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元廷想杀尽的“五姓”汉人?

[复制链接]

858

主题

1310

帖子

6499

积分

管理员

景隆支石跋河宗亲会创建人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499

论坛元老意见之星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荣誉管理家族贵宾热心会员家族之星家族元老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2 16:4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元廷想杀尽的“五姓”汉人?  



李奉先 文

核心提示:正当农民起义酝酿与总爆发之际,元政府突然推行严厉的民族压迫政策,妄图以此镇压以汉族为主体的反元斗争。权臣伯颜自诩文治武功,“世人莫能比”,以天之骄子自居而极端,向元顺帝建议干脆杀绝“李、赵、张、王、刘、五姓汉人

据史料考证,此建言并非子虚乌有。

结果,这些倒行逆施的想法及行为,连他的亲侄子脱脱都看不下去了。更激起汉族农民的愤怒,终致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大起义——红巾军起义!

今读周良宵、顾菊芳合著的《元史》,居然看到下面一段文字:“后至元三年(1337年)四月,由于各地人民的反抗风起云涌,元廷申禁汉人、南人、高丽人不得执持兵器,凡有马者拘入官……禁汉人、南人不得习学蒙古文字。伯颜向顺帝建议,‘请杀李、赵、张、王、刘五姓汉人’。”

此伯颜并非忽必烈时代之伯颜,乃元末顺帝时期的一位蒙古族权臣。元顺帝是中国史书中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全名孛儿只斤 妥欢贴睦尔(1333年-1370年在位)。其实,元顺帝是明朝皇帝朱元璋“加号”的,取其“知顺天命,退避而去”之意,故汉文史籍称其为元顺帝,而元人则称其为元惠宗。

伯颜为何如此仇视五姓汉人并欲杀光而后快呢?原来元末各地起义时有发生,伯颜认为这种现象是汉人、南人联合反抗蒙古统治之种族斗争。这里所说的汉人是指原属辽、金、北宋故地等先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南人则指服顺较晚的南宋故地之人。

忽必烈未定江南、与弟弟阿里不哥争汗位时,还比较相信汉族官员,但后来发生了山东汉将李擅(手换王旁)叛乱,其岳父王文统也受牵连,后两人被杀,史称李王之变。从此,忽必烈逐渐疏远了汉人幕僚,色目人(来自西域、中亚等地的民族)逐渐受宠。色目人阿合马专权,一再杀害汉族官员,色、汉矛盾加剧,结果汉人王著等假扮皇太子杀了阿合马,再次引起元贵族对汉人的猜忌,民族压迫日甚。

忽必烈死后至元顺帝上台,元宗室争权夺位、互相残杀,在位者因沉湎酒色也格外短命,因而短短三十年间竟换了九个皇帝。各地汉人见有机可乘,纷纷揭竿而起,元贵族十分恐慌,对汉人、南人的防范与压迫就变本加厉了。

当是时,集太师、中书右丞相、上柱国、监修国史、都指挥使等一大串政军官帽于一身的蒙古贵族伯颜更是仇视汉人、南人,极端排斥汉文化。偏这个小子又很迷信。有一次,一巫婆给他算命,说他最终要死在南方人手里,从此更加惶惶不可终日。后来他独自为相,遂利用权势发布了一系列“抑汉”命令:

1、至元元年(1335年)废除科举;

2、至元三年(1337年),发布禁令:“禁汉人、南人不得学习蒙古、色目文字”,“禁汉人、南人、高丽人,不得执持军器”,“蒙古、色目人殴打汉人、南人,不许还报。”

3、广东、汝宁等地汉人起义后,伯颜奏请顺帝下诏独责省、台、院及翰林、集贤院的汉人官员,“讲求诛捕之法。”随后,又极端奏“请杀李、赵、张、王、刘、五姓汉人。”

