援池州。朱文忠作为常遇春先锋官,首次领军将兵,一出马就立了战功,一举击败驻扎在池州的陈友谅部将赵普胜军队,夺下池州。接着又率部攻破长江中游汉政权陈友谅部。随后又受命进军青阳、石埭、太平、旌德四个县,全都攻克。在万年街击败元朝院判阿鲁灰,又在于潜、昌化击败苗军。骁勇善战在诸将之中首屈一指,初露锋芒。

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集中兵力,向浙东、浙西、皖南发展。三月十八日,命左副都指挥朱文忠会同行枢密院判邓愈、元帅胡大海由徽州率部进入浙东向建德路开发。朱文忠一马当先,连挫元军,克旌德,继而进攻淳安,夜袭洪元帅,降服其部众千余人。合广兴翼元帅邓愈、胡大海打败元军守城主将元参政不花、院判庆寿、长枪元帅谢国玺等人,夺取浙西重镇建德,改为严州府,辅助胡大海一同镇守建德。这次战斗获得了敌人许多资货财物,朱文忠怕士卒贪取财货,行贿受贿,丧失斗志,就下令全部焚烧掉,并且告诫部下说:“这个不值得可惜,如果大家能够努力破敌,还怕不富贵吗?”朱文忠立德兴翼,因此得到朱元璋信任,被授为帐前总制亲军左副都指挥使司兼领元帅府事,驻守严州。

严州新下,城垒未固。元地方武装首领苗帅元左丞杨完者率苗、僚数万军队水陆并进,直指严州。朱文忠根据杨完者杀害异己、抢掠民女、众叛亲离的情况,决定采取战抚的策略。于是朱文忠率一支轻兵进攻其陆军,将陆军击败,把敌人耳朵和首级割下,浮在巨型竹筏之上,顺溜漂至元军水营,杨完者水军见此情形,个个目瞪口呆,知陆军已经惨败,吓得心惊肉跳,仓惶遁逃。杨完者败退之后,不服,又纠集部队来进犯,朱文忠再次与邓愈一起率军将其击退。

六月初六,朱文忠以浦江与建安相邻,就乘胜追击,率兵东进婺州,由小道进军,顺利攻克浦江县,稍事整顿。浦江义门郑氏一家,自宋建炎年间聚族同居,元至大间旌表为孝义之门,其家避兵于山谷种,朱文忠使人访其所在,让他们全部返回家中生活,并派兵保护。当地民心大悦。在浦江,朱文忠还到处张贴安民告示。严谨将士烧杀抢掠,有违者,格杀勿论。百姓见朱文忠说道做到,十分高兴,奔走相告。朱文忠因此赢得了爱民如子的好名声。

至正十九年(1359年)正月,朱文忠乘胜前进,会同胡大海率军攻占浙江诸暨,改名诸全,又与胡大海拿下金华,将诸全交由谢再兴驻守,金华交由胡大海驻守。为严明军纪,朱文忠再次命令部下,禁止军队焚火打劫,以示恩惠、信用。

泰州人张士诚曾是盐贩子,后来成为义军首领,曾受朱元璋招抚,后又投降元朝,反复无常。是年,他与元朝浙江丞相达识帖木儿走到一起,达识帖木儿曾在见得、徽州同无正文、胡大海反复争夺。达识帖木儿苗帅杨完者部队纪律很坏,所到之处,烧杀淫掠不止,桀骜难驯,稍不注意,就有被杨完者吃掉危险。于是,达识帖木儿就与张士诚相谋,共同除掉杨完者张士诚也痛恨杨完者,遂赴约向杨完者部队发动突然袭击。杨完者猝不及防,兵败自杀,部队随之溃散。八月,杨完者苗军为寻出路,就委任元帅泰不花等持杨完者部将员成书信前来献款,并且说其部帅李福等士卒家属俱在,桐庐,全部愿意归顺朱元璋,朱文忠不敢擅断,就请示朱元璋,得到了批准,及时将朱元璋意见转告给员成。九月,朱文忠与胡大海赶到桐庐,员成率元帅刘齐、刘震、黄宝、蒋英主动等主动出降,李文忠纳降了苗部,获得三万余人。朱文忠鼓励三军将士道:“患不战而,何患不富贵?”军威随之大振。在严州保卫战中,朱文忠的军事才能深得朱元璋赏识,同月,朱文忠被晋升为同佥,行枢密院事。

至正二十年(1360年)二月,一开始就没有把朱文忠看在眼里的张士诚见朱文忠后方空虚,就趁机派军队侵扰严州,朱文忠使用了奇兵,率军于东门抵御,另派手下一个将军带着精锐之师悄悄出小北门,抄小路迂回敌后,突然袭击敌人,攻其不备,两军夹击,大破张士诚。但张士诚不服气,四月,张士诚再次率兵进攻大浪滩。朱文忠又在大浪滩将其打败。张士诚吃了败仗,愤愤不平,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十二月,派遣将领陆元帅、夏元帅、花将军等占据分水县之新城三溪,以威胁严州,遏制朱文忠队伍。朱文忠决定拔掉这颗钉子,于是派何世明又率精兵一千余人进攻三溪,将其击败,攻克分水县城,阵杀张士诚得力大将陆元帅,焚烧敌人营垒。张士诚从此再也不敢窥视严州了。

至正二十一年(1621年),宋龙凤皇帝小明王韩林儿封朱元璋为吴国公。五月,朱文忠受朱元璋之命修筑严州城,三个月顺利完工。六月,朱文忠承朱元璋之命署金华分省事。胡大海拔信州,生擒陈友谅平章李明道、宣慰王汉二,送往朱文忠处,朱文忠非但没有杀了他们,反而当即将他俩释放,并以礼相待,命他俩前去招降建昌守将王溥,他俩不辱使命,成功说服王溥带着前来投降受抚。

至正二十二年(1622年)二月初七,金华苗兵将领蒋英、刘震、李福叛变,暗中投降了张士诚,趁金华守臣参政胡大海不注意,突然袭击,用袖锤击碎胡大海脑袋,并杀害了郎中王凯、总管高子玉等人。金华落入苗帅之手,整个浙东震动。典史李斌用绳子吊出城,向严州朱文忠告变。朱文忠面临险境,他果断派遣椽史郭彦仁、元帅何世明率兵讨伐,蒋英等人害怕,放兵抢掠,夜半驱掠城中子女,开门南逃,投奔张士诚而去。朱文忠安排好衢州防务,亲自率元帅袁洪等部人马夺回金华,并安抚胡大海部众,得以转危为安。二月十一日,处州苗军元帅李佑之、贺仁等得知金华叛变杀掉胡大海消息,也立即发动叛乱,杀害院判耿再成、行省都事孙炎、知府王道同及朱元璋养子朱文刚等,占据了处州(今浙江丽水)。朱文忠闻讯后,派遣将领王佑、何世明率军驻屯缙云,以待元军,围切断苗军去路,谋取处州。三月,朱文忠被授为浙东行省左丞,总摄严、衢(今浙江衢州)、信(今江西上饶)、处、诸全等地军事。

张士诚二月初七得知金华兵变,初八就派其弟张士信乘乱帅兵万余围攻诸全,守将院判谢再兴权利据守,相持长达二十九天,最终为谢再兴所败。张士信非常气愤,再度增兵就亲率十万吴军猛攻诸全,诸全守将谢再兴不得已向朱文忠告急,朱文忠派遣胡大海之子同佥胡德济率兵前去救援。谢再兴认为援兵太少,还不能击败敌军,因此再次请求朱文忠增兵,朱文忠却因兵少派不出援兵。就召集手下众将研究对策,大家认为诸全情况危急,敌众我寡,硬拼肯定吃亏,请求大将军徐达、平章邵荣率兵火速支援也来不及,只有自己想办法。综合大家意见,朱文忠决定胜在智取,先守住诸全、严州,然后再出奇兵,一举歼灭来犯之敌。正巧此时朱元璋已经命邵荣前来讨伐处州乱军,正在路上。于是朱文忠便与都事史炳商议,现在敌人盛世强大,我军单弱,只能以计谋取胜。目前只有乘机制造假象,扬言义军很快大军压境,徐右丞、邵平章已率大军即日就到,以此打击张士诚军气焰,乱其军心,等到敌人气馁之际,突然袭击其营寨,攻其不备。众将一致称善,分头行动。徐达、邵荣已从建康将兵十万星夜奔驰,直指诸全的消息很快张士诚的整个军营传开,上下十分恐惧,无心恋战,张士诚也信以为真,为免三面受敌,全军覆没,张士诚决定趁徐达未到之际赶紧撤营收拾行装连夜撤军。朱文忠得悉张士诚企图趁夜逃跑,就立即命令诸全城中的谢再兴部队和外围胡德济的援军立即夜袭敌营。谢再兴、胡德济接到命令之后当即挑选了精锐士卒,组成敢死队,夜半突袭敌营。正在撤营准备遁逃的张士诚部顿时大乱,张士诚深恐徐达等援军赶到,仓促命手下且战且退,谢再兴、胡德济率部乘机追杀,张士诚损兵折将,大败而逃,士兵互相踩踏而死和落水溺死不计其数,张士诚部将吕珍侥幸只身逃脱。诸全因而得以保全。此役又一次显示了朱文忠临事不乱,沉着应对的军事才干和用兵智谋。到三月底,邵荣、胡深等收复了处州,浙东叛乱被彻底评定。

