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1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陇西李氏之根 【转】

[复制链接]

143

主题

969

帖子

299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95

论坛元老意见之星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荣誉管理家族贵宾热心会员家族之星家族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20:44: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假冒经不起推敲——谈陇西李氏之根

内容摘要:公元前280年从陇西李氏始祖李崇起已经产生了“陇西李氏”。到宋代公元1090年设制陇西县时,陇西李氏已繁衍了六十八代孙。“陇西堂”是陇西李氏的堂号,建有“陇西堂”并不代表是李氏根。狄道(临洮)是名符其实的陇西李氏发源地——根。
  
   自古以来,就有“天下李氏出陇西”的说法,这说明“天下李氏”中,唯有“陇西李氏”最显赫。其实,天下李氏,老子为首。然后才有陇西李氏、赵郡李氏。然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有些媒体频频鼓吹“陇西李氏的根在陇西”,“李渊七岁承袭‘陇西公’时就坐镇陇西”,简直是太离谱了!
    可笑的是,这样骗人的“文章”一出笼,竟然有不少诚实善良的人信以为真,从一些党政领导到平民百姓,从部分海内外李氏宗亲,到部分企业家……这些去陇西县参拜过“陇西堂”和“李家龙宫”的人,被某些人高超的行骗伎俩,搞得迷迷糊糊,懵懵懂懂。在所谓的“陇西堂”和“李家龙宫”面前频频下跪,烧香叩头。以至于寻错了根,有的还编进了新的李氏族谱,不但贻误了今人,而且贻误了后代,造成了李氏族人最大的遗憾,也闹成了笑话!岂不知,“天下李氏出陇西”的“陇西”指的是以战国时期的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而不是今天的陇西县。

一、从陇西李氏始祖李崇起已经产生了“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之根,早在《晋书》、《北史》、《旧唐书》等史书和李氏人物墓志、李氏族谱世系表中已有明确记载。据《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载,老子(李耳)的曾孙李昙,李昙的儿子是李崇(老子九世孙)“建功北狄讨西羌兮,受封南郑家素昌兮”。这是在初唐《东平郡夫人李氏墓志》中记载的,墓志中赞述老子裔孙李崇建功立业,受封南郑公,家居素昌(狄道)的历史事实。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始设陇西郡,郡治就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县,属洮河下游)。在秦、汉两朝的五百年间,狄道作为陇西郡的郡治,一直是中国西部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从李崇首任陇西郡守,其家就居住狄道,被后来的李氏族人推为李氏陇西房始祖。李崇四世孙李仲翔(西汉征西将军,赠太尉),《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载:“仲翔,汉初为将军,讨叛羌于素昌,素昌即狄道也。众寡不敌,死之。仲翔子伯考奔丧,因葬于狄道之东川,遂家焉,世为西州右姓”。这在陇西李氏的好多族谱中都有记载。李仲翔家族墓群被甘肃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至今有史可考的陇西李氏先祖最早的祖墓。李伯考子李尚,为成纪令,其子李广随父从狄道槐里迁居成纪(今甘肃静宁)。《史记李将军传》所载:“其先自槐里徏居成纪,实始此也”。东晋十六国时,陇西李氏又兴盛起来,出现了李氏宗族中第一个登上王位的西凉武昭王李暠。李暠是西汉太尉李仲翔十九世孙。《魏书》载为“陇西狄道人”。上世纪初在临洮北关,竖立着一块“西凉武昭王李暠故里”碑。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旧唐书高祖本纪》载:“皇帝姓李氏,讳渊,其先陇西狄道人,凉武昭王七代孙也”。
以上史实证明,从秦汉起,狄道东川就有陇西房李氏先祖繁衍生息的家园,有历史可考最早的祖墓,临洮成为名符其实的陇西李氏的发源地—根。也就是说,从老子西行飞升狄道凤台,到老子九世孙李崇及其子孙居家狄道东川,就已经产生了陇西房李氏,即“陇西李氏”。
二、从李崇任陇西郡守开始,到宋代设置陇西县时,陇西李氏已繁衍了六十多代,时间跨度一千三百余年。
陇西县在秦汉时期是陇西郡管辖的襄武县,并不是有些人冒称的秦汉陇西郡治所。
《辞海》中对今陇西县的表述:“陇西县在甘肃东部,渭河上游。汉在此设襄武县,三国时为魏国陇西郡治所(比狄道作为陇西郡治所晚500年),唐时为渭州治所,宋置陇西县”。也就是说,在宋哲宗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襄武县才改名为陇西县,有史记载第一次出现陇西县名。
自从公元前280年设置了陇西郡以后,到北宋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设置陇西县时,陇西李氏已繁衍了十三个多世纪,时间跨度1370年之久。从始祖李崇任陇西郡守家居狄道开始,每代按20年计算,李氏已经繁衍了六十多代。即使从唐朝时襄武县有“陇西堂”算,从公元前280年到唐李世民继位时,也经历了907年,陇西李氏已繁衍了四十五代之久。
三、“李家龙宫”与“陇西堂”,不是李氏文化源于陇西的证据。
陇西县在宣传资料上公然宣称:“李家龙宫”和“陇西堂”是李氏文化起源于陇西的最好历史见证,是李世民敕建,可与昭陵相媲美的历史古迹。