我们清楚,此五姓人口当时已居汉族总人口四分之一,人数规模非同小可。

五姓之中,李氏人数为最其中汉族陇西李氏源自于颛顼孙皋陶之后,世为理官,到了周朝时文化名人老子李耳是孔子的老师。其后是秦国的司徒李昙长子陇西郡守李崇,李崇之次子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李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其子孙飞将军李广是汉武帝时期的重要人物。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国主。南北朝时高官累世不断,门第高华。到了唐高宗时颁布法令禁止李氏族内自行婚娶。陇西李氏到大唐时连续出了12位宰相。陇西李氏一支李渊灭隋,开创了一个文化兴盛的伟大时代。到南宋郑樵编《李氏源流》时,“言李者称陇西”。

此外赵郡李氏亦于元末隆盛。

至于赵姓,有两宋皇族后裔,伯颜自是忌讳。

王姓的肇兴之郡、望出之郡,在太原,是最早登上一流门阀士族的地位。她开基于两汉之间,东汉末年的司徒王允以他在国家、社稷上的力挽狂澜而把这一家族推为天下名门。历史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门阀政治走向兴盛,太原王氏既是这一政治的受益者,也是这一政治的受害者。他们曾封侯拜相,出将入相,也曾屡遭磨难,坎坷备历。但历尽兴衰沉浮之后,元末的王氏更趋向于 “不王而王”,尽管这样的生存哲学更有利于王氏的生存与发展,只因与张、李同是汉族大姓主体,伯颜亦视为眼中钉。

刘姓,元廷统治阶层视之为汉兴的标志,杀其尽,自不待言。

伯颜可以说一手遮天,一言九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多数情况下元顺帝不得不听从他的意见,但这次却没有按他说的办。要是这一奏章施行了,恐怕现在张、王、刘、李、赵不会再是中国的五大姓了。当然,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有道是多行不义必自毙。伯颜的倒行逆施到后来至元六年(1340年),受到顺帝支持的脱脱在叔叔出城围猎时将其拒之城外,顺帝随即宣旨罢免其丞相职位,流放河南,后又迁广东,病死于江西驿舍。史书评价他,初任相时还做了些停止土建、扶持农业、蠲除杂役、赈济灾民的好事,但后来却“独秉国均,专权自恣,变乱祖宗成宪,虐害天下”了。

这次起义的导火索是修治黄河事件。当时,黄河屡屡泛滥,给沿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等地的广大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这些灾民中普遍流行着一个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元朝政府征发对梁、大名等13路农民15万人修治黄河,并派兵2万沿河镇压。监督修河的官吏贪污作弊,任意克扣民工“食钱”,致使民工挨饿受冻,群情激愤。北方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及其教友刘福通等便决定抓住这一时机,发动武装起义。

韩山童的祖父,原来就是北方白莲教的一个领袖人物。到了韩山童时,白莲教在教义宣传、群众基础、政治斗争目标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韩山童以白莲教主的身份宣称:“明王出世”即“弥勒佛下生”。“明王”、“弥勒”是当时人民幻想中的救世主,只要明王出世、弥勒下生,人民就可以翻身。这一通俗、简明的号召,有力地吸引了当时陷于贫困绝境的农民。

1351年五月,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在颍州颍上县的白鹿庄聚集了3000多教徒,打出“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旗帜,宣誓起义。但立即遭到元地方政权的镇压,刘福通冲出包围后,重新组织起义力量,一举占领了颍州。义军头裹红巾,人称红巾军。

关于红巾军起义战果究竟如何,此不再是本文讨论之中了。

总之,从史书上看,元顺帝妥欢贴睦尔是个颇具先觉天分的人了。当朱元璋军队兵临大都城下时,这位无忧天子立马吓破了胆,准备弃城逃跑,有人跪求他应当列守,不能轻易放弃世祖打下的江山,他却说什么:我夜观天象,知大元气数已尽。我不能像北宋二帝那样当俘虏,还是“走为上”吧!

正是在红巾军起义的辉煌战果的基础上,朱元璋的南方起义军才能够异军突起,迅速灭亡元朝政权,建立起新的汉族统一政权——大明王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岐阳李氏文化研论联谊实名QQ群 432208632|手机版|小黑屋|岐阳李氏老三房宗亲总会官网|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沪ICP备14027543号-1|   

GMT+8, 2024-5-8 15:01 , Processed in 0.117243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