十二月,广信元帅葛俊擅自发动民夫加高城墙,加宽护城河。朱文忠派人送信制止,葛俊拒不奉命,还对朱文忠出语不逊,朱文忠遂派遣从事王辰前去湿地察看。王辰返还,对朱文忠说:“葛俊的守城像原来一项坚固,若突然派兵至城下,将会激起兵变。”朱文忠默然良久,说:“这个人不足惜。都是因为已郡百姓生命缘故,姑且放过他。”后朱文忠又派遣都事刘肃前往开导抚慰,并且晓之祸福之理,葛俊才顺从听命于朱文忠。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张士诚自称吴王。四月张士诚以其统治地区盛产粮食鱼盐,物产丰富为饵,引诱朱元璋镇守诸全的部将谢再兴叛降于吴。谢再兴属淮西旧将,是朱元璋侄子朱文正岳父,朱元璋不给谢再兴知道就将谢再兴次女嫁给徐达,后又调参军李梦庚接节制诸暨兵马,将谢再兴降为副将,谢再兴被逼反。他捕捉李梦庚和元帅王玉、陈刚到绍兴投降了吕珍,朱元璋对此非常愤怒。九月,张士诚派谢再兴率吴军进犯东阳。朱文忠派遣元帅夏子实为为先锋,朱文忠率亲兵继其后,郎中胡深亦带兵前来会合作战,迎战于义乌。前锋刚开始接战,朱文忠就率领千名骑兵横突敌阵,敌人见朱文忠挥舞大旗,带领将士猛冲过来,都吓得惊愕不已,很快溃乱,吴军大败,谢再兴单骑逃跑,但朱文忠无法收复诸全。这时手下胡深献上一计:“谢再兴现在盘踞诸全,易守难攻。如果我们现在想战胜他们的话,应当在诸全附近再筑一城,与诸全形成掎角之势,即使拿不下诸全,也可以防守严州,这样诸全就不重要了。”朱文忠觉得胡深之计言之有理,当即采纳,在离诸全五十里处五指山下另筑一个诸全新城(今浙江新登),令同佥胡德济驻守,对诸全构成严重威胁。

张士诚见朱文忠筑了新城,就立即派遣司徒李伯升率十六万大军前来进攻,朱文忠率兵顽强抵抗死死守住新城,李伯升大军围攻多日,但城池坚固,始终未能攻克。这一役又一次历练了朱文忠的军事才智。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即吴王位,建百官,置左右丞相。把张士诚列为主要进攻目标。十月,朱元璋升朱文忠浙东行省右丞。有朱文忠在,张士诚不敢越雷池一步。朱元璋得以免除后顾之忧,从而集中力量与在西线与陈友谅争雄。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二月,吴王朱元璋封二姐朱文忠母亲为吴孝亲公主,封朱文忠父亲李贞为恩亲侯、驸马都尉。

同月,张士诚不甘心失败,为泄诸全失败之愤,又派司徒李伯升率二十万大军与叛将谢再兴再次进攻新城。他们来到城外,建筑防御工事十余里,庐舍、仓库不计其数,于此同时,他们又调集数万精兵,驻扎在诸全新城北十里处,来阻绝援军,气势逼人。朱文忠见敌人势在必得,就亲率朱亮祖等于二月二十九日迅速救援,进驻距离新城二十里之处,列阵以待,并派指挥张斌、元帅张俊率水师出浦江主动迎战,作为声援。张士诚担心李伯升、谢再兴不是对手,又派兵自桐庐(今浙江桐庐)、乌石溯富春江而上,经钓鱼台(今浙江桐庐西)直指严州。朱文忠于是命令舟船扼守长江,派遣何世明、袁洪、柴虎三帅守城,而自己率指挥朱亮祖以下行至浦江,衔枚而进,并且命令处州将士前来会合。

胡德济从新城派人出来告知朱文忠说,贼军势头极盛,硬拼恐怕难以取胜,应当驻扎以待大军救援。朱文忠见将士多有疑惧,就激励大家说:“用兵在于谋略,而不在于人数众多。”于是下令道:“敌军多而骄,骄兵必败;我军少而锐,以锐遇骄,必能克敌制胜。敌军辎重堆积如山,这是上天要使你们富裕起来,你们一定要努力作战,一举击败敌人!”朱文忠带兵进至龙潭,敌营不足二十里,当时有股自东北而来的白气覆盖军队上空,朱文忠占卜,卦上显示战则“必胜”,朱文忠信心更足了。时间不长,候卒报告敌人来了,朱文忠骑上快马前往观看,离开营地很远时间很久,元帅严德竭力劝止说:“三军之命悬于主将,一有不戒,众何恃焉?”这时朱文忠才返回营地,决定次日早晨与敌军决一死战。

第二天清晨,大雾笼罩,天空昏暗,数步之内,看不清人马。朱文忠召集诸将仰天发誓道:“国家的安危成败在此一举,我朱文忠一定誓死杀敌报国,不敢贪生而死于三军将士之后。”于是命元帅徐大兴、汤克明等统率左路大军,严德、王德等统率右路大军,而自己亲率中路大军迎击敌人。正好处州援兵这时也及时赶到,开始向张士诚发起总攻。朱文忠大喝一声,冲向敌阵,奋勇搏击,只杀得天昏地暗,因为雾太大,敌人也不知道朱文忠手下究竟有多少人马,因此战争打得十分惨烈。朱文忠身先士卒,血染战袍,连战马也被染成红色。浓雾稍散,朱文忠勒马高出,见敌人精锐骑兵就在前方,就怒吼一声,横握长矛率领数十名铁甲轻骑,从高处奔驰而下,冲往敌军中坚之中。敌军精锐骑兵将朱文忠重重包围。朱文忠大槊一摆,左刺右挑。挡在前面的几个敌军刚刚把长矛向朱文忠刺来,朱文忠冷冷一笑,大槊左右一颤,敌人长矛即被震落于地,朱文忠向前一次,双手较力,一个敌人被大槊高高挑起,掼于地下,当场毙命。朱文忠回槊一拨,刺断前面一敌咽喉,立仆于地。他向右一摆,一敌被打下马去。这时,一敌骑绕至朱文忠背后,长枪猛刺朱文忠后心。朱文忠往马上一伏身,敌人长枪刺空。朱文忠回手将大槊向后一摆,“啪”的一声,正打在这个敌人头上,半个头立即被砸扁了。他顺手提槊,挺身带马,向前冲去。一杆大槊,神出鬼没,亲手杀掉许多敌人,顷刻间,数百敌人骑兵葬身朱文忠大槊之下。朱文忠所率将士也个个身手不凡,以一当十,在朱文忠带领下在敌阵猛冲直撞,所向披靡。敌人立即大乱。接着,朱文忠身后大军乘机进攻,城中军队也擂鼓呐喊着猛冲出城,一时间刀光剑影,杀声震天,张士诚敌军抵抗一阵便招架不住,很快大溃,向北逃窜。朱文忠哪里肯放,一声令下,率领大军追击败兵数十里,斩首数万,敌人倒闭数十里,溪水尽成血色,俘获将领同佥韩谦等六百多人,士兵三千多人,马八百,收缴敌人辎重、铠甲、兵器、粮草,不计其数。朱文忠进入新城,诸将都喜相庆贺。清点俘虏,发现敌人将领中仅司徒李伯升及张士诚第五子得以幸免逃脱。捷报传来,朱元璋大喜,并将朱文忠召回,整日设宴慰劳,赏赐御衣名马,朱元璋同时还重重赏赐了朱文忠手下将士,然后命朱文忠返回军中,镇守严州。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五月,朱元璋发布《平周檄》,历数张士诚八条罪状。经过三个月的整顿,秋天,朱元璋任命相国徐达为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率领二十万精兵向张士诚发动总攻,讨伐东吴,徐达决定先攻打湖州,然后再进攻张士诚老巢苏州,朱文忠受命,进攻杭州以牵制敌军。朱文忠率朱亮祖、耿天璧等迅速进攻桐庐,敌元帅戴某投降。朱文忠复派遣指挥袁洪等攻克新城、富阳,擒获同佥李天禄,然后来到余杭。派遣孙飞等率兵扼守住敌人后路,朱文忠自己则亲自督兵围城。张士诚的余杭守将谢三、谢五,是谢再兴的两个弟弟,朱文忠派人送信招降:“李司徒以二十万之众都抗击不了我,你凭借一县之兵还想顽抗我吗?你若投诚,我保证不杀你和任何人,而且可享富贵!”十一月,谢三、谢五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与谢再兴的四个儿子六人出城投降。诸将对朱文忠说:“谢再兴辜负了大王对他的恩惠,应当杀了他们全家。”朱文忠开导属下道:“众将之言差矣。谢五叔侄献城投降,我曾许诺不杀他们任何一人。若按你们请求,就是我不讲信用,也等于是大王不讲信用。况且谢五献城对我们非常有益,如果他们拼死力战,我们虽然早晚都能攻下,但因此也会给我们部队造成重大伤亡。现在他们献城投降,我们出尔反尔,杀了他们,将来其他地方敌人遇到我们就会拼死抵抗,那会给我们造成多大损失?从长远考虑,虽然他们有罪,但我们也绝对不能杀掉他们。”于是,朱文忠决定不杀谢三、谢五及其手下。不过朱文忠并未保住谢氏叔侄性命,朱元璋得知谢氏叔侄投降后,就命朱文忠将他们解送应天,朱文忠害怕谢五等人被杀,就上书朱元璋,为避免“失信于人,后无人肯降者”,不能杀掉谢五等人。但朱元璋余怒未消,还是将谢五等人凌迟处死。