               1988年陇西县志547页记载的“李家龙宫”前身北极宫

我们先看什么是“李家龙宫”?“龙宫”有两层意思,一是神话中龙王居住的水底宫殿;

[size=1.05]二是帝王居住和上朝的宝殿。唐朝时,作为渭州治所的襄武县既不是唐都所在地,又没诞生过一位帝王,怎么能有“龙宫”呢?《旧唐书》明确记载:“高祖讳渊,其先陇西狄道人,凉武昭王七代孙也。”出土的李唐皇室墓志铭也记载:李世民子孙、公主其先都是“陇西狄道人”。没有一块出土的墓志上写着“襄武人”的。李世民怎么会为襄武御笔书写“李家龙宫”呢?即使有“为襄武御笔”这回事,哪本书上有记载呢?如果说朝廷的史书没有记载,地方的史书应该有记载吧?如果任何史书找不着,这岂不是编造的吗?不是从李世民书法墨迹中“集”来的吗?退一步讲,唐朝廷即使把襄武算成某一位唐王的封地,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知道,那个某某王也未必有修建“龙宫”的胆量!不要说修建“龙宫”,即是墙上挂一幅“龙画”都会招来灭门之祸!据陇西县的许多老人讲,陇西县的“李家龙宫”是由道教的“吕祖庙”改建而成。“陇西堂”则是1994年以后将仁寿山的佛教寺庙“大雄宝殿”牌匾改换而成的,在现存的史书上并无记载。
再看什么是“陇西堂”?首先应该搞清“堂号”。查维基百科网可知:堂号即祠堂的名称或称号,也叫“郡号”,郡是行政区域的建置,也是一个姓氏发祥的本源。百度网解释:广义的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它与姓氏的地望有关,或以姓氏的发祥地作为堂号,或以其声名显赫的郡望作为堂号,含有祠堂名号之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如李姓郡望的堂号“陇西堂”。
两个网站均提到“姓氏的发祥地”,所以,“陇西堂”是陇西李氏的堂号,是陇西李氏的标志。因此,将陇西李氏的发源地古陇西作为“堂号”,恰恰证明了陇西李氏发源的地域就是以狄道为治所的陇西郡。
究其产生的原因,是从唐宋以来,陇西李氏大量南迁而形成的。特别是唐朝末年的动乱,使陇西李氏大量南迁到东南沿海以后,为了祭祖方便,就在自己的居住地修建了祭祀祖先的场所,取名“陇西堂”。此后,全国各地的陇西李氏后裔都在当地修建了“陇西堂”,祭拜先祖。正如《陇西李氏文化网》上题为《李唐的祖籍和郡望》的文章所写:“遍布世界各地的李姓堂号都叫陇西堂”。因此,陇西李氏后裔要祭祖就要到祖先的坟上祭拜,也可到当地的“陇西堂”祭拜,没有必要千里迢迢跑到没有坟墓、不是祖籍地的陇西县的“陇西堂”祭祖!  
因此,陇西县大量宣传有唐代修建的“李家龙宫”和“陇西堂”,完全是弄虚作假的欺骗手法。更为甚者,一些海内外李氏宗亲社团和陇西李氏后裔来甘肃寻根时,被一些行政官员“安排”“陪同”去陇西县的“陇西堂”和“李家龙宫”祭祖。采用这样的卑劣手段,说明这些官员不学历史,欺世造假,不得人心。
三、“陇西李氏”的“郡望”当然是古陇西。
1990年出版的《辞海》“郡望”条:“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之世族,谓之郡望,意即世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
唐太宗诏令的“郡望”陇西,是以谁为显贵之世族的?显然是以李暠嫡孙李宝这一族作为显贵之世族的。《魏书·列传·李宝》(卷三十九)记载:“李宝,字怀素,小字衍孙,陇西狄道人,凉武昭王暠之孙也。”“自凉武昭王以后,一门三公,为四海著族”,“遂为当代盛门”。所以,北魏太和中定四海望族时,“以(陇西李)宝等为冠。”在唐高祖李渊自认为“凉武昭王七代孙”(《旧唐书·高祖本纪》)之后,《姓氏谱》便将“陇西李氏”确立为“十三望”之首。所以,南宋历史学家郑樵在《李氏源流》中说:“言李者称陇西”,这个“陇西”当然指的是陇西李氏先祖扎根、勃兴的古陇西郡治狄道,而不是缺乏史料依据的古襄武今陇西县。
五、“大陇西”观念对不对?
近年来,针对“陇西李氏之根”的论争,有学者提出“大陇西”观念。我们认为这是将历史当作儿戏式的“和稀泥抹光墙”——不负责任的态度。我们要问:这位学者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籍贯简单地写成“中国”或者“××省”,而是写成“××省××县”呢?
我们仅仅是文史爱好者,不知道这位先生是哪里人士,也不知道这位先生在学术方面有何建树,但可以断定,这位先生如果以这样的态度对待严肃的学术问题,最大也是一个不严谨的“学者”!该先生所说的“大陇西”观念,如果作为研究陇西李氏文化的胸怀,尚可说得过去。但把它作为学术对待,我们不知道他搞乱了中国的多少历史?贻害了多少包括陇西李氏子孙在内的中华民族?
这位学者还写道:“上面提到的“陇西”,也许个别指古陇西郡,但陇西郡毕竟已成历史,所以“陇西”的所指,将逐渐单一化为陇西县。”
寻根就是寻历史。若按这位先生的观点,“已成历史”的事物就该忘记吗?被誉为“华夏始祖”的炎黄二帝就不值得纪念了?
如此顺推下来,“已成历史”的狄道,就不是“陇西李氏”的祖籍地了?“睡”在狄道东川的“李仲翔家族”就不是“陇西李氏的先人”了?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历史终归是历史,是任何人改


