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贵州西部白族谢氏的由来

[复制链接]

858

主题

1310

帖子

6499

积分

管理员

景隆支石跋河宗亲会创建人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499

论坛元老意见之星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荣誉管理家族贵宾热心会员家族之星家族元老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8 16:41: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贵州西部白族谢氏的由来  

   
贵州谢氏777

1、入黔

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五月,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火文即皇帝位,改元建文。燕王朱棣不从,举兵反叛,于是发生了明王朝内部皇位争夺战。《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燕军陷京师,建文败逃黔中。《南京人———龙家情况初步了解》说:“建文登极,靖难兵起,金川门失守,大内灰飞,文帝削发逃匿。”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燕王朱棣即皇位后,对忠于建文的臣民大肆搜捕杀害。令礼部行文州县,追缴革除诰敕,揭榜左班文臣黄子臣等二十九人。编籍在任诸臣遁去者四百六十三人,俱命削籍,大肆追剿迫害,株连九族。永平侯谢成的后代、资政谢运族人并赵氏之惠民等幸存的臣子及其眷属,为了生存,纷纷遁出南京,寻随建文帝迹而进。臣民们辗转流离,历尽艰辛,经溧阳、吴江、京口、六合襄阳至重庆,后渡乌江折入贵州,栖息养龙洞,岁暮(十二月)到达黑羊箐(今贵阳市南京路)。彼时“岁已云暮,人神靡依,于是在林山密茂,虎啸猿啼,天漏雨滋的箐中度岁迎新”。尔后建文帝迹终,南京人们进退维谷。值此危难之际,在中?司长官谢石宝(应天府人,原调北征南入黔者)的倡导下,先后入黔的“南京人”乃于中?聚议,相互认合,并商讨定居黔疆之策。于是便分散在以贵阳军民府为中心的敷勇卫(今修文县)、威清卫(今清镇市)、镇西卫(今清镇卫城)、平坝卫(今平坝县)等地,与各民族交错杂居。

2、合姓联盟

贵州境内历来是少数民族居处之地,“南京人”分散居住后,争端渐起,彼众我寡,常受人欺。当时,这些南京来的人不仅要躲避燕军的追捕,还要防止与各族之间发生摩擦,处境十分困难。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他们乃与贵州境内的土著“龙家”合姓联盟,“以夏变夷”。明永乐五年(1407年)正月,“南京人”与“龙家”在今息烽县鹿窝乡西望山合姓联盟,将南京人中的三十六姓与龙家合为赵、谢两大姓。尊赵、谢为盟主,对外以赵、谢为明姓,其余为暗姓(即本姓),各家铭记,世代相传。因此在“南京人”墓碑文中有“谢母谢氏”、“赵母赵氏”之说,但其各有暗姓(即本姓),却非同姓为婚。合姓联盟时曾于西望山上建有“永乐碑”,其盟碑尚存,碑正中文竖刻“万古丛林”四字,右边竖刻“永乐五年正月盟誓”八字。《息烽县志》对“永乐碑”考证说:“君臣仓卒偕亡,窜于荒烟蔓草间,忍死须臾,籍图恹复,百聊无奈而出此者乎。”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这些南京来的人们为了生存,不得矣而与“龙家”融合,“以夏变夷”,隐去原来的南京人面貌,对外自称“龙家”,才得以隐避生存下来。

3、水东迁水西

(土语:水西,辖地系指乌江上游鸭池河以西,以大定为中心的黔西北地区)。
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水西土司安邦彦扶持安卫自称罗甸国,统领水西军及罗鬼苗仲数万人,东渡陆广河直向贵阳,起兵叛明。《明史》说:“安苗初发难,崇明欲取成都作家,邦彦欲图贵阳为窟,……企图割据一方。”明廷命贵州巡抚王三善领兵讨伐,于是明军与水西兵在今贵阳附近发生了强烈的争夺战。“龙家(南京人)”为了生存,被迫离开水东,逃往明军威胁较小的土司腹地水西。(《大定府志》卷四十八)“依其制度,听其约束,方萃众于陆广河化冲坡,脱簪改制”。“龙家(南京人)”进入水西地区后,依其习俗,听其统属,分散在土司大片荒野上,“插标为界,请照管业”。

4、“南京人”由来

“龙家(南京人)”进入水西(今大方)后,与各族人民大杂居,小聚居,开垦种植,生息繁衍,度过了四十余年。至清朝康熙年间,水西安坤借口大定总兵刘之福对其诛求,干预其族丧事,杀刘使吏,率众数万反清。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清廷命平西王吴三桂领兵讨伐。吴三桂在进军途中,对贵州省各少数民族采取了一律抚剿的手段,进行残酷镇压。在吴三桂官兵的大肆杀戮下,为了生存,南京人们采取了应急措施,出示物证,公开其南京应天府籍分。大方县《赵氏宗谱》、黔西《华氏家谱》说:“出示朝笏、大印、官服官帽,公开我南京应天府籍分,才免遭杀害,拯救了不少生灵。”至此,他们又由原来的“龙家”改为“南京人”。(《水西传》第五章224页)“洛坡黔西(今鸭池河至黔西县一带),有白南京八百;格左与撮垮(今大方县鹏程与撮坝一带),有黑南京六百”。

5、认同白族

毕节境内的“白族”,是近十多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型的民族融合体。“龙家”、“南京人”、“段姓、尚姓、七姓民”等人们,在进入毕节以来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互相学习,和睦相处,共同进步。在语言、服饰、礼仪、文化、风俗习惯等诸方面互相渗透,心理素质也逐步趋向一致。1988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他们从总体上认同为白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岐阳李氏文化研论联谊实名QQ群 432208632|手机版|小黑屋|岐阳李氏老三房宗亲总会官网|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沪ICP备14027543号-1|   

GMT+8, 2024-4-30 00:10 , Processed in 0.11858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