朱文忠收降余杭后率兵直趋杭州,还没有抵达城下,守将敌平章潘元明见谢三、谢五都未被杀,也决定献城投降了,并派员外郎方彝趋赴军门请降,致使久经战阵的大将朱文忠非常吃惊。就问:“我部刚开拔到此,既未交手,更未见胜负,这样火急火燎投降,是不是心急了点?”也就是怀疑有诈。方彝忙解释道:“杭州城乃百万圣灵所系,眼下天兵如雷霆,所向无不摧毁。若烦大军开到城下,想投降恐怕也来不及了。所以派遣方某前来请命。”朱文忠答应元原地住师。第二天,潘元明就正式送来降表,并点验兵马钱粮、封禁府库,将蒋英、刘震捆缚起来献给朱文忠,自己匍匐道左向朱文忠迎降。。朱文忠整军而入。潘元明以歌妓相迎,朱文忠命令撤下歌妓,才肯入城。占领杭州城后,朱文忠随即挥军离去,驻扎丽谯(今高楼),全军宿城上。并下令:“ 擅入民居者一律斩首。”一名士兵借用百姓炊锅,被斩首示众,城中百姓因此肃然,一切井然有序。朱文忠获军三万,粮食二十一万斤,战马百匹。两次成功收降,朱元璋大为赏识。在杭州,朱文忠召见了元平章丑的长寿等人告诫他们说:“以杭州城全城归附于我的是张士诚的平章潘元明。你们一班人都是元朝的臣子,苟且听命于张士诚的平章潘元明。你们一班人都是元朝的臣子,假如知道伦理大义,那么应当效命元朝,以死报国!或者应当知道顺应天命,那么与潘元明一道纳款来孝顺于我。今潘元明已归顺于我,你们一班人不守节为义而死,还有什么脸面来见我?”于是命令武士拖出去,与蒋英等一道都绑缚金陵,并派遣潘元明以下官属一同随行。当时张士诚的军队如惊弓之鸟,与徐达的军队一触即溃。在朱文忠配合下,徐达顺利拿下湖州。十一月二十二日,绍兴守将李思忠、嘉兴守将朱兴汪峰归顺,庆阳、台州、温州之敌也纷纷降伏。十二月,改浙东行省为浙江等处行中书省,朱元璋就地加封朱文忠为荣禄大夫、浙江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并恢复朱文忠李氏之姓,朱文忠从此更名李文忠。这一年他年仅28岁。朱元璋诏授李文忠文曰:   

“朕举义兵,自淮右至江左,经营疆宇,赖勋臣同心一力,成玆大业,若国戚之策动者,则罕有焉。尔李文忠,吾姊之所生也。自由抚育,视同己子,教以文艺,习以弓马,年既弱冠,乃俾佥院于金华,开省于严陵。尔能凭乌龙之险,破苗獠之师,领军拔诸暨之围。寇兵十余万者当尔之锋者,如摧古拉朽,成功奇伟。浙西之平,实由此胜。此者,长驱以捣临安,克其坚城,民安堵如常时,不知有更改也。用是,命尔文忠为行省平章,镇兹浙土。于戏!惟尔文忠,以分则君臣也,以亲则舅甥也,以恩则父子也。尤当守宪章,修政务,抚民驭军,图尽其道。况浙地,其俗奢,尔示俭;其俗浇,尔率厚;其或偏僻,尔导以正;惟慎可以奉职,惟勤可以处事,惟公可以律身。其明听朕命,可荣禄大夫,浙江等处中书平章政事。”

开始,朱元璋得金陵,以军食供应不足,知府王宗显请求增加田租,老百姓非常反感此事。李文忠知道后,上书请求减少百姓田租额度,朱元璋欣然批准同意。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李文忠上书舅舅,请求将母亲“乞归改葬”,得到允许,将母亲之坟还“葬于先陇”“盱眙县灵迹乡冷水涧之原”(今明光市明光办事处大李村口),然后还军。

九月,徐达大军攻陷苏州,缚张士诚至应天,东吴政权就此灭亡。同时,为对付福建陈有定余部骚动,朱元璋派胡廷瑞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将,从江西率师进攻福建。李文忠另外率军驻扎浦城,进逼闽地。返师之后,余寇金子隆等聚众抢劫,李文忠再次讨伐,将其擒获,于是平定建、延、汀三州。下令军中收养途中弃儿,被养活者无数。

是年底,朱元璋部队四处出击,所向披靡,捷报频传,形势越来越好。统一大业即将完成,朱元璋欣喜异常。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初四,在群臣的奉表进劝声中,朱元璋在应天登上皇帝宝座,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成为明朝开国皇帝,史称明太祖。立世子标为皇太子,妃马氏为皇后。八月,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朱元璋当上皇帝,建立大明王朝,江山一统,有李文忠一分重要功劳。

这一年,朱元璋向南部发动进攻,大致分为三路,第一路由汤和率领吴祯、费聚、郑遇春等部十万大军讨伐陈有定,取闽广之地;第二路由朱文忠率领率沐英、朱亮祖、廖永忠等部十万大军讨伐方国珍,取浙东之地;第三路由邓愈率王弼、叶升、李新等部五万大军攻取两广。朱文忠离开金陵三天就赶到温州与盘踞在这里的方国珍交上火在太平寨打败方国珍猛将明善。五月,福建陈友谅余党金子隆等纠合散卒袭击将乐、延平等处。润七月,朱元璋命令李文忠总兵进军闽地,擒获金子隆等人,福建自此全部平息。十一月,在朱文忠指挥下,朱亮祖、廖永忠依据攻下温州,收降方国珍部众,方国珍乘小木船逃往茫茫大海了。