变不了的!
结论:水有源,木有根,寻根溯源就是要寻找老祖宗繁衍生息的家园,敬祖就是要到老祖宗的墓地去拜祖,只有这样寻根才是对先祖的崇敬。全世界有一亿多的李姓人口,认祖归宗是每个中国人的良好愿望。李氏作为一种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在寻根祭祖,弘扬李氏文化时,一定要尊重历史,不应颠倒黑白,弄虚作假,误导他人。只有弄清了历史事实,知道哪里是祖根,才能使海内外的陇西李氏宗亲社团及后裔,寻找到自己真正的根脉,圆了寻根祭祖之梦!
                                                                                                                        (转自 陇西李氏祖籍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143

主题

969

帖子

299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95

论坛元老意见之星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荣誉管理家族贵宾热心会员家族之星家族元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11:28:30 | 只看该作者
       综上所述,李氏的发源可谓是根深而叶茂,一亿多的李氏宗亲的寻根问祖,追根求源的热心确实让人感动的热泪盈眶。不过,我们岐阳李氏已有历史记录的宗谱说明,从大明王朝朱元璋开始,他的仲姐朱佛女及驸马爷李贞是我们的始祖,这样,我们的家族历史倒要清楚多了。虽然六百年来经历了大明王朝的灭亡,满蒙入关,明朝及岐阳李氏的历史虽有缺失,但比起陇西李氏在追寻根源上要幸运多了!