洪武二年( 1369年 ),明太祖朱元璋发动了对元军的第一次大规模作战。正月初四,李文忠以偏将军的身份跟随副将军常遇春出塞,由遵化度鹿儿岭,败元将江文清于锦州。六月,元将也速引兵南下,进攻通州。朱元璋命常遇春、李文忠率步卒八万、奇兵一万往取开平,直捣元帝巢穴。常遇春、李文忠取道三河,过惠州(今湖北平泉南),攻下全宁。打败也速。大明军队进攻至天兴州,李文忠设下埋伏,一举攻破天兴守军,随后,李文忠与常遇春直捣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开平,顺利攻克,元顺帝仓皇逃往漠北。二十九日,李文忠率军队追奔数百里至口温(今内蒙古查干诺尔南),俘虏了元朝宗王、庆王、平章等,收俘将士万余人,战车万余辆,马三千余匹,牛五万余头。七月,常遇春、李文忠奉命入陕,常遇春在柳河川染病暴卒。李文忠受命代替统率其军,奉诏会合大将军徐达西征,帮助徐达进攻庆阳。八月二日,徐达等率军进入大都,宣告元朝灭亡。行至太原时,获悉大同被元兵包围,形势危急,而且,庆阳已被徐达攻下,便对左丞赵庸说:“我等受命而来攻打庆阳,但如果是有利于国家的军务,我们可以自己决定。而今大同情况紧急,虽然我们没有得到救援大同命令,但顺路前去救援大同,是一件便利的好事,我们可以自行决定。”于是当机立断,由代县转军北上,率部出雁门,驻扎马邑(今山西朔县)。与元军平章刘帖木儿数千游骑不期而遇,李文忠速战速决,成功活捉刘帖木儿,继续北进至白杨门。当时雨雪交加,军队已经驻扎,李文忠巡视营地,发现营地附近雪地上有许多踩踏不久的新鲜脚印,估计有伏军劫营。他立即却下令营地向前移动五里,占据有利地形安营,依水为险阻自固,严加戒备,随时迎战来犯之敌。果如所料,元兵乘夜偷袭,李文忠军坚壁清野,毫不松懈,稳住阵脚,岿然不动。天亮时,敌军大至,李文忠委派二营将士,殊死作战,估计敌军已经疲惫,才派出两支精兵,左右两面夹击,一阵冲杀,大破敌军,擒获敌黠虏四大王、敌将脱列伯,俘斩万余人,顺利解除大同之围。有穷追至莽哥仓而返,等到见不到敌人的影子才班师返回。元帝知道大势已去,从此再也不向南来了。

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朱元璋任命徐达征虏大将军,李文忠、邓愈、冯胜等为副将军,李文忠作为第一副统帅与徐达分道展开二次北伐。徐达出潼关取扩廓帖木儿。李文忠出居庸关至沙漠追杀元顺帝,使他们相互不能救援。二月,李文忠率领十万人,出野狐岭(今河北万全北),到达兴和(今河北张北),降服兴和守将。然后李文忠进兵察罕脑儿,生擒元平章竹贞。接着李文忠驱兵至骆驼山驻扎,赶走平章沙不丁。再度驻军开平,收降了元平章上都罕等。四月二十八日,元顺帝死于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太子爱猷识里达腊新立,史称北元。李文忠派人探知此情,五月十三日,率军星夜兼程,突袭应昌。五月十六日抵达应昌,差一点捉住北元新皇帝爱猷识里达腊,虽然这个嗣君往北慌忙逃掉了,但李文忠俘获了他的嫡长子买的立八剌及太子妃陈答里、宫女、官人、诸王、将相官属数百人,获取了宋、元玉玺金宝十五件,玉册二件,镇圭、大圭、玉带、玉斧各一件。这些价值连城的宝物,李文忠一件没有贪占,全部上缴朝廷处置。至此,元朝作为一个政权象征已经不复存在。李文忠派出精锐骑兵追逐爱猷识里达腊至北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直到失去爱猷识里达腊踪影才返回。经过兴州(今陕西略阳一带)时,元国公江文清等率部属军民来降,收众三万七千人。到达红罗山时,李文忠打败元将杨思祖,俘获了杨思祖的部众一万六千余人。六月二十日,以平定沙漠诏告天下,元朝残余势力受到沉重打击。这一役意义重大,有力地稳定了新生的明朝政权。李文忠到京城奉献捷报,太祖朱元璋御临奉天门接受大臣使节的朝贺。并随即将李文忠获胜消息书谕李贞,殷切教诲李文忠:

今年正月,保儿帅帅师北征,大获胜利,勇冠三军,威镇塞外。在朕欢欣,于贞可贺。然今既回京,速遣还家省侍,贞当更加多训。勿作非为使满朝称善,岂不伟欤?临书诚祝,想宜知悉。

六月,李文忠返乡,四处寻访,多方打听,在泗州盱眙县寻找到早已失散离世的朱元璋长姐及姐夫王七一的灵榇,因其衣衾棺槨,改葬于本县太平乡段家庄(今明光市石坝镇包集汪郢村东北)。返回朝廷后据实以告,得知长期音信全无的长姐及姐夫下落,太祖感慨万端,唏嘘不已。六月九日下诏,追封长姐为太原长公主,夫王七一为驸马都尉。同时追封李文忠母亲为陇西长公主。

十月,李文忠班师回至龙江,车架刚出龙江,朝廷嘉奖犒劳就到了。李文忠当即上表称贺。

十一月十一日,太祖朱元璋在奉天殿大封功臣,论功行赏,“平章李文忠总兵应昌,逐前元太子圆盾漠北,获其皇孙妃嫔重宝,悉归朝廷,此功最大”。颁诏:浙江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李文忠,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为曹国公同知军国事,食禄3千石。赐诰曰:

“咨尔荣禄大夫、浙江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李文忠,朕思人生天地间,恩亲之深者,莫过于骨肉。此天性自然,不待教而能也。尔文忠为吾姊氏所生,朕创业以来,尔自幼提兵,佥事金华,开省严陵,剿苗獠于乌龙,却援兵于诸暨,所至抚驭有方,人怀尔惠。连年战胜不闻为敌所侮。比者,再入瓯闽,削平余寇,进征蓟北,屡奏捷音。乃率师应昌。得元之遗子暨宝册以归,威震沙漠,俊功显著。朕于尔,亲则舅甥,较尔前后之功,当与勋臣同列。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是用授尔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为曹国公,同知军国事,食禄三千石,使尔子孙世袭,以报尔功。于戏!尔瞻于我如母存焉。恪守臣节,服劳帝室,永延世禄,与国同久。”

并赐予世券:

“咨尔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为曹国公,同知军国事,食禄三千石李文忠,朕思人生天地间,恩亲之深者,莫过于骨肉。此天性自然,不待教而能也。尔文忠为吾姊氏所生,朕创业以来,尔自幼提兵,佥事金华,开省严陵,剿苗獠于乌龙,却援兵于诸暨,所至抚驭有方,人怀尔惠。连年战胜不闻为敌所侮。比者,再入瓯闽,削平余寇,进征蓟北,屡奏捷音。乃率师应昌。得元之遗子暨宝册以归,威震沙漠,俊功显著。朕无以报尔,是用加爵禄,使尔子孙世世承袭。朕本疏愚,皆遵前代哲王之典礼。兹与尔誓:如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于戏!尔瞻于我如母存焉。当恪守臣节,光辅帝室,永延世禄,与国同久。敬哉!毋忽。钦此!”

随后又赏赐李文忠文绮帛六十匹。李文忠从此成为大明王朝开国六公之一,位列徐达、李善长之下。同时太祖为了朝夕都能见到李贞,就赐第于皇城(南京)西华门外之津桥,诏李贞住进赐第,太祖经常驾临李府赐宴,太子诸王时往起居,皇亲当中受到如此重视的,没有第二个人能与他相比,令李贞感激不尽。李贞晚年尤折节谦抑,曾说:“富贵而忘贫贱,君子不为也。”

洪武四年(1371),汤和、傅友德等率大军南进,讨伐四川的明升,以期平定蜀地。李文忠受命前去安抚,治理蜀地。

七月,李文忠到了成都后,下令建筑成都新城,认真经营政务。并从家乡濠梁等处调集卫官驻军于保宁诸郡,布防于各处要害之地,各立千户以资镇守,一切安妥之后才返回京师。

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太祖赐给李文忠彤弓五件,交趾弓五十件。元军不甘覆灭,卷土重来,经常袭扰边关。明太祖朱元璋忍无可忍,在御武楼与诸将讨论边关事宜,魏国公徐达说王保保逃遁到了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西南哈尔和林),最好乘其兵败之际继续追击。朱元璋觉得有理,就在正月至十一月,下令再次发动北征沙漠之战,以十五万骑兵大举征讨北元,出兵三路,李文忠与徐达、冯胜各任一路,各将五万精骑。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出雁门关走中路趋和林,因轻敌冒进,在岭北遭到扩廓帖木儿等部敌人伏击,损失惨重。冯胜为右副将军自西路进发,走甘肃兰州、安西,一路奏捷。李文忠以左副将军的身份会合都督何文辉率领十万大军由东路北征,出居庸关,走应昌,深入蒙古,直趋和林,六月二十九日到达口温(今内蒙古查干诺尔南),元人闻讯弃营逃遁。李文忠获得其辎重、杂畜不计其数。进军到哈刺莽来时,当地部落都惊慌溃逃。李文忠告诉部下:“兵贵神速,千里袭人,难以重负。”军队进至胪朐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克鲁伦河)时,李文忠一心想着歼灭全部元军,为了保证战斗能够顺利取胜,命部将韩政等保护辎重,而自率大军,每人携带二十日粮食,迅速赶至土剌河,犯了与徐达同样的错误,轻敌冒进。元太师蛮子哈剌章率领部众全部渡河,列阵以待,见到李文忠部队,马上杀将过来,想趁李文忠立足未稳之际打他个措手不及。李文忠见元军来势汹汹,就命令将士严阵以待,伺机出击。等元军过来,李文忠率军突然出击,步步进逼,蛮子哈剌章见这一招不灵,立即命令大军向后退却。李文忠继续追击,渡过图拉河,到达阿鲁浑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鄂尔浑河)时,蛮子哈剌章已纠集大批军队等待与李文忠部明军开仗。这时,李文忠已经知道,对手是一支强悍之师,元军统帅蛮子哈剌章是元军一个很有才干的将领,原来他们并非落荒而逃,而是诱敌深入,设伏包围大明军队。元军企图借助地利之便,对立足未稳的大明军队展开全面进攻,一举消灭大名军队。

李文忠终于遇上了强敌,中了敌人的诡计,陷入了敌人的伏击圈,但已没有退路,一旦退却,十万大军可能无一能够生还。在这生死关头,李文忠沉着面对,激励将士说:“我们北进草原,为的就是杀尽元鞑子,现在深入这不毛之地,要想胜利,就必须拼死一战,否则我们没有完成杀尽元鞑子使命,反而会全军覆没。现在我们已没有其他任何选择余地,只能进,不能退!”他亲自指挥,率领大军奋勇冲杀。在战斗中,李文忠策马扬鞭,第一个冲入敌阵。左冲右突,一条大枪,使得神出鬼没,真是遇枪者死,遇刺者亡。众将士见主帅身先士卒,无不信心百倍,以一当十,与元军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几经反复,互有伤亡,都没有分出胜负。

正在酣战之时。李文忠的坐骑突然一抖,李文忠低头一看,不好,这匹宝马前胯被飞箭射中,疼痛难忍,眼看就要摔倒。李文忠提住马缰绳,使它不致倒地,然后迅速用枪点地,从马背上一跃而下。拔出腰间宝剑,继续战斗,与地上敌人展开短兵肉搏。正在激战中,指挥李荣发现李文忠战马受伤,主帅已下马作战,危在旦夕,就猛冲过来,将自己的战马交给李文忠,而自己又夺取敌人一匹战马骑上,继续作战。李文忠重获战马,如虎添翼,更加殊死作战,再次将敌人气势压了下去。敌将见大明军队殊死力战,竟然一时也奈何不得他们。战斗于是变成了一场持久战,鼓声、风声、马声、喊声、杀声、刀剑撞击声,响成一片。李文忠愈战愈勇,大明军队也愈战愈强,终于打垮了占据优势的元军。这是一场恶仗,打得天昏地暗,处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能够取胜,实属万幸。

元军真的溃败,开始向北逃跑。诸将请求回师休整,但李文忠力排众议,定要杀绝这股元军才肯收兵。在粮草和辎重供应不上的情况下,李文忠率领大明军队继续追杀,共俘获敌兵万余人。元军气势被打垮,见无法安营抗击大明军队就继续北逃,李文忠率大军追击,一直追奔至称海(今内蒙古纳哈腊乌斯湖)。这时大明军队经过几次大型奔袭战,损失较大,而且已经疲惫不堪。敌军觉得有机可乘,于是重新聚集残部,前来挑衅。李文忠见形势严峻,就召集部下商量对策:“现在我们已置身不毛之地,而且地形不熟,再加之我们连续作战,人困马乏,如再次拼杀,恐招致失败。不如用计退掉敌人,我们先回师休整,再图战胜之策。”众将一致认可。于是李文忠便集结部队,占据险要地势,扼守要冲。然后杀牛宰羊犒劳士兵,将所获马匹释放野外,让他们在草原上尽情奔驰,持续三天时间以示闲暇。敌军见大明军队大吃大喝,非常快乐,怀疑设有埋伏,不敢进攻,观望几天后,慢慢引军而去。李文忠向东象征性地追赶一段距离,然后率军返回。

但大军返回途中,大军迷了路,找不见进攻时的旧路,只好寻找新路返回。太祖朱元璋得不到李文忠消息,非常焦虑,遣使《敕征虏将军曹国公副将济宁侯顾时及诸侯等》,细授方略曰:

前者孟秋,敕尔舟行,代将军颍川侯等归,以解风霜之劳。八月,颍川侯还。自尔去后,至今已三月矣。即目季秋将尽,彼中动静尚未知,亦不见曾无的知胡人消息否?若未知胡人情状,当差的当人有机变者,跨轻骑数十,潜行深入,获彼之人,务知端的,不致疑惑。古人之用兵也,惟务知彼知己,以为上策。以朕细料,幼胡今年得种,养马颇牧。彼中有达者,安得不以为苟延残喘之上计,且得养力休息。设若彼中无识者,舍休息之上计,驰疲乏之军,废渐少之骑,来寇边境,尔等慎督三军,一鼓可俘获其尽。或彼不来,尔当坚堵隘,谨斥堠,潜行或训,以静四方。

但朝廷特使不知李清照部队去向,敕谕无法下达。实际上,李文忠正率领大军艰难寻找归途。到达桑哥儿麻时,缺乏饮水,军中将士十分口渴,很多走着走着,一下倒了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于是李文忠便率众向天祈祷,骑上马在草原上奔跑,战马踏过之地,泉水涌出,三军都得以解渴,最终走出荒原绝地。李文忠于是杀牲以祭上天,然后班师回朝。这一战役,两军胜负相当,损失相当,而宣宁侯曹良臣,骁骑左卫指挥使周显、振武卫指挥同知常荣(常遇春之弟)、神策卫指挥使张耀都已战死。李文忠曾极力报功,隐瞒大军伤亡事情,但被太祖知晓,因此,太祖对李文忠未予赏赐。

十二月二十四日,太祖将文忠母亲陇西公主加封为曹国长公主,诰命中称其“秉淑厚之德,侍亲以孝,抚弟以慈”。太祖再次册封二姐为长公主,皆因朱元璋起事之初,为避官府缉拿,往投长姐,长姐怕遭祸没有接纳,被迫投靠二姐,得到善待,故称帝之初,不认长姐,以二姐为长姐,多次褒扬。同时封驸马都尉恩亲侯李贞为曹国公。为慰藉二姐在天之灵,补偿李贞对自己早年的救助,太祖朱元璋下诏免除了李贞家乡也是自己家乡泗州盱眙县的鱼课,在盱眙县不设征收鱼税的衙门河伯所。因为李贞曾是渔民,鱼课曾是朱元璋的姐姐、姐夫一家穷愁潦倒,痛苦不堪。

洪武六年(1373),太祖诏令李文忠与大将军徐达率军前往北平、山西训练士兵,巡视边境,在三角村击败小股敌军。十月,太祖召徐达还京,令李文忠率诸将士在山西养精蓄锐,以防虏寇。