858

主题

1310

帖子

6499

积分

管理员

景隆支石跋河宗亲会创建人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499

论坛元老意见之星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荣誉管理家族贵宾热心会员家族之星家族元老

QQ
板凳
发表于 2015-6-26 12:19:26 | 只看该作者

“我自陇西来,驻马东征,回首难忘桑梓地;家依江北住,飞鸿东向,一联聊寄子孙心。”

陇西得名于陇山

“陇西”,古代“陇”与“垄”相通,指田埂。《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乘势起于陇亩之中。”

《辞海》,陇山是六盘山南段的别称。又称陇坂,在陕西省陇县西,南北走向,延绵约120公里,是渭汉平原和陇西高原的分界。

古代地理中,陇东、陇南、陇西称为三陇之地,后来又变成了甘肃的简称。它们的命名同陇山密切相关。古人自然而然将陇山以东划为陇东,陇山以西为陇西。而今天的陇南市和天水市、甘南的部分地区为陇南。所以甘肃也有三陇之地的说法。到了后来,人们将黄河以东、陇山以西的地区又统称为“陇右”。

古陇西是甘肃最早设置的郡

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设置陇西郡,修筑长城,以防御西部的少数民族,从根本上确保秦人后方的稳定。

史籍和考古发掘证明,秦人就是在以礼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域上发展壮大起来的。远在夏朝时,他们为夏王室“调鸟兽,鸟兽多驯服”,于是“赐姓嬴氏”。夏亡商兴之际,秦人去夏归商,因军功使“嬴氏多显”。至周朝时,秦人为孝王“主马于氵开渭之间,马大蕃息,”因功封于秦(今甘肃天水)号嬴秦,周王室让他们“以和西戎”。至秦襄公时,他们护送周王室东迁有功,被周王室分为诸侯,并且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秦献公元年(公元前384年)攻灭狄族,设置狄道。

战国秦长城就是将秦人的发祥地礼县及其周边地区围在了里面,有了长城自然要设置守护长城的部队和地方政府。位于战国秦长城起点不远处的狄道(今临洮),自然就成陇西郡的郡治。

西汉时,陇西郡管辖今天甘肃东乡以东洮河中游、渭水上中游,西汉水上游的广大区域。所有的史料证明,陇西郡政府所在地狄道就是在今天临洮县,由于岁月久远郡治的具体方位已不可考,《辞海》中也只是笼统地记述为“临洮县南”。

战国时秦人修筑了长城,用以防御西方的少数民族;但并没有将少数民族驱赶到长城之外。大量的狄族仍旧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汉书》记载说:“县有蛮夷曰道”。所以狄道就是狄族居住的县,似乎和今天的民族自治县有点类似。

今陇西为古襄武

今陇西县仅仅是古陇西郡的一部分,到了宋哲宗元五年(1090年),今陇西所在地设置陇西县。今陇西县得名比古陇西郡得名晚了1270年!《辞海》陇西县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上游,汉时在此设置襄武县,三国时为魏国陇西郡治所。唐时为渭州治所,宋置陇西县。

今陇西县就是汉代的襄武县,虽然曾经也做过一段时间的陇西郡治,但并不是史籍记载中李氏扎根的陇西狄道。著名史学家史念海说:“天下李氏在狄道”。




858

主题

1310

帖子

6499

积分

管理员

景隆支石跋河宗亲会创建人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499

论坛元老意见之星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荣誉管理家族贵宾热心会员家族之星家族元老

QQ
地板
发表于 2015-6-26 12:22:22 | 只看该作者

“我自陇西来,驻马东征,回首难忘桑梓地;家依江北住,飞鸿东向,



陇西是李氏宗族的发源地,或是出于忌吊,唐朝废陇西郡,但“陇西”二字已作为大唐李姓的标志为世人所铭记。“陇西”,是李氏宗族的发源地,自唐以来享有盛名。至今各地李氏,也都上溯到陇西。陇西,顾名思义,陇山之西,在今甘肃省境内。陇西郡,秦置,今甘肃旧兰州、巩昌、秦州诸府州之地,治狄道,在今甘肃临洮县东北。晋徙治襄武,在今甘肃陇西县西南,唐废。唐朝时的“陇西”概念,当指今甘肃省的东南部以今陇西县为中心之地。或是出于某种忌讳,唐朝废掉了陇西郡,但“陇西”二字已作为大唐家族的标识,永不磨灭,千百年后的李氏家族,也以此为标识,可谓源远流长,荣耀无比。
陇西堂建于唐中叶,殿堂林立,巍峨宏大,后遭兵燹所毁,今存牌楼一座……‘李家龙宫’就在该县李氏聚居的南安乡一心村。著名学者李甲中先生积十余年考证,认为李氏确系源出陇西……故有‘天下李氏出陇西’之谓。台北出版的《李氏源流》一书称:“凡吾国各地所有李姓无不冠‘陇西郡’三字,足证李氏家族肇始于陇西,殆无疑义”。