洪武七年(1374年)三月,李文忠驻兵代县。派遣部将分道出塞,到达三不剌川,俘获平章陈安礼、木屑飞。到达顺宁、杨门,斩首真珠驴。到达白登,生擒了北元国公邓孛罗帖木儿;至朔州,生擒北元太尉不花。七月,李文忠率军进攻大宁(今内蒙古宁城西)、高州(今赤峰市东南部地区)、大石崖,攻克三地,斩杀北元宗王朵朵失里等,活捉了元承旨百家奴。追奔至毡帽山,遇北元鲁王营于山下,以兵围之,击斩鲁王,俘获其妃蒙哥秃及其司徒答海等,并金印各一副,王图书一本。八月,进军丰州(今内蒙古河套东南、陕西东北部地区),生擒北元旧大臣十二人,缴获的马驼牛羊特别多。李文忠率军穷追至百干儿,才班师返回。此后,李文忠屡次率军北出边塞,练兵备战,防守边境。

洪武十年( 1377 ), 因李文忠征战南北,屡立战功,其地位,只在徐达、常遇春之下。为震慑胡惟庸,太祖朱元璋把李文忠调回京师,坐镇大都督府,命李文忠与韩国公李善长一起“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议军国重事”,做了实际上的宰相。太祖朱元璋给李文忠特地降诏《谕曹国公李文忠提调都督府事敕》,告诫李文忠作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应该做什么:

“大都督府掌天下兵马,其迁选调遣,辨强弱,知险易,发放有节,进退信期,废行卒之劳逸,察司队者邀功,若防奸细御侮,非止一端,于斯职也甚贵。朕以贵掌功,其于机也甚密。特以机密托之腹心,所以都督天下兵马,谓裁此事耳。今府佥事已任,左右都督、同知都督未职。特以尔曹国公李文忠专行提调府事,都府一应迁选调遣,务从尔议,然后一同来奏。若府官及大小军职,少有不知律者,即便究治。有功并如律者,奏毋他隐。奉敕往治。钦哉!”

五月,受太祖之命,前往凤阳视师。秋天,朱元璋发布《遣功臣等祭五岳四镇四海四渎文》。李文忠又受太祖之命,携道士前往山东泰安祭拜泰山。

洪武十一年(1378年),李文忠扈从秦王、晋王前往封国,六月返回京城。五日后,李贞突然得病不能说话,太祖朱元璋得知大惊,亲自驾临府邸询问病情,太祖握着李贞手问道:“还认识我吗?”李贞仰面哭泣,微微点头表示认识,太祖当时呜咽哭泣不止。很长时间,太祖才返回宫里,随后,常派人前来询问病情。十月十二日庚戌,李文忠父李贞“薨于京师(今南京)之赐第,享年七十有六。车驾临奠,翌日颁降诰命,追赠李贞陇西王,谥恭献。诰曰:

“昔君之典礼,谓人臣有功勋者,制有生封、死赠。其骨肉之亲有功勋者,甚有褒焉。特进荣禄大夫、驸马都尉、右柱国曹国公李贞,前因朕之姊贵,遂为驸马;今因儿贵,至列公班。迩来长往,当赠以王爵,受之于冥冥。封陇西王,谥恭献。尔中书如敕施行。”

李贞离世,太祖朱元璋非常悲哀,为此辍朝三日,并亲致《祭陇西王李贞文》,对与自己共过患难的姐夫褒奖有加:

“呜呼哀哉!骨肉之亲。昔者,朕居元时,生理艰辛。皇考妣甚为忧戚,惟姊孝专心,尔能同之,故有资助,虽歉不荒。然而数年之后,皇考妣长往,姊亦弃世,但只尔我共生人间。忽天更元运,寰宇兵争。当是时,尔我各天一方,消息莫闻,彼此不知,保命。何期天地祖宗眷佑,朕应图谶,抚群英。尔能有知,携儿来栖,此为骨肉之亲也。朕常思之,平日寒微,亲戚寡少,独存尔我,但愿长生。不期一疾既临,倏然去世。呜呼哀哉!痛切于心。然生死之道,世之人常。今也,子封公爵,孙有官称,甚哉昌乎!尔其有知,尚飨!”

十二月庚申,李文忠“扶柩归葬,与公主合窆”,就是将父亲李贞与母亲曹国长公主同穴合葬于一处,一切费用由朝廷供给。当地人很少人知晓是李贞墓,或李贞与妻合葬墓,都知道是曹国长公主墓,简称“曹国坟”或“曹姑坟”。其实,曹国长公主坟只是礼葬之所,并无尸骨及衣冠等其他遗物。当年,曹国长公主去世只是草草安葬,二三十年之后,物去人非,矮坟早已成为平地,荒草遍野,葬在何处,也无人知道,无法寻找到具体地点。真正安葬此处的乃是被追赠为“陇西王,谥恭献”的李贞。

洪武十二年(1379年),洮州(今甘肃临潭东)十八族番酋三副使汪朵儿等人反叛,太祖命令李文忠与西平侯征西将军沐英合兵前去讨伐。二月,太祖又命李文忠到河州、岷州、临洮、巩昌、梅川等处巡视城池,各卫军马悉听节制。虽然,平叛很顺利,但太祖朱元璋非常关注此事,三次御制《谕曹国公李文忠西平侯沐英等敕》具体部署十八族番地方事宜:

三月初二日,捷音至京。云二月十八日,番寇溃散,余者见行追袭。然此其守御临洮城池,当自行定夺。今拟西番已得,地方安静,其河州西卫军马,止留一卫在河州,拔一整卫守洮州。岷州元[原]守军马,且不敢拔动,但留镇静。即目铁城等处人民,多不曾纳粮当差,地方多有积蓄,令军人哨取以为自供。其洮、铁二城,长阳地方人民,切不可留一户在彼。尔等依朕前嘱,一应首目历历解来。料此军势,不可再三,一了便了。所有随征军马,山西已行发回,甚是的当。余有西凉、宁夏,未见发回。敕文到日,遣回本卫。京师、陕西、河南军马,令步军挟人出来,,军马可尽数在彼,收拾零碎西番,然后回还可矣。敕谕曹国公及蓝玉总兵官等知会。

西番人性,多不怀德,畏威有之。今遣大军至彼。各各星散,失其前日所有,少有降者,不过面从而已,非心眼也。敕符到日,云及诸将知会,毋得私己容留一人在于洮州地方,后为民患。彼中人户多养马匹,务要收拾干净,不可令人作弊。其十八族地方亦养马多,除端王旧管当差不科外,其余包锁南等一了不曾当差人民,见一户出马一匹。少有不从致之严令,或迁离本土。若令及一二人,必有从令者。首目绝不可容下,应有发来,庶无后患。本初事务都了,可令岷、洮、陕西等处官军乘此就扎叠州,免致再三动众。此事在于彼中定拟。朝中所料,未可必然。斟酌锋行。

三月一十日,郑佛儿至京,将到曹国公书,所言事均是大概。内言转运艰辛,民力生受。更言洮州不守,恐久远难为转运。然此处地方,皆系汉唐备边御侮要地,既逐去本处贼徒,若不守御,将久又为后患,必须守御。其地方人民,一户也不要留在那里。如今守洮州,就将所得牛羊,多拨些与军,折作二年军粮也可。地方人十分要打荡得干净。阿卜商走在何处?若无处寻他时,他只在黑章咱地面,那里有他亲多,去那里问要。颖嗦[瘿]子不问到那里,也要拿他来。如敕奉行。

足见太祖朱元璋对十八族番地方的关注和对李文忠的信任。

五月,李文忠等兵次临洮故城,正巧番酋副使汪顺朵罗只刚已弃城逃遁,于是,李文忠督促将校领兵追击,擒获积石州叛逃土官阿里、七站,士官夫纳等,全部斩首。同月,“佥大都督府事、奉国将军金朝兴奉总兵官、征虏左副将军曹国公钧旨,督工成造”洮州卫城。”随后,李文忠筑城于东笼山南川,设置洮州卫,留下官军驻守。同年,升洮州卫为军民指挥使司,隶陕西都司。六月,太祖敕命李文忠移师进驻巩昌。还朝之后李文忠报告说西安城里的水含有咸卤,不能饮用,请求朝廷下令凿地引龙首渠水入城,以便汲取,太祖朱元璋降旨采纳了他的建议。李文忠好学问,通韬略,交儒士,严治军,临阵奋勇,战功卓著,深得朱元璋倚重。  

六月。太祖朱元璋御制《谕曹国公李文忠敕》给李文忠,亲授对付蜀中寇盗机宜:

即今四川土人,以妖惑众而起,延及明氏伪官人等,皆乘时为乱。京师大军居下流,急不能扑捕到四川,非两月内不得至。尔若回在陕西,可摘拨官军,遣官率领,由栈道星夜前去扑灭。尔若未至陕西,亦可早回定夺,庶免贼炽,以安蜀中。

几天后,朱元璋再次遣使敕曹国公李文忠,谆谆告诫曰:

使至,言尔已还至陇州,如见前日敕符,宜驻巩昌,若再往岷洮,恐士卒劳倦,难于虽从。西平侯计此时还师洮州,饭有机略,必能自决。来使言铁城一路,尚有余寇剿掠,恐大军已出,无能御之者,故前谕言守新城。尔初使去其文有尔:一欲其遗于道路,一以至尔所。今土官捕逃者以献,乃其机之应者,尔知之乎?

七月,李文忠平叛后回京,太祖命令李文忠掌管大都督府兼领国子监事,成为大明王朝最高军事官员和最高教育官员。九月,征西将军沐英等兵击西番三副使之众,大败之,擒三副使瘿嗉子等,杀获数万人,获马二万,牛羊十余万,遂班师。

是年秋,太祖朱元璋追封外高祖考妣,御制《祭外租扬王文》和《祭外高祖考妣文》,委派曹国公李文忠前往凤阳府泗州盱眙县津里镇牧羊山(今官山),以牲醴之奠,献于外祖父扬王陈公陵所。李文忠顺便经故里盱眙县灵迹乡斗光山之原(即冷水涧之原)祭奠父母。朱元璋为此派遣内臣持自己御制《祭仲姊曹国长公主文》,随李文忠祭奠二姐曹国长公主:

“感伤父母鞠育之恩,思惟姊孝父母之专,时刻有省,悠然动心。更思父母初逝,兄弟相离,姊我是别。当是时也,天各一方,悲伤痛切,惟鬼神知我。此时虽居至尊,未尝有忘。今也节届孟秋,特遣内臣奉御徐庆赍衣仪诣姊坟所,。姊其享牲醴,衣仪诣,悦父母之英灵,尚飨!”

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胡惟庸谋反伏诛。因胡惟庸案,朱元璋罢中书省,永废宰相,更定六部。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李文忠权力、地位被严重削弱。不久,大都督府和国子监都渐渐变成虚职,李文忠不再过问朝政,没大仗可打,多数时候都赋闲在家。自此,历史上没有记载李文忠为朝廷做过何事,也没有记载太祖朱元璋召见过李文忠,安排过李文忠做过何事,不见李文忠职务更替,说明太祖朱元璋不再信任李文忠,李文忠也不敢再担当朝廷事务。开国元勋,一代功臣,四十岁后没有任何迹象,无缘无故地就朝野无闻,令后人一直费解。

李文忠器量深沉而宏大,当时人们大多不能揣测他的内心真实想法。平时不急不励,但一上战场,就换了一个摸样,踔厉风发,大敌当前胆子更大,信心充足,更显得壮志满怀。他用兵,从不盲目行动。战前,他总是精心研究敌情特点及其内心状态等情况,讲究策略,做到知己知彼,针对敌情制定出相应的作战方案。战场上,他从不因循守旧,很重视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打法,有时以攻为守,有时以守为攻,有时攻守结合,常常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他对于顽固之敌,则毫不留情,必以全力去战胜敌人。

李文忠文武双全,他可能是朱元璋手下大将中唯一读过书的人,平时爱好学习,经常因事就教于金华范祖乾、胡翰等地方宿儒,所以他通晓经义,所写诗歌气势雄浑,很受当时人喜欢推崇。李文忠第一次北征还朝,刘伯温先生,也就是刘基,与满朝文武大臣饮酒庆功,并限韵赋诗,诸大臣均成一律,轮到李文忠时,大家都以为他是一名武将,没有文人雅致,只会武功征战,不会吟诗,正好可以罚他几杯,挫一挫他的傲气。哪知,李文忠提笔立成一律:

《和刘基限韵诗》

“文列东来武列西,而今不必苦予题。

江南富贵君游尽,塞北风霜我自知。

拨发结僵牵战马,折衣抽线补旌旗。

雄师百万临城下,何用先生半句诗!”

有力地回敬了刘基等一般轻慢的文人,英雄气概可以想见,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小瞧李文忠一眼了。当初,太祖平定应天,因军队兴盛,粮饷不足,因而增加百姓田租,李文忠觉得百姓太苦,为此上书请求朱元璋,请求减低百姓低税额,很快得到朱元璋批准。他解除兵权,闲居家中后,为人恭敬谨慎,在家一论兵法,如数家珍,侃侃而谈,宛如一位儒者,太祖十分偏爱他看重他。但是朱元璋对李文忠爱恨交加,在他看来,李文忠的文韬武略是一个隐患,因此总对他怀有戒心。他对待李文忠的做法和李善长一样,给他们很高的荣誉但是不给实权,他让李文忠掌管大都督府兼领国子监,似乎是发挥了他文武双修的长处,实际上只让他盖房子。朱元璋一直严禁统兵将领蓄养幕僚,在朱元璋看来,蓄门客和收养义子都是心有大志的表现,而李文忠偏有此好。在浙江时,他用了很多文士作幕僚,杨宪向朱元璋告发,朱元璋一怒之下借故杀了李文忠的幕僚,并将其痛斥一顿。但是李文忠并没有戏曲教训。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李文忠无所事事,但他却在行军的路程中收养了不少孤儿,史称“命军中收养道上弃儿,所全活无算”。大明建立后,李文忠又蓄养了很多门客,家中因此宾客很多,李文忠曾以宾客之言,劝说太祖:“人才难得,不想像路边青草割了再生,请陛下多给人开一条自信之路。”希望太祖行仁道,少杀戮;又劝谏太祖征伐日本,甚至说宦官过多,而且这些人多数不认不义,劝明太祖要少接近太监。因此,李文忠屡屡触犯圣旨,引起了朱元璋的猜疑,东征日本与朱元璋睦邻的战略相左,容易给异谋者提供机会,而远离太监的建议则被认为是企图削弱朱元璋的羽翼,李文忠的建议难免遭受谴责,朱元璋曾怒斥李文忠:“你要削弱我的羽翼,是想干什么呢?(尔欲弱我羽翼何?)”朱元璋认为李文忠是一个有大志的人,而他的非份之想表现在大量收纳门客和幕僚上,于是借机下令将李文忠的门客全部杀死。

洪武十六年(1383年)冬,李文忠因忧惧而患重病。太祖朱元璋亲幸曹国公府邸探视,长时间抚慰李文忠,叮嘱他安心养病,并命淮安侯华云龙之子太医华中亲自去给他护理医治。

洪武十七年(1384年)三月,李文忠久治不愈,最终去世,终年46岁。太祖朱元璋非常悲伤,数日不能临事,罢朝三日。华中袭父亲之爵淮安侯,朱元璋怀疑华中下毒,便降低华中的爵位,将其家属全部放逐至建昌卫,其他医生及妻子儿女都被斩首。太祖朱元璋亲自写文派遣大臣致祭,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谥号武靖。诰曰:

“自古帝王创业,必有亲戚子弟委心效顺,以助兴隆之运。故生有爵禄之荣,殁有褒赠之宠。斯古今之彝典也。咨尔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为曹国公,同知军国事李文忠,朕姊氏所生。当朕起兵之初,尔年尚幼,能励志立功,佐朕开拓疆宇,所向克捷,威振尔方。民怀其惠。及天下宁谧,四夷来庭,阙功居多,而小心勤慎,始终如一。其于舅甥之亲,君臣之义,能兼之矣。正期享太平,夫何婴疾长逝,朕其悼焉!生封公,死封王,已著令典。今特追封岐阳王,谥武靖,以慰尔于冥冥。呜呼!尔能笃亲戚之义,成开国之勋,名播四夷,福及后裔,可谓死而不亡者也。“

并将李文忠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列第三,即徐达、常遇春之后。随后又追封三世王爵,三代祖考皆封王,三代祖妣皆封王夫人。李文忠之父李贞已先死,追赠为陇西王,谥号恭献。