陇西是中华民族李氏的发源地。陇西李氏房系纷繁,以至于以后凡李姓者必称出于陇西。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从先祖李崇时,就任陇西守,其子李徭为狄道(陇西郡之治)侯;其孙李信为陇西侯。李信下传至汉朝大将军李伉的次子仲翔,他在征讨叛羌的战斗中阵亡,被安葬在狄道东川,其后人就居此地守墓安家。再下传数世李伯考为陇西太守;至李尚,为汉朝(陇西)成纪令,并把家安在成纪。由此可见,李氏家族源出陇西甚早,从一开始,它就与陇西这个地方关系密切,其子孙在此地滋长繁荣,逐步扩大起来,故姓李者必称陇西。

陇西李氏的始祖李崇,是秦朝御史大夫李昙的长子。关于陇西李氏自李崇以下至唐代,三四百年间传代和分支情形,《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有详细记载:

崇字伯枯,陇西守,南郑公,生二子,长曰平燕,次曰瑶,字内德,南郡守,狄道侯;生信,字有成,大将军,陇西侯;生超,一名伉,字仁高,汉大将军、渔阳太守;生二子,长曰元旷,侍中,次曰仲翔,河东太守,征西将军,讨叛羌于素昌,战殁,赠太尉,葬陇西狄道东川,因家焉;生伯考,陇西、河东二郡太守;生尚,成纪令,因居成纪,弟向,范阳房始祖也。

尚生广,前将军,二子:长曰当户,当户生陵,字少卿,骑都尉;次子曰敢,字幼卿,朗中今,关内侯。敢生禹,字子道,弟忠,顿丘房始祖也。

禹生丞公,河南太守;生先,字敬宗,蜀郡北平太守;生长宗,字伯礼,渔阳丞;生君况,字叔平,一字子期,博士议郎,太中大夫;生本,字上明,郎中,侍御史;生次公,字仲居,巴郡太守,西夷校尉;弟恬,渤海房始祖也。

次公生轨,字子逸,魏临淮太守,司农卿;弟潜,申公房始祖也。

轨生隆,字彦绪,长安令,积弩将军;生艾,字世绩,晋骁骑将军、魏郡太守;生雍,字(亻杰)熙,为晋朝济北、东莞二郡太守;生二子,长曰伦,丹阳房始祖也,次曰柔,字德远,北地太守。雍孙盖,安邑房始祖也。

柔生荅,字季子,前凉张骏、天水太守,武卫将军,安西亭侯;生昶,字仲坚,凉太子侍讲,生嵩,字玄盛,西凉武昭王兴圣皇帝,个子:谭、歆、让、愔、恂、翻、豫、宏、眺、亮。愔,镇远将军房始祖也。其曾孙系平凉房始祖也。翻孙三人,曰承,姑臧房始祖也;曰茂,敦煌房始祖也;曰冲,仆射房始祖也。曾孙曰成礼,绛郡房始祖也。豫玄孙曰刚,武陵房始祖也。

歆字士业,西凉后主,八子:勖、绍、重耳、弘元、崇明、崇产、崇庸、崇枯;重耳字景顺,以国亡奔宋,为汝南太守,后魏克豫州,以地归之,拜恒农太守,复为宋将薛安都所陷,后魏安南将军、豫州刺史,生献祖宣皇帝熙,字孟良,后魏金门镇将;生懿祖光皇帝,讳天赐,字德真,三子,长曰起头,长安侯,生达摩,后周羽林监太子洗马,长安县伯,其后无闻,次曰太祖,次乞豆,定州刺史房。