有人猜测,李文忠之死,其实是朱元璋暗中授意太医下毒,以解后患。不过,有也有人认为,朱元璋没有毒杀外甥李文忠的必要。李文忠是他一生中除了马皇后外最亲之人,而且早已罢兵在家,与世无争,不再过问政事了,患又何在?朱元璋对李文忠“自幼抚育,视同己子,教以文艺,习以弓马”,曾高度评价自已与李文忠的亲密关系:“以分则君臣也,以亲则舅甥也,以恩则父子也。”褒奖李文忠“惟慎可以奉职,惟勤可以处事,惟公可以律己”,料想也不至于加害于文忠。

李文忠死后赐葬钟山之阴,岐阳王陵园,建在钟山之阴蒋王庙街六号(玄武区太平门外蒋王庙街六号)。陵寝西面东,正对钟山,占地面积一万三千平方米。茔冢位于一山包之巅,封土高耸,风景殊异。茔冢前列神道石刻,有神道碑一、石望柱、石马、石羊、石虎、石刻武将、文臣各二,其中一件石马尚为半成品,宛然成趣。该墓石刻是目前南京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早期开国功臣墓神道雕刻艺术品,造型健硕,形神凝重逼真,是研究明代的丧葬制度和明代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明代初年石刻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二〇〇三年,岐阳王陵园与中山王陵园、明孝陵一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二〇〇六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文忠有三子,长子李景隆、次子李增枝、三子李芳英,均为太祖皇帝赐名。
  李景隆,小字九江。生于洪武二年(1369年)。读书通典故。身体颀长,眉目疏秀,顾盼伟然。每次朝会,进止雍容华贵,很有风度,惹人注目,太祖朱元璋曾数次注视过他。

洪武十九年(1386年),李景隆世袭公爵爵位,娶阳成公主(燕王朱棣胞妹)为妻,授驸马都尉。屡出练军湖广、陕西、河南,市马西番。进掌左军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傅。
  明惠宗建文帝朱允炆即位,李景隆以肺腑见亲任,曾经受建文帝之命备边,经过汴京开封,突然下令部下围住周王朱橚王宫,擒缚周王交付建文帝,建文帝流周王至云南。燕王朱棣也是建文帝最不放心之人,在建文帝的步步紧逼下,燕王朱棣先是装疯,最后被迫起兵。朝廷当时仅能派六十五岁的长兴侯耿炳文率兵北上讨伐,佩大将军印,号称三十万人。炳文军十三万人到达真定,三天就被朱棣破城。耿炳文讨燕失利后,翰林学士同参国政齐泰、黄子澄等人共同推荐李景隆领兵御敌。建文帝见无人可用,就以李景隆代耿炳文为大将军,命其将兵五十万北伐。同时,建文帝还赐给李景隆通天犀带,亲为推轮,在江浒为其隆重饯行,命令一切事宜可以方便决定。然而李景隆只是贵家公子,根本不知兵法,又惟自尊大,嫉贤妒能,军中老将多数不高兴,不愿听用。李景隆驰至德州,遇燕王朱棣兵进营河间。朱棣得知建文帝派来的主将是李景隆,非常高兴,告诉手下将领说:“李九江,纨绮少年耳,易与也。”遂命世子居守,戒勿出战,而自引兵援永平,直趋大宁。李景隆闻之,进围北平。都督瞿能进攻张掖城门,即将攻破。李景隆嫉妒瞿能立功,就下令制止瞿能进攻。燕师攻破大宁后,很快还军袭击李景隆。李景隆出战,屡次大败,奔往德州,手下全部军队也都溃败南逃。

建文二年(1400年)正月,燕王攻大同,李景隆引军出紫荆关往救,无功而还。建文帝担心李景隆权力尚轻,遣中官赍玺书赐黄钺弓矢,专享征伐大权。方渡江,风雨舟坏,赐物尽失,乃更制以赐。四月,李景隆大誓师于德州,会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等于真定,合军六十万,进营白沟河。燕王朱棣得知李景隆的军队部署后,当即断定李景隆有五败:“军纪不明,威令不行,一也;北平严寒,南卒柔脆,不能犯霜冒雪,二也;士无嬴粮,马无宿藁,不量险易而深入,三也;寡谋而骄,色厉而馁,智勇俱无,四也;刚愎自用,不听忠直,专喜佞谀,部曲离心,五也。”果不其然,与燕军连战多回,都是大败,玺书斧钺皆委弃,走德州,复走济南。这次战役,朝廷军队死掉数十万人,南军遂不支,建文帝始诏李景隆还。黄子澄惭愤,执李景隆于朝班,请诛之以谢天下。燕师渡江,李景隆在建文帝身旁非常惶恐,方孝孺再次请求诛杀李景隆。建文帝皆都不过问。还派遣李景隆及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前往燕军营地,割地请和。当燕兵屯驻金川门时,李景隆置建文帝于不顾,主动与谷王橞开门迎降,获得燕王信任。
  燕王朱棣即帝位,史称明成祖,授李景隆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增岁禄千石,也就是享受俸禄四千石。朝廷有大事,李景隆犹以班首主议,诸功臣咸不平。明明成祖朱棣永乐二年(1404年),周王发其建文时至邸受赂事,刑部尚书郑赐等亦劾李景隆包藏祸心,蓄养亡命,谋为不轨。明成祖下诏不予过问。后来,成国公朱能、吏部尚书蹇义与文武群臣,廷劾李景隆及弟李增枝逆谋有状,六科给事中张信等也弹劾李景隆。明成祖朱棣下诏削取勋号,永远不得上朝,将李景隆送回府邸,奉长公主祀,就是回老家盱眙县灵迹乡明光集给祖母曹国长公主看守坟墓。没有多长时间,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复言:“景隆在家,坐受阍人伏谒如君臣礼,大不道;增枝多立庄田,蓄僮仆无虑千百,意叵测。”于是,明成祖下诏,夺去李景隆爵位,将李景隆并李增枝及妻子数十人锢私第,没收其财产。李景隆尝绝食旬日不死,至明宣宗宣德四年(1429年)乃卒。
  次子李增枝,出生于洪武三年(1370年),配郝氏,生子三,即李宪、李睿、李旭。初授勋卫,擢前军左都督。永乐初,往荆州整肃兵备,抚安军民。他“于各处多立庄田,每庄蓄佃仆无虑千百户”。永乐二年(1404年),周藩以前隙劾告图谋不轨,与兄李景隆被禁锢私第,计四十三年。后迁居现合肥肥东县白龙镇李大户(元合肥梁北乡金城村),更名李焕。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二年(1448年)卒。李增枝夫妻合葬墓在今肥东县白龙镇沈塘村南。2008年被列为肥东县文物保护单位。李增枝的后世子孙繁衍至今,大都居于肥东县周边。正统十三年(1449年),始下诏令李增枝等启门第,得自便。

李芳英官至中都正留守

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初年,录文忠后,以李景隆曾孙李璇为南京锦衣卫世指挥使。李璇卒死后,由其子李濂袭职。李濂死后,由其子李性袭职。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十一年(1532年),诏封李性为临淮侯,禄千石。一年后,李性死去,其无子,复以李濂之弟李沂诏封。李沂死后,由其子李庭竹袭爵。屡典军府,提督操江,佩平蛮将军印,镇湖广。李庭竹死后,由其子李言恭袭爵。守备南京,入督京营,累加少保。李言恭,字惟寅,好学能诗,折节寒素。子李宗城,少以文学知名。万历中,倭寇入侵朝鲜,兵部尚书石星主封贡,推荐李宗城才能,授都督佥事,充正使,持节往,指挥杨方亨副之。李宗城至朝鲜釜山,倭来益众,道路籍籍,并且说要劫取二位使节。李宗城恐恐惧,换取平民服装逃归。而方亨渡海,为倭所辱。李宗城下狱论戍,以其子李邦镇嗣侯。明亡,李姓袭爵结束。
    明穆宗万历帝朱翊钧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七月十三日钦赐李文忠后代二十字辈为:宗邦弘祖德、延世承天泽、大国永亨嘉、公辅懋伟绩。自李文忠八世开始使用,世代相沿,辈出名人。

2013年8月12日-16日初稿于市政协文史委办公室

2013年8月17日-20日二稿于市政协文史委办公室

2013年91日三稿于市政协文史委办公室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岐阳李氏文化研论联谊实名QQ群 432208632|手机版|小黑屋|岐阳李氏老三房宗亲总会官网|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沪ICP备14027543号-1|   

GMT+8, 2024-4-25 07:04 , Processed in 0.11400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