太祖景皇帝虎,字文彬,后周柱国大将军,唐国襄公,八子。长曰延伯,生于山东,后太祖入关,延伯仕北齐为散骑常侍,武德四年,追封南阳伯,附属籍,贞观初罢之,与姑臧、绛郡、武阳公三房,号四公子房,至开元二十三年复附属籍。尚有谯王房(谯王真字长宣)、蔡王房(蔡王冈同)、毕王房(毕王漳)、雍王房(雍王绘)、郇王房(郇王棉)、大郑王房(郑孝王亮)。

代祖元皇帝讳嵩,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唐国仁公,四子:长曰高祖,次曰梁王澄,次日蜀王湛,次曰汉王洪。蜀王房后为渤海王房。

高祖讳尧大圣大光皇帝,二十二子,分十五房:曰楚王智云、曰荆王元景、曰徐王元礼、曰韩王元嘉、曰彭王元则、曰郑王元懿、曰霍王元轨、曰虢王凤、曰道王元庆、曰邓王元裕、曰舒王元名、曰鲁王灵夔、曰江王元祥、曰密王元晓、曰滕王元婴。

由上记载可知,陇西郡李氏自周、隋唐朝,人众迅速膨胀,成为一个支派繁多的大家族,共计有范阳、顿丘、渤海、申公、丹阳、安邑、镇远将军、平凉、姑臧、敦煌、仆射、绛郡、武陵(武阳)、定州刺史、南阳公、谯王、蔡王、毕王、雍王、郇王、大郑王、蜀王等几十个大房。以地名命名的房系,则清楚地反映了陇西李氏在唐朝以前的主要分布。

据《辞源》注释,陇西郡包括兰州、陇西及天水等地区。秦、汉时的陇西郡,包括六盘山以西、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其郡治在秦、西汉、东汉时期,均在狄道(今日临洮),三国、魏、晋、隋时期,均在陇西,即今日之陇西县。

郡望是指每一郡中最为显贵之氏族,且为全郡庶民所仰望的姓氏。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汉袭秦制。汉高祖统一中国,“文景之治”,空前繁荣,汉武帝开疆拓土,空前强大。李氏的郡姓,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

《辞海.郡望》:“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世族,称为郡望。”此时李姓早已是陇西最显贵的世族,李世民登基以后,下诏天下的李姓的郡望,均为陇西。南宋郑樵辑《通志》,李氏源流的结语:“故言李氏称陇西”。

姓氏的另一个标记叫堂号。家族的一支一系定居某地后,为了保持最亲近的血缘关系,便以“堂号”来维系。所以同一郡望的家族,便有了不同的堂号,如同是太原郡的王姓,在山西等地的堂号叫“龙溪书院”,在甘肃等地的堂号叫“三槐堂”;陈姓是闽、台等地的大姓,他们的郡望同为颍川郡,但在台湾的各支陈姓中,便有了“德星堂”和“聚星堂”之分;只有李姓,郡望是陇西,堂号是“陇西堂”。在众多姓氏中,郡望、堂号均取郡名者,实属罕见,而堂号只有一个称谓者,也只有李姓的“陇西堂”而已,这个独特现象,有它深远的历史渊源。

隋末天下大乱,李渊留守太原。统率十万军队,号称关陇军。祖籍是陇西成纪,军旅也贯以“陇”字为荣。凭藉十万关陇军,南下洛阳,荡平天下,封其爱子李世民为“陇西郡公”。时隔三百多年后,南唐后主李煜也被赵匡胤封为“陇西郡公”。

李世民登基后,诏令高士廉等四大臣编篡《氏族志》,在全国范围内收集氏族家谱,依据史书及文献记载,鉴别世系,刊正姓氏。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书成,颁布天下,著名《大唐氏族志》。将天下氏族分为上上、下下九等,李姓既为国姓,当然非上上莫属了。与此同时,太宗诏令天下,李姓的郡望是陇西,举国上下李氏至为尊荣,天下李姓是一家,还分什么派和系,同为陇西籍,共奉“陇西堂”,以陇西为荣,尊陇西最亲,这就是李姓的郡望和堂号均以陇西命名的原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岐阳李氏文化研论联谊实名QQ群 432208632|手机版|小黑屋|岐阳李氏老三房宗亲总会官网|岐阳王李文忠后裔寻亲联谊网|沪ICP备14027543号-1|   

GMT+8, 2024-5-3 06:54 , Processed in 0.10142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